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了精神的挺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了精神的挺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价值追问:

与谢钢主任的对话

2011年,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重庆市渝北区提交的论文《培育学校文化,激励学生成长》被评为优秀案例。带着期待,记者来到山城重庆,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就区教委为何选择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整体提升全区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突破口这一话题,和渝北区教委主任谢钢进行了对话。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缺失了精神的支撑,人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聊起教育使命,谢钢深有感触。作为重庆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龙头,长江与嘉陵江环抱的渝北区近年来的发展令人瞩目:至2011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跃居全市第一,工业总产值连续五年位列全市榜首。“十二五”期间,渝北区更是提出了打造“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成为重庆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的奋斗目标。

“现代化的产业离不开现代的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精神的挺立,只有精神挺立,城市才能真正站立起来,渝北也才能承担起作为中西部地区的龙头追赶发达地区的重任。”

人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只有精神挺立的学校才能培养精神挺立的学生。在谢钢主任看来,学校精神有着独特的价值:

“学校精神是灵魂,是凝聚师生力量的战歌。它传唱在师生的心中,流淌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鼓舞广大师生前进的号角,能对学校的持续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学校精神是学校独具特质的品格和形象体现。一所精神站立起来的学校,能从师生的言行中看到学校的发展,教育的成功;看到教师的特质,学生的特长,学校的特点。

“学校精神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支撑。学校不能没有精神,一所精神缺失、文化低俗的学校,即使拥有高大的教学楼、宽广的操场、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不能成为优秀的学校。精神挺立的教育充满快乐,充满激情,充满力量。当学校精神挺立之时,就是全校师生自觉、主动、积极奋进之时,也是全校师生倾其所能、倾其所力展示自我风采之时。”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学校的精神挺立呢?”

对于记者的提问,谢钢主任的回答是:“文化,只有在先进、厚重、独特文化的滋养下,学校的精神才能挺立,学校中的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也才能挺立。”

“您理解的学校文化是什么呢?”记者追问。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办学模式。”

聊起学校文化的价值,谢钢侃侃而谈:

“学校文化是通过学校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课程内容、师资建设、教学方法以及环境、设施等多方面综合体现,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整体性的个性风貌。

“学校特色文化是学校的象征、符号和名片,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是学校长久生命力、核心竞争力、发展推动力之所在,是优质学校的生命根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一种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也是推进学校教育创新的原动力。

“学校文化厚重性、稳定性、潜隐性、生本性的特点使其具有孕育精神、塑造精神、凝聚精神的作用。优秀的学校文化能为每个学校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本书,一本赏心悦目的、厚重的、学生爱读的书;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激情,激情所到之处,生活五彩缤纷,工作生机勃勃;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人与人的相互影响,心灵与心灵的相互交流,构成群体的精神追求。”

正是带着这样的价值追问,渝北区的教育决策者们决心把区域推进学校文化作为打造特色教育强区,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抓手,把培育学校文化力,建造精神家园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追求。

区域推进:

让文化创建成为

学校管理者的自觉追求

2006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出台,于是,“校园文化”成了中国基础教育界的一个时髦词汇,全国上下刮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文化风”,一个又一个的“文化校园”不断涌现。6年的时间过去了,狂风过后,在相当多的学校,随着活动的结束和主要领导的调离,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文化”成了“文物”,刷在墙上,写在报告里,保存在资料室的照片中,却没能驻留在师生的心灵里,体现在师生的行为上。其原因就在于,这样的特色文化建设外在于学校教育生活,师生是“被文化”的。因此,要让学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就必须让文化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自觉追求。如此,彰显了主体的文化,才能真正为学校所需要,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也才能孕育出精神挺立的一代新人。

基于这样的思考,渝北区教委在推动区域性学校文化建设时,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词,采取多种手段,力求让制度设计充满着人文的意味,通过榜样激励、价值引导和科研助力,让文化成为中小学管理者的自觉追求。

榜样激励: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对于惯性思维下的中小学管理者来说,最难改变的是观念。尽管文件发了,会开了,他们的脚步却依旧迟缓,眼睛还在左顾右盼,对“要我做”的校园文化建设怀有本能的抵触心理。要让他们对校园文化建设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就要让他们眼见为实,亲身感受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办学水平的巨大作用,从而推动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在渝北区,不乏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先行一步的学校。以他们为榜样,让他们现身说法,无疑会对全区校园文化建设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花园小学就是一所在全区较早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并尝到“甜头”的学校。早在2007年秋,学校就依托重庆市花卉园的丰富资源,借助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花文化,提炼出了“为了每一朵花蕾的绽放”的办学理念。围绕这一理念,学校提出了“美在花园,香在明天”的校风,“播种热爱,收获芬芳”的校训,“与花为伴,随花而舞”的教风和“我阳光,我灿烂”的学风;打造了花姿花韵的校园环境;开发了“花儿朵朵”的校本课程;完善了“人文、和谐”的学校制度,形成了一套“以花靓校,以美育人”的学校文化体系。如此,学校成为了师生成长的美丽精神家园,走上了内涵发展的文化立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