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史料教学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史料教学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师教学中需要探索的永恒课题。本文就史料教学对历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展开了探讨。文章首先对史料教学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积极作用进行了阐述与分析。进而就史料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教学实践,就史料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与步骤,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史料教学;教学质量;历史教学;课堂教学

从当前历史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史料分析题已成为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重要题型。所谓“史料”,就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在发展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史料浩若繁星,从表现形式分有文献(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它是我们了解历史,研究过去的不可或缺的“证据”,他能真实的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因此,历史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史料的支撑,研究如何利用史料教学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是一项赋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史料教学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

对历史课程教学中应用史料教学的方法在我国目前还属于探索阶段,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从前人有关研究并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践经验来看,史料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史料教学可以增强课堂的真实性、灵动性。通过史料教学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使学生神入历史,遥远的历史变的可亲可近、易于理解。史料教学创设的感性的认知过程与“灌入式”的纯粹理性传授相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当学生的身份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感知时,课堂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2.论从史出,增强历史感

历史教学应具有的特点便是浓郁的历史感。史料的运用,虽然增加了教学的内容,实质上是辅助教材的重难点突破,帮助教材理解降低了难度。如讲述抗战中爱国将领作用时,可引用张自忠的话,“吾一日不死,必尽我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一句话即可把抗战中爱国将领坚决抗日的态度、气节表现的淋漓尽致。历史课堂中介入真实史料,能渲染出浓厚的历史感,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如同甘甜的美酒,其味无穷。

3.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历史课堂大量引入史料,就是让学生知道历史结论不是凭空臆测的,而是有理有据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史料以不同手段建构探究情境,训练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综合等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如:通过阅读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和《基督徒的自由》的史料节选,思考一下问题①马丁·路德的主张,体现了那些人文精神?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马丁·路德的主张产出的原因?③比较马丁·路德的主张与罗马基督教廷的区别,分析其进步意义?经过此类问题的探究,就可以使学生真正的做到“死去活来”,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历史知识、原理,提升史学思维的品质。

二、历史课堂教学应用史料教学需遵循的原则

史料教学是为了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使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在选择运用史料上不能随意,应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出发,遵循一定的史料选择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史料使用应遵循适时性原则

史料教学的目的是在突破重点、难点同时,学会如何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根据重点、难点适时安排史料。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史料的切入时机、切入点、切入量。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选用史料量偏多,问题设计和分布的层次不合理,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心中有数,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在有争议、或需要总结规律及现实意义的地方,引入史料进行提炼分析或整合。

2.史料运用应突出典型性原则

历史教学的对象是普通高中生,他们并不是要成为历史研究者。因此我们教学中运用史料是要使学生掌握研究历史的方法、原则,并在探究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面对芜杂的历史史料,要遵照教学基本内容、史料与教学的衔接,进行精选,切记堆砌。教师要选取最具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的史料。如,在讲授《新文化运动》一课,教师可以“鲁迅的思想转变”为例,结合鲁迅的生平思想,挖掘相关史料整合,从而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形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发展脉络。

3.应注重史料应用的科学性原则

“求真”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准则,亦是我们教学的真谛。历史教师在进行史料教学中必须规范的、准确的选择史料,避免以讹传讹。凡是运用到课堂中的史料,教师必须对其有完整认识,避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而像小说、诗词、民谣等是不便作为史料采用的。如需使用这些文学艺术作为史料,教师应在材料后设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些材料当中反映的历史事实哪些是真实的?使学生依据所学的知识考证,理解文学作品与历史事实的差异。同时,严谨的引用史料也有助于学生体会研究历史的科学的精神,更好地认识探究的方法。

三、历史课堂应用史料教学的教学实践分析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可知史料教学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在遵循史料应用原则下,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组织实施史料教学,笔者认为,通常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史料内容要精选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史料教学,就离不开对史料的选取工作。那么对史料的选择应当如何进行合理选取,除了遵循上述几项原则外,笔者认为,史料的选取主要体现思考性、教育性、现实性、多样性这几个方面。思考性就是要求史料可以使学生发现问题带动思维;教育性是要求所选史料具有积极意义,在润物无声的状态下感染学生,为学生塑造科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现实性就是需要教师平时注意收集整理身边的史料;多样性就是反对以单一的视角审视历史。一维的史料,很容易使学生形成“非黑即白”的辨别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思考辨别的能力。多层次、多角度的选择史料有利于学生以开放的心态,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2.问题设计要有效

史料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主要观点,综合运用历史规律的能力。因此设置问题是史料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一环,问题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史料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在应用史料教学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科学性、启发性和开放性。对问题设置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难度适中,让学生可以经过一定思考获取答案。通过科学系统的设问,帮助学生了解、分析史料的基本历史信息,使学生对所用史料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而问题的启发性,在于史料教学本身是应当起到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作用,因此需要注意到新旧知识的承接,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其探究的求知欲。而问题的开放性,主要是指设置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理解,从而实现对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3.解读史料要引导

在解读史料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保证史料教学既有其“名”又有其“实”。解读史料应当是首先由学生自主分析,独立思考或者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予以充分的引导,对史料进行全面的、细致的解读,在疑难处给他们指点迷津。而不能只是对史料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对材料的拓展也必须紧扣课题,力避漫无目的,不着边际地拓展。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分析,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方可对史料有准确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抓住其中的关键性历史信息,为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4.解决问题要自主

史料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因此,最后问题的解决是史料教学的最后环节。在这一环节,需要教师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参与,自由讨论。由于在对史料有了前期的理解,对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此时,一方面,教师要坚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要乘势,解惑要适时的策略去锻炼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运用历史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从史料中得出准确、科学的结论。这样,史料教学就达到了一个较高层次。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思维视野得到拓宽。同时,问题的成功解决,学生获得成就感,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史料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种积极的探索,本文对史料教学的应用优势和原则,以及如何组织教学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同行提供有益借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国誉.谈中学历史新课改背景下史料教学的加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2]孟岚.论历史教学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励[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02)

[3]熊冰玉,杨海燕.让史料说话——史料教学与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理论.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