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十一五”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展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增长迅猛,现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已不适应机动化增长需求,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当前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布局不合理,空间资源的低效配置,导致交通结构不合理
从近2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展。由于缺乏与国土资源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匹配的综合交通体系,以及与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相关的交通发展政策不够明确,以致大中城市边缘集团和卫星城镇的发展缺少必要的交通支撑条件,使得城市市中心区的极度膨胀的势头不断加剧。城市土地使用布局不合理加剧了市区交通负荷和向心交通特征的强化,城市中心区居住的过分集中导致居民短距离出行的比例过大(自行车)、交通结构不合理。
(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缓慢
1.城市的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发展迟缓。目前,轨道交通在整个公共客运系统中承担的客运量只占10%左右。由于轨道交通发展水平有限,目前我国大城市现有公共客运系统在城市日常出行中所承担的份额仍不足40%。
2.常规公共交通发展也较为缓慢。目前,由于道路拥挤,常规公共交通运营速度由过去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承担的客运比例也不断下降。这使部分公交乘客转向其它交通方式,导致大部分城市的出行以自行车为主,交通结构个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三)交通需求增长迅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大中城市虽加大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如此,城市道路建设仍然滞后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道路拥有水平的人均长度和面积指标仍然偏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同类城市的20平方米,也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10平方米水平。特大城市道路长度年增长率为2-10%,而机动车增长率普遍在15%以上。
2.近年来在许多城市,由于对停车场重视不够,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房地产开放、商业中心建设没有规划相应的停车设施,迫使车辆大量占用人行道和车行道,加大了道路承载力,进一步导致了交通拥堵。
3.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公共结构过于单一,除少数大城市有地铁,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出行都是依靠公共电汽车、自行车和步行。这种较为单一的地面公共交通形式,同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地上高架路、地下铁路、地面交通所组成的多方式,多层次立体交通系统相比,差距甚大。
(四)交通拥堵严重导致交通污染加剧,社会成本增加
1.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大中城市的市中心区交通拥堵严重、交通要道车速不断下降,一些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多项大气污染指标的影响率已达到60%以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2.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机动车的噪声,据环保监测部门调查,由汽车所产生的交通噪声占70%以上。
3.交通拥挤已使城市机动车行驶速度急剧下降,并直接导致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下降,客流减少。我国仅以北京市公交车乘客的时间损失为例,每年的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792亿元,
更不用说还有机动车出行的时间损失以及由此导致的燃料费用损失。
(五)交通管理技术水平较低,交通事故频繁
1.我国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的现代化设施极少以及管理水平较低也是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以北京和东京为例,北京交叉路口的交通信号机只是东京的3%。北京和东京都有一个交通管理中心,但北京交管中心控制的交叉路口数仅是东京的3%,交通标志数是东京的7%,人行横道数是东京的4.8%。
2.据统计,我国交通事故总量由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2002年77万起,年均增长6.3%;死亡人数由1986年的5万人上升到2003年的10.9万人,年均增长5%,连续十多年居世界第一。在2002年的各类事故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所占比例为78.5%;2003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为76.3%。城市交通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高额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据统计,2002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共造成56.2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
(六)城市交通投资主体单一,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城市交通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现行交通体制和政策条件下,投入后的产出大多表现为社会效益(商业性的对外客运交通和货运除外),因而无法实现投入的滚动与增值。单靠政府投资是很有限的,这种投资体制实际上不具备补偿历史欠账、缓解当前交通供需矛盾的能力,更难适应城市交通未来发展对巨额资金的需要。现行的城市交通政策、投资体制和运营管理体制缺乏城市交通所具有的商品性、公益性的双重属性,没有把一切具有商品性的道路交通共享资源纳入有偿使用和区别对待的轨道。
二、“十一五”城市交通发展方向和重点
“十一五”我国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方向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经济发展为主线,结合国土规划,初步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实施需求管理,对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引导;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在大城市实现以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体系的过渡;在注重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提高的同时,提高城市交通的服务质量,进一步向国际标准转化。主要包括:
1.结合国土资源规划,确定城市交通资源的合理承载力。通过道路建设及其网络结构合理化、加强轨道交通线路网建设、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等措施,形成功能健全、结构合理城市交通系统。
2.在2010年前后,初步建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骨架的城市高效道路网,建成以快速大容量轨道交通、准快速公共汽车和在公交专用道上运营的常规公共电、汽车为主体的公共客运交通网络。
