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茶叶原产地保护:印度大吉岭的经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发源于中国福建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的大吉岭红茶,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名声便逐渐显露在外。100多年来,从英国贵族的宠爱,到全世界茶客的追捧,大吉岭红茶见证了印度茶产业的兴起与壮大。但此间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名气给大吉岭红茶带来的不仅是给力的市场需求,更有假冒和混乱。大吉岭红茶如何应对出名之后的问题?印度有着自己独特的答案。
在2009年以前的一段时期内,印度曾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桂冠的拥有者。在印度庞大的茶产业中,最著名的茶种类之一是大吉岭红茶。
作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大吉岭红茶优良的品质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密不可分。大吉岭红茶是小叶种红茶,生长在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镇。此地属高原地带,海拔高度在700米到2000米之间,年均气温15℃左右,白天日照充足,但日夜温差大,使得此地200平方公里的茶树林常年笼罩在薄雾中。
独特的地形、干净的空气、凉爽的气候以及优质的土壤,使得大吉岭红茶具有了清雅的麝香葡萄酒的风味和奇异的花果香,优质的大吉岭茶甚至被冠以茶中“香槟”的美名。也正因为如此,大吉岭红茶闻名世界,特别是英国和组成英联邦的许多国家都认为最好的红茶非它莫属。
一个多世纪以来,大吉岭红茶获得的奖项高于一切其他红茶。全球各国独具慧眼的消费者,无不为大吉岭茶的优良品质所折服。长期以来,提起“大吉岭”茶,全球各国的茶界人士和消费者都会立刻联想到印度大吉岭地区所生产的这种具有特殊口味的红茶。
名气带来了荣誉,带来了市场,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由于名气日响,大吉岭红茶遭遇了许多知名茶类都要面对的问题―冒牌和伪造。一些不法茶商为了利益,纷纷用非大吉岭地区的茶类冒充大吉岭茶,这不仅扰乱了大吉岭茶的市场秩序,更严重损害了大吉岭茶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据悉,全世界每年卖出有40,000吨“大吉岭”茶,但实际上大吉岭地区每年的茶叶生产量,大约只是在8,000到11,000吨之间。
假冒问题给大吉岭茶带来的声誉和商业利益的损失,迫使印度在大吉岭红茶的保护上推出了一些列措施。而这些措施的核心,是原产地标识的推出和实施。如今,大吉岭红茶正在这些措施的保护下,重新赢得全世界消费者的口碑和信任。
大吉岭徽标的诞生
自从19世纪早期首次被引入种植,大吉岭红茶便依靠大吉岭地区优良的农业生产条件和茶农一丝不苟的劳作,建立起了自己特有的品质、特色和声誉。因此可以说,大吉岭茶的独特性,是和它的生长地密不可分的。消费者追捧的也不是一种茶树品种,而是期望购买到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地区的特定区域内种植、生长和制作的茶叶。
名符其实的大吉岭茶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种植出来的,大吉岭茶典型的地域特征,使得其具有不可复制性。而这种不可复制的地域性特征,正是印度政府和茶界要积极推进的地理标志所保护的对象。
世界贸易组织在有关贸易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对地理标志的定义为:地理标志是鉴别原产于一成员国领土或该领土的一个地区或一地点的产品的标志,但标志产品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确定的特性应主要决定于其原产地。因此,地理标志主要用于鉴别某一产品的产地,即是该产品的产地标志。地理标志也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目前在国际上,对地理标志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将其注册为集体商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专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集体商标的作用是向用户表明使用该商标的企业具有共同的特点)和证明商标(由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以证明商品或服务的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其他特定品质的商标;比如“绿色食品”标志等)。
在印度,几乎所有的茶叶生产完全私有。但是自从1953年《茶业法案》通过后,茶产业的管理依法受到政府管制。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印度议会立法成立了茶叶委员会。该委员会隶属于印度政府工商部,它对茶产业的管理涉及到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等各个阶段。
茶叶委员会对大吉岭茶的发展和出口有唯一的控制权,这种控制已经给大吉岭茶带来了持续上升的名望。茶叶委员会对大吉岭茶产业的管理,不仅体现在其对大吉岭茶的发展和出口的独家控制权上,还表现在与大吉岭地区唯一的茶生产商组织――大吉岭种植商协会的密切合作上。通过协会的牵头,茶叶委员会的各种指令能够更快、更有效地传达到大吉岭茶各生产商那里。
面对大吉岭茶被冒牌和伪造的问题,印度茶叶委员会和大吉岭种植商协会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随着1983年茶叶委员会推出大吉岭徽标,大吉岭在成为地理标志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印度茶叶委员会看来,大吉岭徽标在大吉岭地理标志的保护上,至少可以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
• 防止全球市场上非大吉岭茶滥用“大吉岭”名称;
•使得消费者能够识别出正宗的大吉岭茶;
•使印度茶产业的品牌资产和品牌所带来的商业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使大吉岭红茶能够获得与香槟或苏格兰威士忌相类似的国际地位。
