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圣诞节,心中的异域“狂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圣诞节,心中的异域“狂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2月,热闹喜庆气氛开始弥散的月份。

在西方,人们会早早地准备迎接圣诞节。在中国,满街温馨欢快的乐曲也即将萦绕在我们耳边。先是“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然后是“新年好啊,新年好啊,祝福大家新年好”,再接着是“恭喜恭喜恭喜你呀,恭喜恭喜恭喜你”和“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礼多人不怪”……从旧年年底的这个月开始,到新年年初,全世界似乎都沸腾起来。

如今,西方节日越来越受到中国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过去,大家最熟悉的是圣诞节、愚人节、父亲(母亲)节,现在,时尚达人们又关注起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等。庆祝方式似乎不拘一格,五花八门,颇有“尽收世界节日中国化”之气魄。

像圣诞节这些西方传统节日你了解吗?你是如何庆祝的呢?

调查

七成学生觉得西方节日比中国传统节日更有趣

上海市教育德育中心曾对全市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与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相比,52%的学生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46%的学生喜欢西方节日:98%的学生认为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比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更有文化。但是,上海市教育德育中心专家透露,值得反思的是,73%的学生认为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比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具有参与性、娱乐性。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人们对这些西方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并不了解,大多数是出于潮流和气氛影响。于是,洒脱地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

声音

一名初中生写给市长的信尊敬的市长:

您好!

见信安。12月24日至25日是西方的平安夜和圣诞节,今天,距离今年圣诞节刚好还有一个月。这样的西方节日不断地被年轻人特别是我们青少年学生接受,很多商户也抓住商机进行圣诞促销。在每年12月24日至25日期间,市区中央大街基督教堂外有很多小商贩在贩卖面粉、石灰粉,一些学生用面粉、石灰粉、鸡蛋相互投掷,给市民正常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在学校上课的学生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展开“鸡蛋大战”“面粉大战”……这样的节日庆祝方式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最重要的是面粉、鸡蛋都是上好的食品材料,这样浪费实在不应该。我市圣诞节的扔面粉、鸡蛋事件,每年都会引起省内外媒体和论坛的关注,对城市形象有较大的损害。我认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庆祝节日应该找到适当的娱乐方法。

真心希望政府部门和学校采取措施,对在教堂附近以节日的名义贩卖面粉、石灰粉、鸡蛋的小商贩依法予以取缔,对一些乱扔面粉、石灰粉、鸡蛋的学生进行教育,还大家一个平安、有序、喜乐的圣诞节。

李小姿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百态

狂欢:中国风的圣诞节

地点:武汉

时间:2011年平安夜、圣诞节

天空飘起真雪

“下雪了!”平安夜,汉街的五大名人广场,数台造雪机让广场下起了真雪。从12月24日下午开始,雪花机每隔十几分钟就开始造雪。到了晚间,广场开始不间断地飘雪。年轻人、孩童们兴奋地冲进纷飞的雪花中拍照留影。

白雪公主、圣诞老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纷纷从童话世界里“穿越”而来。广场上,疯狂“HAPPY”的、素不相识的人们牵手围圈、绕着童话里的人物快乐起舞。

步行街上秀街舞

晚9时许,在江汉路步行街中心广场,7名年轻人打开大喇叭收录机,大“秀”街舞,吸引了众多逛街市民的围观。这几名跳街舞的年轻人都是武汉几所高校的学生,大家都爱好跳街舞,他们相约来到最热闹的江汉路,一展舞姿。音乐响起,节奏越来越快,他们或独舞,或对跳,在地上翻腾跳跃,动作优美舒缓,赢得了围观人群的阵阵掌声。没想到,不少中学生成为他们的铁杆粉丝。

中国娃娃受欢迎

江汉路步行街上中心百货商场门前,一个硕大的中国娃娃风头赛过圣诞老人,人们争相与中国娃娃合影留念。这名中国娃娃穿着红色棉袄,夸张的大头憨态可掬,双手不停地向过往人群招手致意。逛街的市民纷纷涌到中国娃娃的身边,争相拍照合影;而旁边几名头戴圣诞帽、脸上贴着白色胡子的“圣诞老人”则受人冷遇。扮演“中国娃娃”的年轻男子累得满头大汗,他称自己是商场的员工,此举只是为了给商场增加些人气。一名市民说,圣诞虽然热闹,毕竟是洋节,步行街上的中国娃娃尽现中国元素,让人感到亲切。

