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逸鸣的绘画理念及其继承乃兄事业的苦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逸鸣的绘画理念及其继承乃兄事业的苦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驰名中外的上海艺术街泰康路,视觉艺术家、油画大师陈逸飞创建的逸飞集团对面一幢楼里,他的胞弟陈逸鸣的艺术工作室也建立在此。

那是一间很宽敞的画室,室内整齐地排列着一叠叠油画架,临窗的一排工作台上堆放着一盒盒或一支支油画颜料。

墙壁上悬挂着陈逸鸣最新创作的一幅幅漂亮的女性画,有穿近代裙装的,也有穿旗袍的多姿多彩的美女像,形态栩栩如生。

56岁的陈逸鸣举止敏捷地站起迎客。时过中秋,天气不冷。他穿着一件红色T恤和一条牛仔裤。分外英气潇洒。

我们已是多年之交,多次来到他的画室,彼此很随意。他不吸烟,就递过两瓶纯净水,拉开了话匣子。他告诉我们:“阿哥为了更好地发展逸飞集团的大视觉艺术事业,诚恳邀约我协助他主持逸飞集团的日常事务,我于2002年把家留在纽约,只身回到上海扶助他的工作。2005年阿哥不幸离世,我参与料理他的后事后,于2006年淡出逸飞集团,仍旧回复我一个职业画家的自由生涯。”

那天,兴致所致,结合他自身的创作特点,使我们全方位解读了陈逸鸣的绘画理念,归纳起来三句话:一是浪漫写实结合唯美的创作道路:二是静幽之境催生佳画的艺术心态:三是精致细巧勾勒神韵的绘画法则。

浪漫写实结合唯美的创作道路

谈起浪漫写实的创作问题,陈逸鸣自然谈起他的胞兄陈逸飞:“我阿哥是‘’以后,最早(1980年)去美国自费留学、创业的画家。80年代中期,他的油画得到了美国画坛的认可和赏识。他的画在华盛顿科克伦美术博物馆举办,美国观众在他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风光旖旎的景物形象画前,被那些布色技法优美和意境变幻无穷的油画所吸引。

那时,一位知名的艺术评论家看了陈逸飞的画,很赞赏,对他说:‘简直和照相机照的一模一样,那是一种照相现实主义,简直太像了。”’

陈逸飞没有接受他的赞赏,他严正地指出:“你的评论我不能苟同,绘画像照相那般机械、木然,还要我们画家干什么?你只要把照片放大了就是画,这样行吗?”

“后来,《纽约时报》正式刊登了另一位著名画评家约翰・杜恩对陈逸飞绘画的正确评价:‘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其画面出现的优美人物,很多古老石桥和运河传递出的和平的信息。’从此,中国油画浪漫写实主义由此而生,国际上浪漫写实派也呼应而起,我阿哥在油画创作的奉献上是功不可没的。”

谈起胞兄陈逸飞时,逸鸣很为唏嘘伤感:“骨肉分离几近三年了。时时思痛啊!我难以忘怀他对我的恩德,没有阿哥的帮助和培养,就没有作为一位画家的陈逸鸣。”

陈逸鸣比他哥哥小5岁。1951年出生于上海,年幼时就为其长兄的创作精神所感染,在哥哥的画室里,见哥哥聚精会神涂抹油彩,他轻轻地走至画架默默凝神,安静地看哥哥作画,哥哥说:“你如果喜欢。以后哥哥就教你。”

后来。逸鸣在逸飞的影响下也对油画爱得入魔,在“”时期,他也进入了上海美专,而后又至上海戏剧学院油画系学习,出国前在上海轻工业学院执教,他的画也被推荐至国内外参展。

看着哥哥在美国发展成功。促使陈逸呜也怦然心动。不久,他向哥哥叙述了心愿,也想去美国学画。在哥哥的帮助下,逸鸣也于1982年飞抵大洋彼岸,与逸飞团聚。哥哥曾经严格地要求逸鸣:“弟弟,世界各地每年都有无数的艺术家来美国寻梦,在严峻竞争和现实面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的寻梦者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你一定要坚持绘画的信念,绝不能在困难面前畏缩,我对你抱着很大的信心,很大的希望。”

