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互动 合作 创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互动 合作 创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根据课程改革的走向,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学设计、实践等课堂教学活动都要为这个主体服务。任务型教学尤其要把握好学生这一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把握好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让学生进行多维互动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许多老师把“师生互动”仅理解为一些学生间的“配对活动”。虽然表面看来,这种活动形式下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也积极参与了,师生间也有一定量的信息传递。但是,从活动的主体性来深入分析则不难发现,这样的互动过于单一和单向。学生的互动应该是多维的,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因为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instructioal),而是经历性的(esperiential)。任务型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多维的互动中体验学习的过程。多维互动的课堂氛围是指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不是单向和单一的,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群体之间多向互动。“互动”是师生通过各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构成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要实现互动,必须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教学案例中,任务要求是要介绍房内的玩具,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会用“Where is…”的句型让学生一问一答,这样机械式和单一的训练忽略了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抹杀学生所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多维的互动促进学生对内容的内化。

二、让学生学会合作共享

学生的合作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处理信息时,学生间资源共享:二是信息传递过程中,学生之间填补信息差。与“小组活动”相比较,“个体活动”难以合作共享,“配对活动”参与者太少,信息不够明显,“全班活动”又会减低参与率,还是“小组活动”能够更合理地解决“参与率”与“资源量”之间的矛盾。当然,教师不能排斥任何一种活动形式,要综合运用各种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分享大家获得的信息,通过任务型学习中的合作分享,学生可以学会共同生活(learn to live together),学会学知(learn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发展(learn to be)。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语言学习本身。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英语课堂上的会话表演尤为重要,学生的合作效果即在会话表演中体现出来。在学习牛津版4A教材的Unit2中,内容是在玩具商店欣赏玩具并买玩具的一个对话。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句型:This is his.her.your…,I think.I like…,too.等等。老师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布置了一个玩具商店,并把学生三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会话表演。学生在对话中合作,在表演中分享用英语对话交流的快乐。教材中的学习重点在学生的合作中被直接消化吸收了。

三、让学生不断体验创造

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真实的交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首先是语言的创造。为了表达的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重新组合语言材料,这体现了语言的创造性特征。其次,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River,1981)他们借助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语篇结构,对信息合理的处理和加工。要让学生体验各种创造过程,活动情景设计是关键,只有当学生有了交流的能力、交流的欲望和交流的内容,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互动起来,学生才能体验创造。而实现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互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注重发展学生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的互动,给了学生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如在教学案例中设计的情境是爸爸的两位外国朋友带他们的孩子来家里做客,“我”请他们到“我”的房间,给他们介绍屋内的玩具。这一案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语言水平、生活背景和心理特征,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体验创造。

四、让学生成为动态角色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重定位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要为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定位,考虑在执行该任务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的角色不应是单一的、静态的,而应该是动态的。任务型活动可以分为启动、展开、深入和结果等阶段。第一阶段中,教师是设计者,根据学生、语言材料和教师自身等因素,设计活动的形式、语境和任务。同样,学生也应该参与设计,使课堂活动能够体现他们自我。第二阶段,学生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但也应该是组织者和辅导者,如学生组织自己的小组活动,帮助同伴参与活动等,都体现了学生组织者和辅导者的角色。第三阶段,教师主要是促进者,诱发学生参与和学习的欲望,促进学习继续下去,这时的学生应该是问题的发现者,他们积极想象、探究和创新,把活动推向更高层次。第四阶段,学生不仅是成果的呈现者和报告者,也是活动的评价者和观赏者,让学生逐渐适应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