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孰”与“谁”辨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孰”与“谁”辨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孰”与“谁”是一组同义词,但其表义与语法功能都有不同,具体归纳如下:“孰”多指代物;“谁”指代物较为罕见;“孰”可作状语;“谁”可作谓语;“孰”只与介词“与”合用;“谁”可与多个介词合用;“孰”多用于选择复句;“谁”较少用于选择复句。

关键词:孰谁

作为人称代词,“孰”与“谁”表义基本相同,《尔雅》:“孰,谁也。”《经传释词》:“‘孰’‘谁’一声之转。”但两个词的用法,也有不同,现分述如下:

一、表义基本相同,作为疑问代词,二词均可指人,除了表示疑问外,这两个词还可表示任指。如:

1.子产曰:“人谁不死,凶人不终,命也。”(《左传•昭公二年》)

2.性如茧如卵。卵待覆而成谁,茧待缫而为丝,性待教而为善。(《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3.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故《周书》曰:“允哉允哉!”(《吕氏春秋•贵信》)

4. 往者江充谗赵太子,天下谁不闻,其罪固宜诛戮。(《前汉记•孝武皇帝纪六》)

5.且举大事者,孰不逃?桓公之难,管仲逃于鲁。(《战国策•燕策》)

除了代人,两词还可指物 ,“‘谁’还可用于询问事物,意义与‘何’相同 。”“孰”指代事物,较为常见;“谁”的指物用法较为罕见。如:

6.孔子侍坐於哀公,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碧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礼记•哀公问》)

7.宣孟曰:“子名为谁?“及是且对曰:”何以名为?臣是夫桑下之饿人也。”(《说苑•复恩》)

8.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耕柱》)

9.故当时大治,后世诵圣,一动而五美附,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新书•五美》)

二、“孰”与“谁”二词语法功能基本相同:可作主语、宾语 、定语、兼语等。不同之处有三点:

第一,“谁”可作谓语,“孰”无此用法。如:

1.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左传•成公九年》)

2.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论语•微子》)

3.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孟子•离娄下》)

4.无几何而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5.袁旌目三而能视,仰而问焉。曰:“子谁也?”(《新序•节士》)

6.上良久乃曰:“今为乱者谁哉?”(《汉书•京房传》)

7.万岁之后,臣将从为殉,安知乐此者谁?(《说苑•权谋》)

第二,“孰”可作状语,“谁”无此用法。如:

8.国人诵之曰:“贞之无报也。孰是人斯,而有是臭也?”(《国语•晋语三》)

9.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楚辞•哀郢》)

10.余私娱兹兮,孰哉复加加。(《楚辞•株昭》)

11.老子曰:“汝自洒濯,孰哉郁郁乎!”(《庄子•庚桑楚》)

12.怒曰:“孰之壤壤也,可以为之莽莽也?”(《吕氏春秋•知接》)

13.襄公伤于泓,君子孰称。(《史记•太史公自序》)

“孰、谁”均可作定语 ,“孰”作定语,一般直接与中心语连用。如:

14.其君,鲁襄公援戈而起曰:“孰臣而敢杀其君乎?”(《说苑•君道》)

15.曰:“先人有则三而已矣。”子墨子曰:“孰先人而曰有则三而已矣?子未智人之先有。”(《墨子•耕柱》)

16.“父虽无道,子敢不事父乎?君虽不惠,臣敢不事君乎?孰王而可畔也?”(《吕氏春秋•行论》)

第三,与 “孰”相同,“谁”在先秦也可直接作定语,表示一般修饰,汉代以后,则更为常见。如:

17.恶,取笑诸侯,吾谁乡而入?(《国语•晋语》)

18.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战国策•宋卫策》)

19.于管子曰:“以天财地利立功成名于天下者,谁子也?”(《管子•地数》)

20.政尸暴于市,购问莫知谁子。(《史记•刺客列传》)

21.包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庄子•徐无鬼》)

第四,在先秦,“谁”与中心语之间常用“之”连接 ,表示领属,如:

22.墙,以蔽恶也,墙之隙坏,谁之咎也?(《左传•昭公元年》)

23.曰,谁之剑也?(《左传•定公十年》)

24.力?因宋人、蔡人、卫人之力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25.“臣杀其君,谁之过也?”(《国语•鲁语上》)