这句话后来一直在逸鸣的思想中盘旋,出于对哥哥真诚的感怀,逸鸣一直把绘好画作为对哥哥的承诺。

这一对兄弟画家。画风既很接近却又不很相同。逸鸣受哥哥的影响,同样爱画人物风景画。陈逸飞早期的作品。常画古镇周庄静幽的“河”与美丽的“桥”,渗透对祖国江南山水的怀恋,他的画柔和、轻盈、婉约,有一种蕴积深沉的梦般的意境,人们能从逸飞的画中看到水的流动,也看到在他心田的感情。

而逸鸣早期在美国的画,热衷于“海”与“帆”的表现,对“海”的讴歌,对“帆”的赞美,展现祖国南方渔村的风情,寄托着自由、奔放的倾慕。逸鸣的画追求明丽、深悠、浓郁,有着他独特的风韵。

逸飞的画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受到美国哈默画廊的青睐,90年代中他的现代仕女绘画深受国际权威的美国玛勃洛画廊的器重。陈逸飞成为这家画廊首位签约的亚洲画家,使该画廊在世界范围内其油画的直销。

陈逸鸣则从1987年起,成功进入与哈默画廊仅一街之隔的著名的瓦列・芬得莱画廊。举办首次个展。哥哥把他介绍给西方石油公司总裁,并在哈默画廊举办“陈逸飞、陈逸鸣兄弟画展”。此展轰动一时,逸鸣由此踏入哈默画廊,成为哈默画廊的签约画家,至今已有18个年头,以后哈默画廊每隔两年为逸鸣举办一次个展,并连续出版精美画册多种。

早在20世纪90年代,陈氏兄弟的作品都进入了香港佳士得、苏富比等拍卖公司。陈逸飞的新仕女画《浔阳遗韵》、《罂粟花》、《夜宴》获得极大成功。这些画形象高雅、背景优美、氛围空灵。逸鸣亲眼见证了哥哥的作品屡创佳绩,无疑激发了兄弟俩的创作热情。

逸鸣认真观赏了哥哥油画的创造性,觉得无论是形象、技巧、光影、背景都是美轮美奂的,他的画给予人一种唯美的感觉。他深深感悟要坚持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结合唯美的观念,把作品画得更优美,才能赢得一代代观众的青睐。

为此逸鸣决心沿袭浪漫写实主义的法则。但又不能类同于哥哥热衷绘制新仕女画的风格,而表现自己有东方气韵的近代女性画。他创作了一大批精品,如《思旧》、《幽香》、《甜蜜回忆》、《早春》,、《装扮》、《花开季节》、《秋色》、《期盼》等等民初女性的画。这些画以西洋油画的技法,衬托着中国画山水朦胧背景,透视着东西方气韵相结合的神采,令人大开眼界。

静幽之境催生佳画的艺术心态

2005年4月,是陈逸鸣最为揪心的岁月,哥哥陈逸飞不幸骤然离世了。逸呜为此悲痛不已。不少人都认为陈逸飞玩电影,办公司,创集团,一个人开设七八家公司,终于累死了。也有人认为,一个画家去经商为了钱的诱惑,终于力不从心,乃至英年早逝!

对种种说法,陈逸鸣心中最明白:阿哥是为了大视觉艺术的信仰。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地道的商人,画油画、拍电影、搞时装、创模特公司、办时尚杂志、建IT业、抓环境艺术,每一样都是为了他的大视觉事业,这些子公司都是为了大视觉艺术这个分母服务的,所有的子公司都不是绝对营利的企业,有赚有亏,他要平衡协调,处处忙得他够受的,他又乐此不疲,得花多么大的有限的精

力,他的英年早逝,使亲人悲痛,使友人痛惜,也使多少人叹息。

逸鸣说:“因为父母去世得早,哥哥他是长子,担当起家庭重任的是他,我是家中被娇惯的幼子,性格里多少有点懦弱的成分,所以我的艺术抱负没他大。”

哥哥的早逝,有人感叹地说:“一个代表陈逸飞时代的绘画舞台遽然谢幕了,陈氏艺术的油画花蕾骤然凋谢了。”“事实上是不会如此的,因为我也是一个画家,很大程度上我是受着他的影响,是他培育、帮助了我。我唯一能替代的就是绘画,尽管我不能超越他的绘画水平,但在绘画事业上,我是能接替他的。他的那些大视觉事业,自然有其他亲属去继承,但他的绘画舞台还不会寂然无声。”

