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学视野下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学视野下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其价值取向选择存在很多的问题。高职教育的内涵得以丰富,办学目的和实施途径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今高职院校建设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适时地提出了在文化学的引领下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建议。正如文化的涵养一样,高职院校建设也应是要走向幸福的。

【关键词】示范性;文化学;高职院校建设

一、对文化的解读

在现代最早对“文化”进行分析的是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施本格勒。他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主张把文化放到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加以考察。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文学家斯诺(c.P.Snow)明确提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概念。1959年,他在剑桥大学所作的题为“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讲演中指出,“科学文化确实是一种文化,不仅是智力意义上的一种文化,而且是人类学意义上的一种文化。1992年日内瓦国际教育大会第43届会议充分肯定了科学文化:“科学文化对人类文化的作用日趋重要,它向人类文化提供了广泛的基础。”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掌握和习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泰勒对于文化的界定侧重了精神层面。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物质设备、精神方面之变化、语言和社会组织,它们构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每一方面都在文化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笔者认为本文中的“文化”是指人们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人的心理是在文化的制约与影响下建构起来的,高职院校作为中国教育机制殊的一个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势必会对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高职院校建设现状分析

1、教育理念落后

“教育理念”是上升到哲学层面的一种思想,它指导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对教师的行为起着模范个引导作用。有些高职院校教育理念落后,在现实的院校建设中,仍然是以盈利为目的,学校只是一个赚钱的工具,没能好好体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师。更不用说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只是老师工作的对象,是学校收入的基点。“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样的思想一直在人们的脑海里。在这种落后的理念下影响下,容易造成在高职院校建设呈现一种符号的单向传递,使学校建设处于颓势。

2、领导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这个特殊的教育层次,使得人们对它的评价并不公正。正像当今社会给教师这个职业的评价,并不能够代表它自身的价值。高职院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就业上,想法设法为学生的就业铺路,忽视了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真正原因。积极性不高,一方面,高职院校领导一般看重高职教育的就业率,只要学生能够好就业,就不会去思考学生的自身的素质。这样的培养模式必然会导致,高职院校建设方面会呈现消极的态势,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领导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势必会影响领导班子的态度。领导班子的积极性不高的缘由,也有这一个方面的原因。当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出发,知道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发展的前进的方向的。事物的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外因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

3、监管力度不够

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中,社会阶层是越来越边缘化。高职院校就像一盘散沙一样,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社会上对“文凭”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职院校、高职教育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正像社会上所说的“专门技工”,带有很强的阶层意识。似乎没有纳入国家的人才计划之中。所以,各级监管部门对于这个处于特殊地位的教育机构或是院校并不是很上心,更别说积极主动的对待了。只要在高职院校建设中不出现大乱子,都不会有人来过问。只要每年的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基本的要求,还有就是学校里还能够盈利,就万事吉了。

三、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几点建议

1、要兼顾育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就业而教育,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建设也就是为了提高就业,但我们知道高职教育他自身的内在价值是育人。如果高职院校建设中离开了育人,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高职院校建设外在价值,则主要是通过培养应用复合型专门人才来实现的,并不是直接将其作为功利性的生产工厂,更不能够把人当作那种丧失主体性的工具来加以改造。因此,高职院校的建设中应该要把握“人”的育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工具价值与理性价值的辩证统一。

2、要兼顾公益性与市场性相统一

高职院校建设中,最侧重的是对实践与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会重视学生上岗工作的能力。对于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高职院校建设中就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调整专业,也要不断地区开发新的专业,以此来形成并逐步强化高职院校教育鲜明的时代色彩。然而高职院校的市场性则主要是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立足岗位的变化和需求,其宗旨就是在服务型的社会发展状况下,培养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教育也要明显地体现出了有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3、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统一

高职院校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高职教育是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别。它的根本目标是育人,势必都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来思考它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发展。故而在培养目标上,一定按照社会经济变化发展的要求来培养学生,以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的最终目的。高职院校建设中的专业规划也是要不断地提高的。因为这种“就业教育”,它也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教育行为,而应该是终身学习过程。正从是这个意义上说,高职院校建设也要与其他高等院校一样,始终要以不断提高人的全面教育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