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梦能预报疾病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梦能预报疾病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什么梦境能预报疾病

生理学家认为,白天或觉醒时受外界的刺激信号影响,大脑无暇顾及疾病初起的微弱信息,而且大脑会对此加以调节,使之消失。当我们睡眠时,外界的信息输入大大减少,大部分脑细胞处于“休息”状态,此时疾病信号传入大脑能够引起重视,使相应的脑细胞活动起来,从而出现各种梦境。

心血管疾患

往往在梦中被追赶,心中恐惧,呼喊不出,或梦见从高处跌下,但又落不到地而突然惊醒。

肺部疾患

多梦见胸部受压,身负千斤重担行走,或梦见气管被卡住,呼吸不顺畅、窒息。

脑部和神经系统疾患

梦到有人或怪物敲打头部、向五官灌注液体等。

不同的疾病与不同的梦境

仔细回想一下,下面的场景你是否经常梦到:

1.梦到人或怪物敲打你的头部,或是向你的五官灌流质等。

提示:可能患脑部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

2.梦中听到怪响。

提示:听觉中枢可能存在某些病变或附近血管硬化。

3.梦到气管被卡,呼吸不顺、窒息。

提示:呼吸系统可能存在病变。

4.梦中被追逐,心中恐惧,叫不出来跑不动,惊醒后心有余悸、大汗、心跳加快。

提示:可能是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5.梦中走路不稳、身体扭曲、肢体沉重,并伴随窒息感,且会突然惊醒。

提示:可能是心绞痛的前兆。

6.梦到从高处坠落,但始终是还没落到地面就已惊醒。

提示:可能是心脏病的先兆。

7.梦到火的场景,例如自己被烧伤等。

提示:可能患有高血压。

8.梦到水的场景,例如洪水、沼泽、溺水等。

提示:肝胆系统和肾脏可能有病变。

9.梦到飞翔的场景。

提示:循环系统可能有病变。

10.梦到面目狰狞的恶人。

提示:消化系统可能存在病变。

11.梦中被殴打,醒后感觉梦中被打部位疼痛。

提示:对应脏腑可能有潜伏性病变。

12.梦中进食味道怪异的食物,醒后嘴中仍留有异味;或是梦中感到饥饿,吃进大量食物,醒后胀痛难受。

提示:胃肠部位可能有疾患。

13.梦到负重,疲乏无力、喘息不停。

提示:肺部可能有疾病。

14.癫痫病人梦到与人相撞、空中坠落等场景。

提示:不久癫痫即将大发作。

梦也可提示病情的好转或加重

抑郁症病人梦到欢快的场景,提示病情没有好转;而欢乐梦消失,烦恼梦增加,则是临床症状趋向缓解的先兆。当然每个人预兆疾病的梦境不可能都是一样的。梦,其实是非常个人化的,它通常会根据我们的个性来进行演绎。

当然,并不是只要做噩梦,就意味着有什么疾病,这也是不科学的。梦是复杂、夸张、隐晦的,它与疾病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但是长期反复出现同一性质的噩梦,你就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相应疾病的可能,同时也可以使噩梦不再出现。

提示:不要把这些来自凌晨的疾病诏书看成坏事,这是身体善意的提醒,使我们提高警觉,让疾病得到及时的治疗。

我们为什么做梦

外界刺激 气候的影响、过度的情志刺激都会成为外邪侵入身体,然后在体内随着血液运行,使人睡卧不安而做梦。

脏腑失调 《黄帝内经》认为,气血、脏腑贵在阴阳调和,气血失常、五脏六腑偏盛偏衰,失去平衡,均可能引起做梦。

身体状态 体内有寄生虫或过饥、过饱不同状态会引发不同的梦境。

一夜无梦不是好睡

随着年龄增加,脑细胞会逐渐消减死亡。据爱丁堡大学研究发现,有梦睡眠时脑内出现极活跃的化学反应,新陈代谢加快,衰老的脑细胞迅速更新其蛋白质成分,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连续几天剥夺有梦睡眠,让人体处在无梦睡眠阶段的酣睡中,脑细胞中的蛋白质将得不到更新,而使人紧张、焦虑、注意力涣散、易激怒,甚至出现幻觉和行为反常。

传统医家的四步梦诊

梦诊是中医非常传统的一种诊法。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环境的变化会引起人体内在脏腑的感应,通过梦象反映出来。梦象虽然是心神活动,但神魂的变化与形体密不可分,由此可以了解脏腑阴阳气血的变化,进而是全身各个组织的变化。这种诊断要经过四步:

辨梦的有无 指梦者能记忆或醒来后有所感觉的梦。针对不同疾病,从梦的有无可以了解病情的轻重,例如中医讲的“湿热”症,只有患者感觉多梦的症状缓解,才表明治愈了。

辨梦因 弄清每个梦形成的原因。了解多梦是情绪刺激引起,还是体内脏腑不调所致,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治疗。

辨梦量 指梦者醒后自我感觉梦的多寡。需要纵向结合梦境综合分析,例如平时很少做梦,突然做了很多内容恐怖的梦,提示身体可能出现了病变。

辨梦境 对梦境的详细分析。可以作为梦者病变部位、性质的参考资料,例如梦见白色的事物,根据中医理论可以怀疑肺部病变。

[梦诊需注意的]

收集资料要全面。不仅是梦境的所有细节,梦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经历、性格、情绪等资料越清楚,梦诊越准确。

要综合分析。梦诊虽然是一种诊法,但不要单独使用,最好和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相互配合,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据《北方家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