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敢向“唯收视率”说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敢向“唯收视率”说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电视节目不能“唯收视率”,将其作为评判节目的唯一标准。

“唯收视率”制约节目品种的全面发展

一般来说,收视率越高预示着节目越好。因此,电视节目要讲求收视率,尽可能做到吸引受众、打动受众、感染受众,使其宣传效能最大化,更好地担负起引领社会、凝聚力量、振奋精神的重任。但是,收视率对节目质量而言是“相对”的一个评判尺度,不应当是唯一标准,不能搞“唯收视率”。不能为博取收视率而助长拜金主义,不能为博取收视率而无视社会效益,更不能为博取收视率而偏离了导向。北京大学教授彭吉象表示,收视率调查能够反映观众人数多寡,却无法说明观众对节目的喜好和评价,无法判断观众是“边骂边看”还是“赏心悦目”,而收视率也受时段、编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的高低并不能判断节目质量优劣。

媒体要讲社会责任,讲社会责任是媒体的最大政治。电视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领跑者,更应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抵制低俗之风中当好“排头兵”,无论什么时候,当社会责任和收视率、市场的收益发生博弈时,社会效益都应无可争辩地摆在第一位。

“唯收视率”制约审美价值的攀升

某些娱乐性节目,只求“全民狂欢”气氛的营造,只求高收视率,只求广告高回报效应,不求文化品质,不仅造成节目的弱智化,而且“审丑热”鼓噪于荧屏。

一切节目以收视率来作为评判标准实在是电视人理念上的一大失误。如若拿以下的节目或电视剧来作比较,你怎样打分呢?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和央视的青歌赛相比较,是前者收视率高还是后者收视率高,是前者质量高还是后者质量高?

你可能说,把一个栏目中的专题片与一个现场直播的节目相比较不科学(唯收视率论本来就是违背科学规律的,他们不正是不加区分地做比较吗)。好,我们就以节目对节目,拿《百家讲坛》与《欢乐中国行》做比较,你作何评判?再以电视剧对电视剧,拿《远山的红叶》与《不如跳舞》做比较,你又做何评判?

收视率只是促进电视节目质量提高的一个参数。况且,收视的主体是分阶层的,是有职业、性别、年龄等区分的,还有中外政治制度的差异、中外文化的差异以及审美价值的差异等。道理并不深奥难懂,《夕阳红》老年朋友爱看,《大风车》小朋友喜欢,《南非世界杯》看之者年轻人居多,因而,不能把所有节目,单单用一个相当然的收视率标准来取舍。要关照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等方面观众的收视率。特别是有政治导向的电视作品或节目,绝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收视率标准来判断功过是非,决定其取舍。

媒体的社会责任重于泰山。作为媒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要考虑,但更重要的是要思量其社会责任。那就是必须始终坚持弘扬社会“真善美”这条道德底线,这是不可背逆的原则。只有这样,媒体的引导力才会提高。

“唯收视率”制约节目质量的提高

几年来,中国的电视事业迅猛发展。央视频道、省级卫视,还有众多的城市台、地方台和发展势力强的县市台进入千家万户。然而,电视节目、电视作品的整体质量怎样?是不是可以打高分?有人说,“打个整体及格恐怕也有困难”。我们不妨把这句话当做气话。即便是这样,恐怕还不能说我们电视节目的质量总体是高的,也不能说我们的电视节目是全面的。只能说,整体质量还不高,电视节目发展还不全面。我们之所以把“唯收视率”作为制约电视作品、节目发展的一大祸源,是因为它的确不是一个小问题,不是个枝节问题,而是一个方面的“源”,源头不断,电视节目质量难升。我们一些电视节目不正是拿着明星人物在玩哗众取宠之戏吗?明星们丑态百出,弄一场哈哈大笑,然后装满腰包,电视台换得广告高回报了事。这实在是玷污文化阵地,实在是糟踏中国文化!

即便是不堪入目的东西也是有人看的,如此就该去迎合低级趣味吗?“唯收视率”已导致一些节目或作品降格以求,如若不改,还将祸及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切不可等闲视之! 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主任金文雄直言,收视率确实是万恶之源,“为了收视率,有些台不择手段,什么都敢干,铤而走险,胆子特别大,而且毫无顾忌。总局说,再不出手,害怕到时候要说我们不作为了”。

媒体是社会的守望者,社会守望者必先自我守望。社会责任要求我们既要当好宣传者又要当好实践者。抵制“唯收视率”不能仅仅说“不”,而是要在坚守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制高点上主动出击,正确引领先进文化,还受众一个干净满意的声屏,为广大观众奉献健康的精神食粮。

(作者单位:邢台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