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己度人,你“投射”了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己度人,你“投射”了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朋友过生日,你好不容易挑选了一份自认为最适合朋友的礼物,但生日过后却从未见朋友用过它;

领导让你按他的指示办一件事情,你为了突显自己的能力,用另外的方法去完成,结果遭到领导的责备;

为了让父母高兴,你给他们买名贵的衣服、高档的补品,但父母仍然闷闷不乐;

托朋友办事,你曾尝试过送烟、送酒,甚至送人民币,但朋友依然向你摇头,事情也没办成;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你给他买各种与学习相关的电子产品、复习资料,甚至送他去参加课外强化训练班,但孩子的成绩依然不理想……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不知大家是否想过失败的原因?

自己的需要不等于别人的需要

心理实验者曾在一家出版社的选题会中作过这样一个实验:让每个编辑策划一个自认为最重要并且最具影响力的选题。但最终结果却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

编辑A正在攻读第二学位,他认为现在是知识竞争的时代,每个人都试图获得更高的学历证书,所以他的选题是《怎样写毕业论文》;

编辑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所以他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

编辑C是围棋迷,他认为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需要适当松弛紧张的情绪,所以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

编辑D正在托朋友办事,他认为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成功,所以他的选题是《影响你的朋友》;

…………

表面上看,这些编辑的选题都各有道理,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他们的选题所依据的都是自身的需要,认为自己的喜好便是受众的喜好,自己目前需要的东西便是受众需要的东西。

从影响力的角度而言,这些选题若是真的实行,很有可能无法有效地影响受众,因为编辑没有真正了解多数受众的真实需要。试问:受众为了缓解紧张的情绪,真的只会选择下围棋吗?不一定。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释放压力的方式,比如下象棋、跑步、打保龄球、打高尔夫球等。一位67岁的老人,会更多地关心儿童教育吗?也不见得,多数情况下,他更关心的是自身的健康……

这无不向人们反映出一个道理:单凭自己的喜好,往往不能正确地衡量别人,也不能有效地向他人施加影响。

投射效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习惯性地将自身具有的某种特性(如经历、好恶、欲望、观念、情绪、个性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比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自己是这样想的,就认为他人也应该有同样的想法,并试图通过自己的想法去影响他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投射效应”,它是一种以己度人的心理现象,非常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依据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人有一定的共性,以及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对别人作出推测。但人与人之间毕竟有差异,因此推测总会有出错的时候,就如文章开头的例子。

大多数人在推测别人的过程中,对于那些身份、地位、年龄、性格与自己相同或者相似的人,便会习惯性地用自己的喜好去认识、评价、判断、衡量,认为他们也应该有着和自己同样的想法、观念、处事原则等。但事实上,在这种心理驱动下,人们的行为往往有失偏颇,进而你的推测与别人的实际心理便会发生“错位”。

特别是当自己在某方面试图影响对方的时候,往往为了恭维或者接近对方,向对方采取某种拉近距离的方法,但其方法往往会受到自我思维定式的影响,不是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到的信息去判断对方的喜好、性格、特征,而是想当然地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一来,必然不能达到有效影响他人的目的。例如,母亲年轻时的梦想是做一名钢琴家,等她有了孩子后,便会不自觉地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拥有这样的梦想,并且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实现自己当初的梦想,但孩子却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在相互的矛盾中,孩子没有得到健康发展的良性教育,也很难有更好的发展。

投射效应告诉我们,人心各不同,切莫以己之心度人,而是应该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准确投射,这样才能更易说服别人。

错误投射会产生挫败感

投射现象在任何人的心里都存在,它是人们有效地影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以及为自己办事情的最大障碍。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错误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例如,自己喜欢的人以为别人也喜欢;经常会疑神疑鬼且莫名其妙地吃醋;父母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防心中的自我投射现象,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喜好,更不能以己之心度人,否则,不仅达不到影响他人的目的,还会因为自己的意愿或者喜好被别人忽略、轻视,而产生挫败感。对此,正在恋爱中的小王曾有过这样的遭遇:

小王刚刚交了一个女朋友,两人正处在热恋中。为了哄女友开心,他经常请女友去吃饭。小王喜欢吃火锅,所以每次请女友吃饭,他都会请女友吃火锅。刚开始,尽管女友每次都以减肥为由吃得很少,但仍然会积极陪小王同吃。但后来小王发现,每次他提到请女友吃饭的时候,女友都会以各种借口推托。

为此,他想找女友谈谈,但话还没说完,两人便在彼此的愤怒中争执起来。在争吵中,女友说出了吃饭的事情:“你喜欢吃火锅,便以为我也喜欢吃火锅,但实际上我根本就不喜欢。你没发现我每次都吃得很少吗?你这是真心爱我吗?”女友的话让小王突然感到无话可说。他只好无奈地接受了女朋友分手的决定。

小王正是犯了投射效应的常识性错误,这种错误的投射,不仅没能有效地影响女友,获得女友的芳心,还导致两个人最终分手。

巧妙地利用投射效应为自己服务

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心理学的投射效应为自己服务呢?下面不妨看一看作为母亲的林女士,是如何通过投射效应激励儿子好好学习的。

林女士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了,以前学习一直非常认真,但最近却爱上了网络游戏。每天放学回到家,儿子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学习,而是首先打开电脑玩一会儿游戏,每次都是在母亲的催促下,才极不情愿地打开书包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又立刻去玩游戏。

林女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又不能强硬地干涉儿子,怕引发儿子的叛逆心理。为此,她一直在寻找一个教育儿子的办法。忽然有一天,儿子对她说:“妈妈,这游戏可好玩了,你也一定很喜欢,过来陪我一起玩吧!”林女士灵机一动,笑着走到儿子身边,陪儿子玩起游戏来。她边玩游戏边对儿子说:“这游戏是很好玩呀!以后妈妈每天都陪你一起玩好不好?”儿子高兴得直拍手,大声地说:“好哇。”林女士接着说:“虽然妈妈和你一样喜欢玩这个游戏,但妈妈工作很忙,所以每天只能在吃完晚饭后陪你一起玩,并且只能陪你玩一个小时。行吗?”儿子直接点头说:“行啊!只要妈妈陪我玩就好。”

从这以后,儿子每天放学想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快点写作业,因为写完作业、吃完饭后便可以和妈妈一起玩游戏了,并且每次和妈妈玩完一个小时的游戏后,他也会主动地不玩了。

在人际认知过程中,即使是天真的孩子也经常假设性地认为,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者倾向等,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也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喜好,甚至认为对方就应该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并与自己做同样的事情。这便给有效地影响他人留下了空当。林女士正是通过这样的投射效应,有效地影响了儿子,从而使其不再一直沉迷网络游戏,而能像以前一样积极主动地学习。

所以,对于任何人而言,当你欲向他人施加影响的时候,首先要认识到投射效应可能带来的影响力。除了时刻警惕自己不受投射效应的影响外,还要学会巧妙地利用投射效应为自己服务,这样才能使别人更易接受你所要表达的观点、所要做的事情。而且,一定要注意避开投射效应的束缚,并在影响对方之前,仔细考虑清楚对方的喜好以及性格特点,要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观察所得到的信息,去判断对方的喜好、性格、特征,再有针对性地实施影响。【11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