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银河系热辐射和非热辐射成分分离原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银河系热辐射和非热辐射成分分离原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银河系电源的辐射机制主要有两种:热的自由—自由辐射和非热的同步辐射。分别来自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和相对论电子在磁场中的螺旋运动,与之相对应的强射电源是电离氢区和超新星遗迹,而且银河系的大尺度结构的背景辐射也是来自于同步辐射。将这两种辐射成分进行分离是研究银河系星际介质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多波段的射电连续谱观测数据,建立了一种新的辐射成分分离方法,通过对观测数据每一个像素点对应的银河系辐射的谱指数进行分析,以达到热辐射非热辐射成分分离的目的,并求出同步辐射成分谱指数在银河系内的分布情况。

关键词 射电连续谱;超新星遗迹;电离氢区

中图分类号O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8-0121-02

0引言

由于在光学波段观测银道面会有消光效应的存在,所以射电波段的观测数据成为了研究银河系结构的主要工具。在射电波段,银河系辐射主要有两种辐射机制:热的轫致辐射(自由—自由辐射)和非热的同步辐射。自由—自由辐射源于带电粒子相互碰撞,同步辐射是由相对论电子在磁场中的螺旋运动产生的。在厘米和分米波段的射电连续谱中,观测到的两种强射电源——超新星遗迹和电离氢区(HII区)的辐射机制分别是同步辐射和自由—自由辐射。将这两种辐射成分分离,对于研究银河系的意义是重大的。利用分离后的结果,可以描述银河系内不同种类电子的分布,可以发现未知的射电源以及新的超新星遗迹和HII区,也可以对已知的超新星遗迹和HII区进行验证。利用超新星遗迹,又可以研究大质量恒星的晚期演化,了解其对星际介质的加热作用、超新星爆发时的构成元素,也可以研究星际介质的磁场结构。结合复合线数据,可以求得HII区的光度,这对确定银河系的哈勃类型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由得到的非热辐射成分的谱指数分布,也可以更准确的对丢失大尺度结构的观测数据,进行大尺度结构辐射的补偿。

分离热辐射和非热辐射成分的方法,前人已经建立了几种模型(如Hinshaw et al. (2007),Marta I. R. Alves et al. (2011),Paladini et al. (2005)),但是这些模型或者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度,或者有诸多的局限。本文中,我们将设计一种新的方法,利用多波段的射电连续谱数据,通过对谱指数的分析,来实现热辐射成分和非热辐射成分的分离,并且求得观测数据每一个像素点所对应的非热辐射成分的谱指数。

1 分离方法

1.1数据的选取

现已完成的银河系全天巡天和银道面巡天观测有很多,但是一些早期的数据灵敏度很低,分辨率也非常差,而且没有电子版的数据,这样的数据并不适合做细致的研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射电望远镜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灵敏度还是分辨率,都逐渐达到了人们的要求,所以我们所用的数据就要根据实际工作中所要研究的区域进行选择。要注意的是,一些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的数据(如Haslam et al. (1982)中介绍的408MHz数据和Reich et al. (1982,1986)中介绍的1420MHz的数据)是全波束数据,而之后的观测数据基本都是主波束的数据,所以在计算的过程中,只能是同一类型数据进行计算,不能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交叉计算。此外,有很多数据尤其是高分辨率的数据,大多是丢失大尺度结构辐射的,这样的数据要进行大尺度结构数据的补偿(也被称为零级修正或绝对校准),在这之后才能用于辐射成分分离的计算。

2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利用多波段射电连续谱观测数据,通过对热的自由—自由辐射和非热的同步辐射的谱指数进行分析,实现分离银河系热辐射成分和非热辐射成分的方法。通过此方法,可以更准确的将银河系内的不同辐射成分进行分离,对于研究银河系结构、了解银河系电子分布、甄别超新星遗迹和HII区和星际介质的性质都有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Hinshaw, G., Nolta, M.R., Bennett, C.L., Bean, R., Doré, O., Greason, M.R., Halpern, M., Hill, R.S., Jarosik, N., Kogut, A., 2007, ApJS, 170, 288H.

[2]Alves, Marta I.R., Davies, Rodney D., Dickinson, Clive, Calabretta, Mark, Davis, Richard, Staveley-Smith, Lister, 2011, arXiv, 1108, 6268A.

[3]Paladini, R., De Zotti, G., Davies, R.D., & Giard, M.2005, MNRAS, 360, 1545.

[4]Haslam, C.G.T., Salter, C.J., Stoffel, H., & Wilson, W.E.1982, A&AS, 47, 1.

[5]Reich, P.& Reich, W.1986, A&AS, 63, 205.

[6]Reich, W.1982, A&AS, 48, 219.

[7]Reich, P.& Reich, W.1988, A&AS, 7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