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凝晖之器——古代香炉设计思想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我国古代香炉文化涉及到文学、宗教、艺术、技术等多个方面,是一本书写古代造物历史的无字百科全书,从中能窥见传统造物的发展规律以及长久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传统器物所具有的特征。
[关键词]香炉 造物 思想 审美
香炉,我国古代用陶瓷或金属制成的种种形式的焚香器具。用途广泛,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由于香美好的特质,使香炉影响人们生活方式达几千年之久,是凝结古代造物智慧的一个缩影。本文试解析传统思想“和合”思想在古代香炉设计中的体现。
一、创新与继承结合
香炉造型的产生与商周时代的“鼎”有关。香炉的形成过程即从为了满足饱腹感发明炊具---产生了对科技的崇拜---到运用青铜技术的成熟制作青铜鼎来烹煮食物---原始食物崇拜赋予其精神价值意义而将“鼎”作为礼器---随着政治制度、经济实力的发展人们新的精神需求的产生,促进了焚香器具的产生。香炉产生发展的过程说明漫长的设计进步过程解决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整个设计思想从雏形到成熟再到高端的发展进步过程。这一切设计思想的进步都发端于人们对自然材料的改造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将器物在新的时代根据人的需求加以创新的设计是反复实践后的总结,代代相传后的改良,是民族值得夸耀的宝贵设计遗产,是传统设计思想的独有体系。
二、形式与审美结合
形式与审美表现较明显的是博山炉。博山炉的出现在香炉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是随着人们的认识提高,根据自身需求变化的优秀产物。其产生来源于燃香的原料特性和燃香方式的不科学性。西汉之前,人们惯用茅香,将蕙草或薰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虽然香气馥郁,但烟火气很大。武帝时期,随着外来香料传入,人们将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饼,炭火下置,用炭火的高温将树脂类的香料燃起,香味浓且烟火气微小,因此出现了巧夺天工的博山炉,博山炉多为青铜器和陶瓷器,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焚香时香雾盘桓萦绕,盖上景致人物或隐或现,如同海上仙山。博山炉盖虽争奇斗艳,形态各异,但都镂有气孔,香气从镂孔之中升腾散发。是同时满足实用与审美的优秀设计案例。
三、感性与理性结合
香炉中表现较明显的是香兽。即兽形的香炉,亦称“金兽”、“宝兽”等。古代以黄铜制作的熏香器具,因为铸为兽形故称。也有铸为凫鸭状者,称为“香鸭”。香兽是人们审美文化心理的发展变化的产物,常将动物的造型运用到香炉造型设计中,这些动物大抵来源于人们崇拜的吉祥事物,蕴含着人们对美好愿望、情感的寄托。铜质香兽大多配有镂空别致而透气的香熏顶盖,以便香料置入兽腹焚香灶中,点燃香料后顶盖可闭合。当香烟从嘴中冉冉飘逸之时,别有一番情趣,设计巧妙,耐人寻味。对于兽形的应用,设计者不是盲目附加,而是将这一感性的设计与“适人”、“适情境”的理性规范所结合起来,对在其中如何放香、如何根据重力反应摆放达到平衡、如何吐香、如何将香兽所传达的意境与香品结合起来等的斟酌、考究,达到感性表现与理性规范的统一协调。
四、工艺与意境结合
品香的至高境界从香具的形状、材质到环境的搭配,目光所及耳中所听都务必达到与香味所传达到意境天衣无缝的程度。宋代时期,瓷窑遍及各地,烧瓷技术高超,瓷香炉的产量非常大。宋代最著名的官、哥、柴、汝、定五大官窑都制作过大量的香炉。宋代一部分文人士大夫出于生活情趣和精神需求的考虑乐于体验禅宗怡然自适的生活意境,因此宋代瓷炉自成朴实简洁的风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宋代香炉上的青色釉饰美空灵如月,形和光润的釉色具有圆通的性质,是不加任何装饰的本色世界、虚无世界。禅宗教义要求不必在乎世界的嘈杂而从内心世界的淡泊宁静中寻求平静。宋瓷炉所追求的美学境界便正是如此,注重渲染气氛,讲求象外之意,余韵绵长,耐人寻味,引诱欣赏者调动联想去填充生发,这也是其他国度所不具备的最大艺术特色。这种追求使宋瓷香炉在中国美学历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得到了空前发展。
五、道与自然结合
自然审美是中国古代美学之核心,中国自古就有着深厚久远的自然审美传统,是中国式审美最显著的特征。邓樵在《通志·器物略》中认为器物的造型、装饰应来源于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因此提出了“制器尚象” 的命题,这种哲学思想与先秦时的“天人合一”,老子的“道法自然” 等哲学思想相同,都提倡器物的制作要效法自然,从自然中寻找灵感。如宋耀州窑青瓷堆塑人物印雕牡丹纹香炉,此炉沿口上装饰缠枝牡丹纹,在高足杯式香炉的底座上雕刻了蹲式张嘴人物像,憨态可掬的人物造型增添了亲切生动的情趣和韵味并且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充分体现了效法自然这一珍贵的设计思想所达到的美学极致。责任编辑:翁婷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