陈逸鸣表示:“我反思这些年曲折的经历,我最钟情的是绘画。所以我断然选择了淡出,我得到了逸飞其他亲人的理解,同意我从逸飞集团总经理的位置退向油画家的位置。尽管淡出是寂寞的,但寂静帮助了我,使我安心地投入到绘画中去。”

一段时间,美术界有人认为,逸鸣的绘画题材、人物形象与其胞兄何其相似!尤其是淑女抚琴或持扇沉思的形象,很像逸飞的“风、雅、颂”乐女图。其实不完全相同,逸飞有他的精巧构思,逸鸣有自己独特的意境。

陈逸飞绘画背景追求深奥与空灵,陈逸鸣却在画出背景的幽静,努力追求情景相融。最近逸鸣被一些友人提问:“逸鸣,你年轻时家遭劫难,开放后又在充满竞争的异国发展,却为何画的总是淑女、古琴,画面静得无声无息?”

这些提问自然触及画家的精神世界,逸鸣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谈了自己的体会:“要营造意境,竞争生活是往外扩张的,易生浮躁。我追求的生活要达到心境幽静,如打井一样往深处挖去,幽静心底宽就是这个道理。我觉得我作画时如同在自己心中打井,笔触抹上去时我仿佛觉得人在一片沉寂中行走,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律。如同拨动清纯的古琴的指音,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灵,使我感到越画井越深、心更静,空间越来越大。”

试看《琴音》的画面上,一位淑女端坐在石阶上抚琴,凝视聚神,沉静在想象的意境中,画中的背景是一池荷花,轻浮的荷叶密集丛生,沉寂无声的院落,一丝风儿也不轻拂,更增添幽静的氛围。淑女的心中激荡起无限激情,她的纤手巧指正叩击琴弦,弹拨着娴熟的琴音,冲击着无声的境界,从无声到有声,整幅画使人想象无穷。

再如《彩蝶》,画中是一位身穿粉色绣花旗袍的少女,在夏日中手捧檀香扇独坐静思。题名“彩蝶”,画家别出心裁的背景,确有独特的见识,他并没有选择实景,让少女在鲜花丛中窥看蝴蝶翩跹,而是让她在一幅工笔的古画前发古之幽思。这样呈现出真实纯真的美女,相配古色古香的绘画背景,其中的奥妙令人叹为观止。

不久前拍得高价72万元,创造陈逸鸣绘画价格记录的精品《动情的金秋》,画面上一袭古装袄裙的淑女,手执团扇凝神静思形象,其背景更见画家功力,他临摹古画更能体现他古为今用的技巧。

新作《绿水青山》是一幅很难得的作品,一个民初少女,斜倚清榻,手撑茶几。最难得的是这位少女的面部表情被刻划得如此精致,她的倦意缱绻,思念浮生,真能窥见她的心底,画家把他的画笔用得这般出神入化,该显示何等功力!

当人们感叹于他的画艺时。陈逸鸣却说:“艺术上的追求无止境,要有自知之明,要让人感到你不断地进步,画家最终要以画说话。”有这样的心胸,逸鸣一定能成就大事业。

2005年秋,逸鸣创作了新系列油画,如《海上花影》、《上海女人》、《往事如烟》等。这些画,似乎将观众带入上世纪30年代。画得极为典型又十分简洁,通过统一场景和不同的、半裸女子的体态去表现当时上海市民生活神秘的一角。其中《上海女人》参加了上海大剧院画廊“艺术上海――76家名家作品联展”,受到好评。《海上花影》与《上海女人》连同另外三幅作品《秋韵》、《秀儿》、《绿水青山》分别参加北京瀚海、上海崇源、上海嘉泰、上海敬华、上海海派等艺术品拍卖公司的2005年秋季拍卖。都获得可喜的成绩。

2005年12月,逸鸣又赴纽约,在哈默画廊举办第6次个展。经营哈默画廊已达35年的总裁理查德・林区在画展画册后页,发表了一篇关于陈氏兄弟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深情,感人肺腑。他说:“我们将通过陈逸鸣的这次画展来纪念陈逸飞,他们俩既是兄弟,又是朋友和同事。”他又说:“陈逸飞的突然去世,震惊了他的家庭,他的朋友,也震惊了国际画坛。他身后留下了极其丰富和宝贵作品及精神财富,还有他的未竟事业。他是艺术领域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名副其实的文化大使,一位天才艺术家。”

