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脑梗死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脑梗死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36例急性重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用14 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急性重型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中图分类号:R743 R289.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8-0943-02

随着社会老龄化,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1],重型脑梗死病情尤为凶险,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与健康。2008年1月―2011年2月我院急诊科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型脑梗死疗效显著,其对此类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6例患者全部为我院急诊科住院病例,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经收集详细病史资料、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以及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入选标准:首次发病或以往有发病但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者;急性发病在72 h之内;根据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属重型脑梗死,评分均≥31分。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6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57岁~87岁,平均75.79岁。治疗组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55岁~88岁,平均75.93岁。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病情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如给予吸氧、吸痰、控制血压颅压、抗凝、活血化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生素防治感染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 (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用14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定期测定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血糖、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及心电图等指标。严密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呼吸困难、血压波动、抽搐、烦躁、发热、寒颤、皮疹、呕吐等症状。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7%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见表2)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x±s)分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明显呼吸困难、血压波动、抽搐、烦躁、发热、寒颤、皮疹、呕吐等症状,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肝功能、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中医理论认为脑梗死急性期多以风、痰、瘀、热等实证表现为主,可出现意识障碍、神经功能损害。醒脑静注射液是在古方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水溶性注射液,由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组成。其中麝香善于走窜,具有开窍醒脑作用;冰片辅助麝香通诸窍,并有清热解毒之功;郁金化痰开窍,通窍醒神,与上述二药有协同作用;栀子清热解毒,清理三焦,以解由痰瘀邪热所化诸毒。上述药物相配,有开窍醒脑、化痰通瘀、清解毒邪之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脑梗死是脑的主要供血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引起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缺血或坏死,在无灌注的中心脑细胞短时间内死亡无法挽救,而在坏死区和正常组织间的移行区是缺血半暗带区,为可逆区域,其在血流再灌注后发生一系列有害病理过程,如兴奋性细胞毒性、自由基损伤、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细胞凋亡使该区域迅速发展成梗死灶[4]。实施神经保护治疗是挽救缺血半暗带区的根本措施,中药作为神经保护剂具有作用广泛及机制的多样性,作用温和,具有独特的优势[5]。醒脑静注射液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其作用机制就在于通过阻断缺血所致的各类有害病理过程发生,减轻缺血对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发挥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与保护作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6-8]。

通过观察,醒脑静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9%和63.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参考文献:

[1] 吴兆苏,姚崇华,赵冬.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236-239.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 崔海月,王庆国.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新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291-292.

[5] 闻红斌,章军建.中药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0):1114-1116.

[6] 李惠萍,陈寿权,黄唯佳,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醒脑静的治疗干预[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1):855-856.

[7] 傅强,崔华雷,孙中吉,等.醒脑静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脑神经细胞凋亡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3):144-146.

[8] 黄唯佳,陈寿权,李惠萍,等.醒脑静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5):227-228.

作者简介:童小文(1968-),男,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邮编:200011);朱健,工作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1-04-1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