不该:一夜花掉半月生活费

平安夜晚上9点半,某市友谊路酒吧街热闹非凡,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三五成群地出入酒吧。在一家歌厅的包间内,两名稚气未脱的孩子正在台上对唱,一群端着酒杯的孩子在台下起哄,不少男生嘴里还叼着烟。“平时学习压力很大,圣诞节大家聚在一起就图玩个尽兴!”一名中学生大声地向同学们坦露心扉。为了圣诞节聚会,他们两周前就预订了包间。

虽然“平安夜”的KTV包间费比平时高出许多,一间大包间唱通宵需要花费数百元,但这并没有让中学生们望而却步。一些学生表示,他们会从平时父母给的零花钱中节省一部分下来;为了过节,有些同学已经好几个星期没吃早点了。

往事

父辈的“同龄人回忆”:二十年前,中学生的圣诞节

口让爱传播(70后)

圣诞节,在中国是不被列入法定节日的,在学校倒是很被学生推崇和重视。今天,我想向大家讲述二十年前的中学生是如何过圣诞节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正上中学,同学们对圣诞节这个节日,是很期待。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说,像国庆、春节这样的节日,学校都会放假,同学们都没有在一起的机会。而圣诞就不同了,学校在这一天不放假,同学们可以在一起欢度,回忆过去,放眼未来,快快乐乐,当然,少不了要吃!

记得那一年圣诞节,关系较不错的同学,都互送了明信片——在学校卖明信片是很好卖的,有一元五张的,也有一元十张的。如果当时流行什么电视剧,那么明信片就是这个连续剧的主角。我记得当时正热播《红楼梦》,同学们便全都买了“林黛玉”“贾宝玉”画像的明信片互送。明信片后面写上自己想对别人的祝福及希望,送出的是希望,是种子,是友情,现在回忆起来,还有回忆,有珍惜!

我那些年收到了很多的明信片,我把它们全部收在一个塑料袋中,有几百张。后来在上了大学,我还是经常拿出来看看。读着同学的留言,看着那笔迹,多年前同学那可爱的身影便出现在眼前了,多少次看完后,眼泪便模糊了双眼。一个有梦的季节,真的让人难忘!

一般送明信片都是在圣诞节前完成的,当天或之后送,祝福的意义就不浓了。同学们像赶集似的,一定要把准备好的明信片在节日前送出,然后就等着收获祝福。

到圣诞那天,同学们大都穿上最好看的衣服,不穿新衣也要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那一天大家尤其显得漂亮,快乐!上午上课多了一句平常没有的祝福语,老师走上讲台要对同学们说:“圣诞节,快乐,希望同学们在明年取得好成绩。”同学们便回敬:“老师圣诞节快乐。”

晚上,便不上课了,全班一起搞活动,这正是同学们盼望已久的时刻!

在圣诞节前,各班级生活委员先收大家一些钱,记得当时我班是收的五角钱。生活委员做代表,去购买一些瓜子、糖块及水果。现在收五角钱,恐怕是不够了,当时瓜子七角钱一斤,糖两元一斤。

大家排好桌子,欢聚一堂,由班里文艺活跃分子组织圣诞联欢。同学们一边吃着瓜子,一边唱着歌,便开始圣诞了,吃及唱都不是主要的,倒是那个气氛,那个心情,那个无忧无虑,让人永远难忘!

欢聚到最后,大家吃得、唱得都差不多了,几个“相好”的便自由组合,聚在一起说笑,更有那不尽兴的,便还在教室大唱,同学们便也随声道好。接近到放学时,值日生打扫好教室,同学们便散了,也便宣告了圣诞节欢乐的结束。

第二天,正常上学,前一日的欢歌笑语、欢乐气氛都被收在记忆里了。我当时的每一年圣诞基本上都是这样过的,简单而又快乐!现在接近中年年龄,倒是不知,如今的中学生是如何过圣诞节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便是圣诞节是承载中学生的一个快乐、欢聚一堂、不用讲学习的日子!