3.建成以集约化、社会化货运交通为基础的货物集运配送系统。
4.城市交通发展符合国家确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支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环境状况的改善。
(二)“十一五”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重点
城市交通发展的重点是:构筑完善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强化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城市道路、桥梁和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注重新技术在交通中的应用(如汽车采用清洁燃料、卫星定位系统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等)。
三、“十一五”城市交通发展思路
(一)在发展中实现交通结构优化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增长迅速。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应继续以发展为主题,继续加强对各种交通方式的建设投入,通过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增加总量规模和网络完善,提高我国城市交通的机动性和通达性,增强城市交通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并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合理衔接配合,加快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骨干交通方式的发展,通过增量调整和存量升级,使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结构和布局逐步趋于优化。(二)实现现有道路容量科学扩张
“十一五”期间,我国大部分城市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用尽可能少的土地资源和资金满足尽可能大的城市交通需求是必然选择。为此,“十一五”期间,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综合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道路设施、客运系统、货运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交通法规、机制设置等一系列子要素,以城市有限的人力、财力、土地资源投入达到最佳解决其交通问题的效果。
(三)加强宏观交通需求管理
在“十一五”期间,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城市交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宏观交通需求管理,有效引导和控制私人交通工具出行的增长,同时积极扶持公共交通,维持合理的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比例,保证一个较高的道路交通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无限扩展无法满足需求不断增长需要的状况。城市政府应制订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以理性的手段引导人们调整消费观念和交通行为方式:一是建立与我国国情和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城市交通体系,发展公共交通,在结构上实现交通模式的优化;二是创造条件和鼓励人们采用较少资源消耗的交通模式;三是不断促进交通行业的技术进步。
(四)科学管理个体交通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从交通工程的基本原理出发,行人、车辆的有序流动对于保证城市道路的畅通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十一五”期间应注重行人心理、严格执法、加强过街步道建设等方面研究,强化个体交通管理,保证行人、车辆对道路资源特别是高峰期间道路交叉口的有序、合理使用。
(五)强化公交优先
“十一五”期间,应强化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切实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化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小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之前,确立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地位,使得公交出行比例达到50%以上,并从思想认识、规划建设、设施使用、资金投入等各方面给城市公共交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推进城市交通一体化建设
1.地面交通和快轨交通的合理衔接。只要是处理好城市客运系统的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服务水平的交通模式之间的关系,使交通系统中线与面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形成统一的城市交通体系。
2.地面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良好衔接。在充分发挥各交通子系统的作用基础上,加强道路交通与公共交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互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从而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益,提高公共交通在客运市场中的比例,确立以公共交通为城市交通主导地位。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提高舒适度,从而可大大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刺激城市公交的发展,优化城市居民出行结构。
3.对外交通运输与快轨交通的有机衔接。对城市交通和对外交通进行综合交通运输规划,重点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对外快速轨道交通及对外交通枢纽有机地衔接起来、实现内外轨道交通的无缝衔接,形成一体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4.加强城市公交系统规划的完善。尤其是完善线路和枢纽的分布、规模和建设计划以及对应道路、用地的配套规划。
(七)推进城市交通智能化的进程
交通智能运输系统(ITS)建设,已成为21世纪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的发展方向。ITS的广泛推广应用,将有助于实现由单一的交通基础设施扩张向集约型交通发展的转变,是解决现代交通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应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加强对需求的管理和引导,以缓解城市交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八)以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指导城市交通的发展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在于从战略的角度做到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之间确立一种协调发展的辨证比例关系。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应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贯彻城市交通的经济可持续性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为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交通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