根据印度1999年商标法案、1999年商品地理标志法案以及最早的1957年版权法,“大吉岭”名称和徽标的权利所有者是印度茶叶委员会。这就意味着任何企业或组织在茶产品上如果想使用“大吉岭”名称或徽标,必须得到茶叶委员会的许可。这种地理标志使用许可权利的高度集中,从源头上有效避免了“大吉岭”名称和徽标的滥用和冒用。
强制认证制度
对于“大吉岭”徽标和名称,印度茶叶委员会根据1958年《印度贸易和商业标志法案》首先在国内将它们注册为证明商标,以确保其能在印度国内得到保护。
此外,在19 9 9年印度新的《商品地理标志(注册和保护)法案》推出后,茶叶委员会还将大吉岭徽标及“大吉岭”名称注册为地理标志。
到2002年2月,根据1953年《茶叶法案》的相关条款,一种对所有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的大吉岭茶进行强制认证的制度建立了起来。制度规定,所有大吉岭茶经销商必须与印度茶叶委员会签订许可协议,并向后者缴付许可费。协议的条款和条件规定,所有使用大吉岭徽标及“大吉岭”名称的茶,都不许以任何方式与其他产地的茶混合。此外,协议还规定被许可方须提交与大吉岭茶的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相关的各种信息,以使茶叶委员会能对任何时期的大吉岭茶生产和销售状况进行统计、汇总和掌控。
这种许可协议使得茶叶委员会能对大吉岭茶产业进行必要的控制,从而确保这种茶能一如既往地达到既定标准。目前,用于监督、检查并可寻根溯源的大吉岭茶供应链的计算机交易系统已经投入了运营,大吉岭茶所有的生产和销售数据可以通过设在大吉岭和加尔各答的数据收集中心进行收集和确认。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负责该系统的审计工作,系统所收集的各种信息的真实性,必须经过该机构的检查和验证。
根据这一认证制度,所有出口的大吉岭茶必须在茶叶委员会进行登记注册才能拿到原产地证书。据悉,目前已有超过170家大吉岭茶经销商(其中70多家为生产商,90多家为经销商)在茶叶委员会进行了登记。这些公司的茶园发票(茶叶出厂后的流动起点)上的数据被录入数据库中,每一批大吉岭茶出口时都要反复查对具体数据才颁发原产地证书加以认证。
这就确保了在离开印度之前,这些出口的大吉岭茶能够货真价实。印度海关部门也已正式颁布指令,指示海关各检查站检查并确保每一批出口大吉岭茶都有原产地证书。
此外,印度茶叶委员会还与国外的大吉岭红茶进口商、销售商以及相关机构合作,促使他们在进口和销售大吉岭茶的时候坚持索取和附带原产地证书。这样,印度茶叶委员会就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各国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原汁原味的大吉岭红茶。
“大吉岭”等于“100%”
同诸多名茶一样,大吉岭茶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是拼配茶问题。茶叶生产商和经销商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或维持价格的稳定,往往会将其他产地的茶叶和大吉岭茶相混合。以往,这些拼配茶往往会使用“大吉岭拼配茶”进行销售。但是现在茶叶委员会坚持要求只有那些含量100%是大吉岭茶的茶叶才可以使用“大吉岭”字眼。例如,如果大吉岭这一名称被用作某
一个分装商品牌的一部分,则使用该品牌进行销售的茶叶必须是符合茶叶委员会规定标准的100%大吉岭茶。
否则,如果某一拼配茶中含有大吉岭茶,那么该拼配茶在销售的时候,茶叶委员会会要求销售商在包装上明确标注包括大吉岭茶在内的各个组成成分的比例和名称,而且大吉岭名称在字体、图样和尺寸上不能与任何其他组成成分有区别。茶叶委员会相信,此种做法可以减少生产商和销售商在拼配茶含量和来源上弄虚作假,从而保护大吉岭茶这一地理标志的内在价值和统一性。同时,这也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使他们知道所购买的茶是否为拼配茶,以及大吉岭茶在其中的含量有多少。如此一来,纯正的大吉岭茶就会免受拼配茶的冲击,使其“纯正血统”免受伤害。
全球注册行动
1983年大吉岭徽标诞生后,印度茶叶委员会除了在国内进行商标注册以外,更在全球开展了商标注册行动。在国外,印度茶叶委员会根据各个国家的相关法律,对大吉岭徽标和名称进行了注册或提出了注册申请。目前,注册范围已经扩大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埃及以及部分欧洲国家。
在全球范围内,大吉岭要成为地理标志主要面临着两大风险:一是“大吉岭”可能会被大吉岭地区所有产品广泛应用而使其失去在茶上面的专属性;二是“大吉岭”逐渐用作近似或不相近似商品的商标,从而使其地理标志的作用被淡化。此外,各国之间法律上(比如存在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的差异,也使得大吉岭在作为地理标志受到法律保护的复杂性增加。例如,在大陆法系国家,为避免发生纠纷,大吉岭必须在商标注册部门进行正式注册;而在英美法系国家,大吉岭茶需要的不仅是注册,更需要提供在该国拥有名声或商誉的证据。
在过去的短短几年内,茶叶委员会在注册费用上已经投入了几十万美元。这些费用包括法律和注册费用、雇用国际检测机构以及在海外打击侵权行为等费用。此外,再加上茶叶委员会人员的薪酬、办公费用以及软件开发费,这笔费用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已经算是很大的数字。这些费用大部分都来自地理标志的受益人――印度大吉岭地区的茶叶生产商和经销商,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这些费用有时会显得稍微沉重。因此,茶企业能否拿出以及是否愿意拿出这笔开支,是印度茶叶委员会在全球注册行动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从大的发展方向来看,印度茶叶委员会的全球注册行动还是逐步显露出了其积极成效。1998年,一家检测机构受茶叶委员会的委托,开始检测全球各地任何对“大吉岭”构成侵权可能性的恶意注册。目前,该机构已经发现了15起恶意注册事件,茶叶委员会已经及时对其中的一些注册提出了异议和驳斥,其中发生在日本、斯里兰卡和俄罗斯等国的5起已经成功解决。
可以说,在大吉岭茶原产地标识的保护上,印度虽然仍然面临着问题和挑战,但从以上种种措施可以看出,印度进行大吉岭茶原产地标识保护的决心是坚定的。如今,这种坚定的决心,正通过印度茶叶委员会的种种努力,推动着印度大吉岭茶朝着更高国际声誉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