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透视方仲永之悲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透视方仲永之悲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阵爆竹突然炸响了临川金溪,循声而望,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凑近问故,“方家出了神童”。“世隶耕”的方家,“未尝识书具”的仲永,年仅五岁,尽“指物作诗立就”,神童!七年后,又至金溪关注仲永,其才能“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三年,仲永“泯然众人矣”。

笔者不禁潸然泪下,一个神童,昙花一现。本着以人为本、育人教书的责任,流泪之余,去追寻仲永悲剧的原因。

方父是刽子手

仲永天资过人,实属神童。但“世隶耕”的家庭背景,方父没有也不可能想到让孩子继续“高灯苦读”,在邑人“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等优越条件的诱惑下,终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而“不使其学”。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即使是一块无瑕的美玉,也需要精心的雕琢方显本色。但鼠目寸光、只见眼前蝇头小利的方父,每天的大鱼大肉,每天的毛角收入,每天的阿谀奉承,从未有过的“看起”,凭什么让仲永静坐书房、执策而读?试想,仲永若出生于书香门第,或许在中国大地上会多一个李白而少一个庸才。

仲永是懦弱者

自己的天赋很高,却唯命是从,整天在父亲的羁绊下“还谒于邑人”。或许当时的他也迷了心窍,因为得到了邑人的吹捧,得到了秀才的赏识,获得了一时的知足。尚不知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去打拼,更何况自己有努力拼搏的资本。父命可以不从,也可以说服父亲,但这从伦理上说不是不孝,是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祝英台敢与封建势力作斗争以争取自己的婚姻自由,林黛玉宁可离家出走也坚持自己的婚姻观念,作为男子汉的方仲永难道就不能“叛逆”一点?再说王冕,家贫难以入学堂便在牧牛的闲暇窃入学堂偷听先生的讲课,牛吃庄稼,其父拷打后他便决然离家,后至庙堂,“坐泥像展轴映长明灯而读”,终有成就。何况其天资远不如方仲永。仲永的懦弱确实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邑人是好事者

说到邑人,笔者不由想起了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范进中举前家庭特困,邻居不闻不问,管他是饥是饱,管他是死是活。范进中举后,送米送面送钱送房者比比皆是。巴结讨好,以求日后照顾。而金溪的这些邑人,为何要宾客其父?为何要钱币乞之?仲永还未升官也未发财,又何利可图,真是好事者。就是他们,给仲永父亲提供了贪图小利的机会、场所。好事的邻里,你们捧杀了神童,你们孰知这种做法导致了一个偌大的悲剧?

王文是责任者

我们再以王冕为例。当他刻苦求知的精神被文学家韩性所闻后,韩性便录其为徒,后经教诲,王冕终成宿儒。而王文(王安石谥号为文)是文学家、政治家,他胸怀壮志,锐意改革,但他势单力薄,没人真正做他的左臂右膀,因此在保守派的极力排挤下,变法失败,罢官免职。笔者认为,王安石应该效仿韩性,知道仲永有才,就该栽培。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既然识别了仲永是匹千里马,就应该让其食饱而外现其美。但王文却最终偏偏让仲永“骈死于槽枥之间”,棒杀了仲永,留给读者的只有叹息,哀伤。

当然,仲永的悲剧或许是传说,但留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仲永的结局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深思。我们是育人教书的践行者,本着“为了一切孩子”的信念应该以人为本,决不能放弃一个孩子,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后天培养,哪怕他是才者还是庸者,因为只有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并要告诫学生:胜不骄、败不馁,脚踏实地,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