二十多年已过,但那时瓜子的香脆、糖块的甘甜、同学们的笑声真是终身难忘!

争议

禁止学生庆圣诞

某省会城市教育局曾经下发紧急通知:禁止学生在12月20~28日期间上街参加任何形式的圣诞节群体聚集活动。寥寥几十个字却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有人说这是防止学生参与“面粉仗”“鸡蛋仗”“气棒仗”而受到伤害,有人说这是教育局“干涉自由”,有人说这是圣诞节“引发文化自卑”……然而有网站的调查数据显示:将近七成网友支持教育局的这一举措,经过了几年的圣诞洗礼,圣诞节对于中国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名校博士 联名抵制圣诞节

早在两年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就曾联合署名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

理由: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每值圣诞节来临,商场、饭店、宾馆摆放起圣诞树,网络、报刊、电视、电台充斥着各种圣诞信息;数以万计的圣诞贺卡和数以亿计的圣诞短信满天飞舞;人们互祝圣诞快乐;平安夜里,人们聚众狂欢,流连忘返——凡此种种,皆表明我们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基督教徒可以过圣诞节,一般人“也有自由”过圣诞节,但是大部分国人在对西方圣诞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使用“圣诞节”的称谓,甚至浑然不觉地加入狂欢行列。国人需慎对待圣诞节。

外国旅客 大部分中国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圣诞节”

某外国媒体对“中国人过圣诞”做采访时,发现中国人过圣诞的意义只限于娱乐和消费,基本上不理解圣诞节的宗教和文化含义。很多外国人撰文表示认同。

理由:在中国,当我看到某商店橱窗里的圣诞老人时,我问店主为什么这么早就把圣诞老人搬出来,在那里展览两个月?他的回答是,他想成为第一个庆祝这个节日的人,想更多人光顾他的小店。我想他是切中要害了,在老板看来,这只是一个招揽顾客的节日。这天就是一个购物的日子,一点儿也找不到圣诞的感觉。没人会觉得自己与耶稣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你们要过这个节日呢?

青年学者 抵制圣诞节,太荒谬

面对抵制圣诞节的声音,80后青年学者似乎有自己的看法。

理由:快乐不应被拒绝。圣诞快乐,就是过圣诞节最充足的理由。摆在那里的快乐与幸福,有些人偏偏不去享受。

“拒斥”圣诞节的方式,有几分别样的“铁屋子”意味。持传统观点的人是想,不让学生一起去看街上摆放的披着彩灯的圣诞树、看那上面挂着的棉花做的雪,不让学生徜徉在强烈的西方节日文化氛围中;看不到圣诞物象,嗅不着圣诞气息,他们心灵就不会被西方节日文化价值侵袭濡染了。传统文化是要保护,但是,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文化竞争的首要前提,就是平等与开放。而把圣诞节视为西方文化之“异端”,把学生集体捆绑在校园里,这样的自闭与自卑,根本不可能增强传统文化的集体意识。

初中生 我们的圣诞节

95后学生觉得用健康的方式庆祝圣诞节,把它当做一个放松、开心、增进友谊、迎接新年的中国节,一样有意义。

理由:节日,包括西方节日来临,我会收到手机短信,祝福节日快乐。尤其是每到圣诞节,中国的都市就会掀起一片时尚、新潮的节日气氛。街上走着不少“圣诞老头”,同学们戴上了圣诞帽,喜庆气氛迎面而来。圣诞节那天,一大早就能听见轻松热情的圣诞颂歌;同学们见面了,一句句“Merry Christmas”暖人心窝,大家都挂上了愉悦的笑容。教室也“穿上”了节日的盛装——这都是同学们的精心布置,整个教室洋溢着浓浓的气氛。如果平安夜或圣诞夜那晚是英语晚自习的话,就更有趣了。英语老师一定会和我们一起在班上开Party,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美味食物围成一圈,同学们精彩搞笑的节目一个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