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位山区教师的“心”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位山区教师的“心”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年9月,每一个教师节,我们总能听到很多感人的教师故事,除了他们对本职工作尽心尽职的精神以及她们在本职岗位上作出的学术贡献外,让我们最为感触的还是她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坚守以及用爱心铸就的那份对孩子的大爱与关怀。

沿着重庆云阳县人和街道龙水村蜿蜒崎岖的山路,驱车近1个小时,进入绵延的48槽山脉,群山掩映的机香小学就位居其中,由于深处大山,交通闭塞,这里几乎与世隔绝,陈加兰是这所学校唯一的一名老师。

今年54岁的陈加兰1978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在这大山里教书,至今已走过了33个春秋。

尽管学生少,学校也必须存在

陈加兰1978年高中毕业后,是村里极少的知识分子,在家乡父老乡亲的恳求下,她毅然回到闭塞偏僻、贫穷落后的家乡执起教鞭,走上了三尺讲台。春去秋来,寒暑往返,一干就是33个年头。33年前梳着马尾辫充满青春活力的小姑娘如今已是面粘风尘、鬓染白霜。有教育界人士说,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唯一不变的是陈加兰为孩子们默默耕耘、在这大山深处固守清贫的境界。

记者了解到,机香小学其实是一栋废弃的村办公室,只有一间窄小的教室,并且,教室后面还堆放着村里废弃的杂物。另外,有一个厨房和宿舍混用的大通间。房子背面,从前村里开会的小坝子是孩子们玩耍嬉戏的“乐园”,课间孩子们就在这里玩丢手绢、转圈圈。后山的泥沙每逢大雨就倾泻而下,陈加兰都要一个人一铲一铲地清除干净。陈加兰认真地说,“这里条件有限,我要为孩子们守护好这仅有的乐地。”尽管条件非常简陋,但陈加兰还是很满足,“比10年前的老学校好多了,现在这个至少不是危房!”

如今,村里条件稍微好点的农户都迁到山外居住了,留下的基本是一些困难户,“这学期,学校招了6名学生,最大的只有6岁,由于山高路远,这些孩子无法到村里的完小读书,只能就近读书。”陈加兰说,尽管学生少,但为了满足适龄儿童的上学需要,学校也必须存在。

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就是在这样一所简陋的袖珍学校,为让孩子们多学一些知识,陈加兰倾尽全力教授孩子们拼音、习字、算术、音乐等科目,并且,对每一节课她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和马虎,白天上课照顾孩子,晚上备课、批改作业,30年如一日。最近几年,她还挤出时间完成了函授大专的学习,以丰富自身知识。“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陈加兰说,社会在发展进步,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更好的教授孩子们知识。

当上学期4个孩子哭着不愿离开陈加兰时,她却说,“我老了,有些知识教不动了,你们这些娃娃要到山外的完小去让更好的老师教更多的知识。”陈加兰说,自己有责任让这些孩子走出大山,与城里孩子一样具备扎实的拼音、汉字和算术等基础知识,为他们守住人生起点的“最低防线”,为他们以后学更多的知识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耽搁孩子们读书那是什么也补偿不了的

陈加兰的学生基本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年,为保证孩子们正常入学读书,陈加兰每月都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部分给孩子们买笔和作业本。遇上特别贫困的孩子,她还会伸出援手,帮他们垫付学费。陈加兰说,“钱多点少点不要紧,耽搁孩子们读书那是什么也补偿不了的!”

有的孩子上学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大部分只能在学校吃午饭,这么些年,陈加兰都习惯了以校为家,白天除了教书还要做饭,“娃娃们正在长身体,尽量保证每顿都有荤。”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陈加兰眼中闪现一丝泪花,“娃娃太小了,每天我要把他们送到家长手里,有时下雨走上一两个小时。把他们送到家,我才放心!”

家住龙水村的陈鸿均,今年只有4岁,入学以来一直比较内向,不敢跟其他小孩交流,他父母在广东打工,一直都很担心他,“娃儿现在活泼多了,还会写好多字,交给我,你们就放心在那边打工吧。”陈加兰每周最重要的事就是通过电话把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告诉给他们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好让家长放心!陈加兰说,贫困山区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将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教育任务转嫁到了老师身上,看着孩子父母一张张渴求而无助的面孔,听着他们内心对孩子教育的深深忧虑,做教师的没有理由不用自己全部精力去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只要孩子们还需要我,我就一直坚持下去

“30几年来,陈老师教过的学生近千人,我和弟弟妹妹都是陈老师的学生,村里有的甚至3代人都是她教过的,每年都有学有所成的学生回到村里看望陈老师。”村主任熊道国感慨地说。

尽管条件恶劣,生活清苦,陈加兰一点也不后悔,在此付出了她的青春年华和人生。“娃娃们能走出大山沟,能有出息,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和安慰。”陈加兰说。

据了解,陈加兰本有很多机会调离山里,但每次听说陈加兰要走,孩子们就默默地站在墙角,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每次看到这些情景,陈加兰就狠不下心调走,一次次地留了下来。“说实话,谁不向往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可每次看到这些,我怎么舍得走?怎么能走?”陈加兰激动地说。

明年,陈加兰就该退休了,现在她最担心的是没人愿意接过她的“教鞭”,“不过只要孩子们还需要我,我就一直坚持下去!”陈加兰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