26.秦之祸,而信谁之谋臣,王必悔之矣。(《战国策•韩策一》)

27.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

三、与介词的搭配

“孰”多与介词“与”合用,而与“谁”合用的介词则相对较多。而且“孰、谁”与介词的位置也有不同。

第一,“孰”与介词:“孰”一般只与“与”连用 ,而且“孰”多前置于介词,如:

1.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2.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孰与为其国也!(《史记•孟尝君列传》)

“孰与”后来固化为一个词,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如:

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还可表示“比对方怎么样”,用于比照。表示疑问语气。如:

4.巫马子谓子墨子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墨子•耕柱》)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齐策一》)

第二,“谁”与介词:“谁”多与介词“与”合用,“与”多位于“谁”之后,如:

6.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孟子•滕文公上》)

也有位于“谁”之前的,如:

7.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史记•留侯世家》)

8.上甚善之,以问校书郎,此与谁等,皆言类相如、扬雄,前代史岑比之。《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

此外,“谁”还可与介词“以、于、为、从、就”等搭配 ,位于介词之前,如:

9.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

10.(校尉汝云、王隆等二十馀人)皆曰:“廉公已死,吾谁为生?”《汉书•王莽传》

“谁”在介词之后的情况,先秦较为罕见,汉以后多见,如:

11.昭鱼谓苏代曰:“田需死,吾恐张仪、薛公、犀首之有一人相魏者。”代曰:“然则相者以谁而君便之也?”《战国策•魏策》

12.子方曰:“臣以君之贼心为足矣,今滋甚,君之宠此子也,又且以谁之父杀之乎?”《说苑•复恩》

13.高祖天下当以谁属乎!(《汉书•五行志》)

14.盗窃之行,于谁责而可乎?(《庄子•则阳》)

15.上曰:“为谁来乎?’对曰:“为刘公。”(《东观汉记•景丹》)

16.县官不足,辄贷于民。民已穷矣,将从谁求?(《后汉书•李陈庞陈桥列传》)

有时“以”只是位于“谁”之前,并不表义,如:

17.周武君使人刺伶悝于东周,伶悝僵,令其子速哭曰:“以谁刺我父也?”(《吕氏春秋•贵卒》)

有时“以”还与“与”合用,如:

18.君之魂魄亡矣,以谁与图霸哉?(《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四、“孰”多用于选择问句,“谁”相对较少,如:

1.若是,则无穷之弗知,与无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庄子•知北游》)

2.吴起曰:“治四境之内,成驯教,变习俗,使君臣有义,父子有序,子与我孰贤?”(《吕氏春秋•执一》)

3.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鬼谷子•揣篇》)

4.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史记•赵世家》)

5.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6.郦曰:“今汜质公卿,而将军胁主,谁轻重乎?”(《后汉书•董卓列传》)

注释:

[1]《古代汉语•上册》(胡安顺、郭芹纳编)P422认为:“‘谁’与‘孰’的区别一:‘孰’同时可用于指物;‘谁’没有这种用法。”向熹《简明汉语史:下册》P70-71:“表示选择时,‘孰’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谁’只能指人。”不确。

[2]《古代汉语:上册》(胡安顺、郭芹纳编)P422认为:“‘谁’与‘孰’的区别二:’谁’可作动词的宾语;’孰’不能作宾语。”显然有误。“孰”作宾语,先秦很常见,如:《论语•子张》:“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荀子•非相》:“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圣王有百,吾孰法焉?”《文子•上德》:“舌之与齿,孰先弊焉?绳之与矢,孰先直焉?”

[3]《马氏文通》:“(孰)其用则主次多于宾次,而未见其在偏次者。”其实,“孰”用于定语的用例较常见。

[4]《马氏文通》:“(谁)在偏次,其后概加之字。”其实“谁”在偏次之时,不加“之”的用例也很常见。

[5]“孰”还可与介词“以”连用,但较罕见,如《谷梁传•鲁僖公二十三年》:“为人君而弃其师,其民孰以为君哉!”

[6]《马氏文通》称:“‘谁’‘孰’两字所隶介字,惟‘与’字耳,其他概不见用。”就“孰”而言,确是如此;但与“谁”合用的介词却不限于“与”一个。

王宝利:陕西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