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音乐教育是以学校音乐教育为中心兼顾其他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它在艺术教育中更富于创造形象,更能促进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其特殊的功能与作用,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之美作用于人的灵魂,具有促进人脑的特殊作用,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创造性思维

音乐教育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语言的传授,按照音乐学科自身的知识发展现状进行的教育。音乐教育是以学校音乐教育为中心兼顾其他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它在艺术教育中更富于创造形象,更能促进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音乐知识教学是有其科学结构的,依照教育内容的整体结构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其特殊的功能与作用。

一、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之美作用于学生的灵魂

音乐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

如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差不多每个人都感受过母亲的温暖和,因此一提母亲,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歌中将“祖国”与“妈妈”并列,把祖国比喻为母亲,使学生懂得他们成长是离不开祖国的哺育和关怀,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得到真善美的认识。

又如,民歌《保护小羊》:“一群小羊上山岗呀,突然来了三只狼。”当学生唱到这句时,最顽皮的学生也会紧张小羊的处境,并关心小羊是否得救。这就说明了“爱”和“善”是学生的本性。一经艺术形象的诱发,他们就会流露出“善”与“美”的真情实感,歌曲也进一步美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真善美的世界》是一首赞颂“迪斯尼乐园”的美国歌曲。在这个五光十色的小世界中,充满友谊和阳光,学生共同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和欢乐,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在许多的音乐教材中,丰富的歌曲和多彩的乐曲都蕴藏着美。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认识美,学习美的过程中,懂得做一个正直人的真谛。

童年期的美育是学生美育的启蒙期。学生喜欢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成人行为并真实地表现喜、怒、哀、乐。所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音乐游戏、音乐舞蹈,来扬善厌恶,分清好坏,是对学生进行启蒙期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运用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我们可在音乐教育中用音符组成旋律,用语言组成歌词,用乐器奏出的音响,用身体表现的形态来歌颂美,表现美,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美,了解美,并从小对自然界的一切能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用美好的情感去表现。这也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种方法,能使学生感到只有从小对真善美有渴望,有追求,长大后才会对真理有坚强的信念和为之奋斗的决心。

二、音乐具有促进人脑发育的特殊作用,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人脑有左右两半球,大脑左半球,通常承担处理语言、数字和其他分析功能和抽象思维的任务。大脑右半球通常承担处理空间图形、识别形象、音乐等直觉和艺术方面的形象思维的任务。两半球的机能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音乐就是调剂、锻炼、协调大脑的最好工具之一。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响刺激使人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这种音响直接感染大脑,调节神经中枢,它所产生的声波能很快地、强有力地刺激人的大脑神经细胞,音乐的声音在人的心理和生理上产生的反应,同一般音响对人所产生的反应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含着浓厚的情感信息。

音乐教学是长期的听辨、视唱、演奏的过程。从单音到和弦,从单声部到多声部,从浅显的旋律到复杂的织体。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视觉、听觉以及口、手、脚等器官同时启动,依靠大脑活动来进行调节和平衡,通过思维的活动,使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均获得积极配合,可推动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竖笛的吹奏、键盘乐器的演奏,两眼不但要看高低音谱表旋律,还需考虑手指的位置,乐曲中的各种表情记号,在一瞬间,通过视觉、听觉和手指动作的协调来完成,与此同时,还需体会作品的感情内涵。这一系列的感觉、知觉、联想等心理活动不仅促进了感官和心理的协调,而且促进了人的思维向立体型、综合型发展,这是其他学科无法做到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理性认识为引导的多种心理因素。创作的人必须对一度作品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处理,这种解释和处理的过程也就是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过程。这个过程需借助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在原有感知的基础上,开拓新的感知,这也是一个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

从上述两点不难看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确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在培养和提高人才素质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责编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