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已成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已成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这个词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空降”到我们的认知之中的。对于很多人来说,第一次知道可穿戴设备的概念是在2012年的6月28日,那一天谷歌了名为Google Glass的产品。

谷歌的影响力和产品魅力让可穿戴设备这个词深入人心。随后其他厂商也纷纷就此有所动作:有消息称微软也会推出一款智能眼镜设备;苹果有可能会在明年名为iWatch的智能手表;三星在9月初刚刚了智能手表Galaxy Gear;国内搜索大佬百度有计划推出Baidu Eye眼镜和智能手环……

资本市场也对可穿戴设备寄予厚望。今年6月,美国可穿戴心脏检测医疗设备商CardioNet在13个交易日内完成了107.17%的涨幅,让美国投资界哗然。在国内市场上,包括九安医疗、丹邦科技、达华智能等在内的相关个股,2013年上半年的表现都是牛气冲天。在这其中,九安医疗更是创下了单月124%的涨幅。

在一片为可穿戴设备摇旗呐喊的助威声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出现。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是:可穿戴设备不是什么新概念,为什么要在今天将其重新拿出来?

可穿戴设备早已有之

很多人都将钢铁侠看作是一个应用可穿戴设备的代表性形象,但是却很少有人关注到这样一个事实:2008年《钢铁侠》这部电影公映时,我们还从未听说过可穿戴设备这个词。也就更别说钢铁侠漫画原型的出现时间了,那时候还是1963年。

这代表着,相关概念早就已经在人们的思维中成型,而直到这几年,可穿戴设备这个词才出现,将人们原本分散的理念进行了统一和归纳。

早在十多年前,美国Xybernaut公司就试图将可穿戴式设备带入市场,其中包括一款售价1499美元,名为Poma的设备。更早以前,包括总部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设备制造服务提供商Three-Five Systems以及其他不少显示设备制造公司都曾在这一领域进行过努力。但在当时,由于受到移动网络连接性、处理性能和材料工艺等方面的限制,类似的产品从来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

时至今日,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可穿戴式计算设备,只不过由于大部分产品主要面向医疗及运动健康领域,因此受众面较窄,关注度和认知度并不高。如今我们已经可以买到包括Nike的运动测量仪Flueband、FitBit旗下的Flex band和Zip activity tracker以及美国体育运动装备品牌Under Armour的E39运动紧身衣等产品,它们都算是内置了传感器,并拥有一定计算能力和联网功能的可穿戴设备。除此之外,在这一领域还拥有Jawbone、Pebble、MetaWatch和Misfit Wearables等公司。

科技发展注入新生

既然可穿戴设备不是一项新技术,那么其为什么会在今天被重新提起呢?我们可以将原因归结为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可穿戴设备已经与十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应用空间更加广阔。而这恰恰成为如今可穿戴设备风靡的关键。

今天可穿戴设备之所以能够唤起世人关注的原因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首先,硬件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产品的整体表现,相比以前,如今,电池聚合物可以储存更多电量,芯片处理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元器件整合程度更高,与此相反,芯片的耗电量却有所减少。同时,制程工艺的进步缩小了芯片体积,可穿戴设备可以由此设计得更加小巧、轻便,要知道这对于产品的普及至关重要。

云计算运营商Rackspace发起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2000名受访的美国人中,82%的人认为可穿戴设备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其中,67%的受访者认为这项技术让他们生活得更健康,超过半数的人说佩戴这些东西增强了他们的自信,甚至还有1/3的人认为可穿戴技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感情生活和职业发展。

这项调查的结果表明了可穿戴设备和其他技术在应用上的极大不同。其发展轨迹不仅有关技术,也和设计相关。使用者随时把设备戴在身上,这也变成了他们的一件饰品,人们从佩戴中获得自信,它还在人们的感情、工作、生活中承担一定的互动功能,甚至还与品味和搭配有关。因此,可穿戴设备不能只是满足功能的需要,首先要解决的是通过设计让人们愿意穿戴。谁又会去想要架着一副厚重笨拙、很快就提示电量不足的眼镜上街呢?

新技术的出现,让可穿戴设备的实现拥有了更扎实的技术根基。据报道,苹果正在设计一种采用了柔性屏幕的便携式设备。柔性屏幕可弯曲的特性,使得设备能够长时间被用户穿戴在手腕上或身体其他地方。这种应用,很明显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得可穿戴设备能够实现更多功能,承担更多工作。这就带来了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如今谈到可穿戴设备,其覆盖领域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健康与医疗领域,而是涉及快速消费和零售、家庭自动化、车载应用、娱乐和游戏等多个组成部分,甚至于一家名叫Whistle的公司还推出了为狗准备的可穿戴设备,主人可以通过这个产品随时在iPhone上监控宠物的健康状况。

iPhone?是的,可穿戴设备在今天能够吸引大众的目光,与智能移动终端和智能操作系统的大行其道不无关系。手机、平板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打通了可穿戴设备与用户连接的最后一公里,使得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操控更加方便简单。

最后,我们需要提到,在可穿戴设备大获成功的今天,其背后无形的产业链已经形成。这条产业链上包含了从芯片解决方案到外观设计,再到生产组装以及应用开发等在内的一系列流程。同时,各个流程之间的衔接也在变得更为顺畅。包括博通、ARM、高通等在内的芯片厂商,都已经推出了专门面向可穿戴设备的解决方案,同时这些解决方案还划分出了不同的应用场景。在博通的嵌入式设备无线互联网连接(WICED)解决方案中,就包括了专门针对家用设备、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的无线网络方案WICED WI-FI,以及面向车载设备、健康与运动产品等低功耗产品的蓝牙方案WICED SMART。

另一方面,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厂商都开始主动开放其可穿戴设备的操作系统接口,鼓励第三方为其开发新的应用。

可穿戴设备取代智能手机

根据研究机构IMS的预测,到2016年可穿戴技术的市场规模将超过60亿美元。 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下属研究机构BI Intelligence的报告认为,2014年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会超过1亿台,到2018年其出货量将不少于4.85亿台。

业内有观点认为,随着时间的迁移,人们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新鲜感将会渐渐消退。可穿戴设备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多年以后智能手机和平板将会逐步被可穿戴设备取代。

更为关键的是,“从今以后我们身体的每个部分,我们的每个动作,都可以产生出大量的信息数据供可穿戴传感器和处理器进行收集和分析,比如心率、血糖读数、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和卡路里的消耗量等,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和周围的世界。”博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cott A. McGregor在其博客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