这位总裁最后说道!“我们会永远怀念陈逸飞,幸运的是,你们将从他弟弟陈逸鸣先生的作品中感悟他们的艺术事业不会中断,终将继续推向前进。”

从这样确切的评价中,可以预示:“陈氏艺术”的舞台不会闭幕,“陈氏艺术”的花蕾永远绽放,并一定会发扬光大。

精致细巧勾勒神韵的绘画法则

最近两年,陈逸鸣倾注全力投身于油画创作上,作画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他像一个上班族一样,每天都到画室里作画或思考绘画的问题。

但是阿哥遗留下的一些事务,需要他出面去做的,他就悉力以赴。为了纪念阿哥在视觉事业上的特殊贡献。在筹建陈逸飞纪念馆的一应工作上,他都抢着去干。他还积极地参加有益于绘画事业的各项社会活动。例如,他热情参与市内一些艺术展览的评委工作,经常参加一些卓有名望的前辈和同辈画家的展会,特别是热心支持年轻画家的个展活动。

陈逸鸣的人品画德,他的虚怀若谷的谦和心态,赢得同行的热烈称赞。他从不以名画家自居,凡有集体展览,朋友们找他,他就立刻允诺,马上以新作参加交流。这两年,除参加“艺术上海――76名家作品联展”外,又参与“中国・意大利名家油画展”、“情系华夏艺术家邀请展”、“海派‘女性世界’名家油画展”等等。2007年1月17日,他的油画还应邀参加了“海上名家油画・西班牙巴仑西亚展”。

对于提高自己作品的质量问题,陈逸鸣是自始至终认真对待,他一直认为:一个画家惯用特有的造型艺术语言和技巧,赋予画中形象深刻的情绪内涵,不仅要把人物刻划得栩栩如生,特别要使笔下的形象画得时而平静似水,时而梦幻遐想,时而怀旧伤感,这就达到了创作的要求。

陈逸鸣有感而发:“要达到这些要求,作为一个写实主义画家,必须要以极其精致的写实手段,容不得一点儿粗糙和草率,如果描绘中国传统女性的特色和特征,既要以精致和细巧去勾勒女性的端庄娴淑而又不乏妩媚,还要勾勒其眉宇之间不经意流露出的一种女性审美的标准,缺少这种神韵就不能达到淋漓尽致的精致和细巧。”

如前些年所作的油画《秀儿》、《金丝鸟》、《凝思》、《心如止水》等,以及2007年以来的新作《夜难成眠》等,都是陈逸鸣遵循精致细巧、勾勒神韵的绘画法则所创作的。这些绘画几乎能达到看上一眼就难相忘的境界,无论是女性的外形神态,强烈情绪,眉宇变化,都能看到人物的内在心境。除了人物主体以外,在画中背景物体的描绘上,都达到了极为精致的境界。

试看《金丝鸟》中,人的忧戚、鸟的倦怠,都有无奈的神色,达到人鸟无言无声的境地,配合旧楼雕梁及窗页的镂刻花纹,完全达到人与物体融为一体的感觉。

又如《秀儿》中,人体侧卧于床榻,手搁于矮几的状态,显示了那时代的女子陷入无依的困惑。真如李白五言绝句《怨情》所言:“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那种怅然若失的心态,刻划得多么深邃。难怪这些精品不断在当前国内外拍卖市场上赢得收藏家的青睐,不断刷新画作的新价位。

再如《难以成眠》这幅画,那位自怨自艾,秉烛达旦,难以成眠的女子,画家不仅描绘了她的忧虑的神容,还对人物衣饰上闪烁的深浅不一的光影,给予动静相结合的巧妙处理。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这种精致细巧的绘画法则。使陈逸鸣的绘画达到新的艺术高度,难怪他谆谆以待地对自己的学生千叮万嘱:“你我有幸成为一个画家,心态绝不能浮躁。对自己的创作,必须精益求精,千万不能马虎大意,不能急功求利,作画时即使人物身上的一丝衣纹,背景上的一缕光影,也不能随意和粗糙,如果真要画出东方的神采和西方的气韵相结合,你我非得认真追求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