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们要不要相信专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们要不要相信专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今的世界,真可谓是一个“专家时代”。你随便打开一档电视节目,或者翻开一份报纸,里面肯定少不了形形的专家,他们高谈阔论,海空天阔,激情四射、斗志昂扬地谈论着对各种事件的高见。在财经媒体上,我们的专家更是泛滥成灾了,有谈论房价的,有谈论股市的,有谈论基金的……凡是你能想到的,必然少不了专家的声音。当然,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每个人都可以就某件事抒发自己的见解,他人无权干涉。

我们关注财经新闻,或许是出于休闲,或许是出于学习,或许是为了给自己的投资寻求些信息。若是出于休闲,那专家的言论,无论对错,对我们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为我们完全可以一笑置之。但我们要是为了给自己的投资寻找信息,那么,专家的意见是否正确,这关系可就大了,因为这会实实在在地影响到我们的金钱利益,真是利益攸关。

就笔者而言,印象最深刻的是谢国忠先生对于房价的见解。

从2004年开始,谢国忠先生就开始了唱空中国楼市的持久战。该年10月,当时就职摩根斯坦利的谢国忠在题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产泡沫将在近期破裂》的分析中称,中国巨大的楼市泡沫“将在数月内破裂,不会超过一年”。自那以后,谢先生一发而不可收,已经唱空中国楼市近10年,有些时候甚至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在2012年7月,他甚至号召有房者卖房,“现在把房子卖了,一辈子开心”。

可中国楼市一点也不给谢先生面子,这几年房价继续上涨,一次次狠狠地抽着谢国忠先生的耳光。当然,笔者无意冒犯谢国忠,也知道以事后结果去评价事前分析,是一种很不公平的行为,因为经济学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它本身看重的是分析逻辑的严密性、合理性。如果简单地以事后结果去评论事前预测,那就犯了事后之见的偏差。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许多风险因子,在事后和事前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不能简单地拿来进行对比。

其实,行为金融学上有一种偏差,叫做知识幻觉偏差。也就是说,越有知识的人,越容易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进而觉得自己的分析和预测,要比实际情况所表明的现象更准确。此外,知识幻觉偏差会促使专家们不自觉地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而这些愈来愈多的信息,让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能准确地预测未来。根据二八定理,真正决定经济形势走势的,是那20%的关键因子,过多的信息并不会带来必然的预测的准确性。

于是,这种知识优势和信息优势,往往迷乱了专家们的眼光,使得他们在做预测和分析时失去了理性,甚至会为了自我证明而陷入发表观点——寻找支撑观点——再次强化观点——再次寻找支撑信息的恶性循环当中。结果是,专家的预测并不一定就比普通人的理解更为正确和可靠,也不是必然地比普通人的分析更有参考价值。

身处这个专家泛滥的时代,我们在投资的时候,更需要自己冷静理性地思考,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及收益目标和投资限制,作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