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系列案件“时空空白点”在侦查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系列案件“时空空白点”在侦查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系列案件中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和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侦查与反侦查之间的较量更加激烈。“时空空白点”是与作案时空相对应而存在的,其存在具有必然性、相对性、稳定性和可利用性,特别是在系列案件中,“时空空白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犯罪分子所具备的特征,对于划定侦查范围、查找犯罪嫌疑人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对系列案件中的“时空空白点”进行深入分析和利用,以此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特征进行刻画,提高“时空空白点”在侦查破案中应用,从而拓展侦查破案的途径。

关键词:系列案件;时空空白点;作案时空;侦查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53(2012)05-0037-05

一、问题的提出

在系列案件中,随着犯罪次数的不断增加,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的不断增强,反侦查行为的不断增多,侦查破案的难度日益增大。一直以来,研究者总是侧重于研究犯罪过程及案件要素中有利于侦查破案的方面,而从其相对应的方面进行研究的则很少。同时随着法制的不断完善,侦查破案的法律规制和要求必然越来越严格,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证明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抑或证明的结果不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都将不能认定犯罪。

作案时空作为案件及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其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时空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即人不能在一个时间出现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内,在此就不在彼,因此其往往作为当前侦查破案中查找犯罪嫌疑人的最主要依据之一。而针对系列案件,如果单纯从一个角度来开展侦查工作,往往会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因此另辟蹊径,从案件现场和犯罪过程之外、从“时空空白点”来拓展侦查思路和侦查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二、系列案件中“时空空白点”的界定

要对系列案件中“时空空白点”进行界定,首先必须明确系列案件的涵义。关于系列案件的界定,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作过一些研究,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孟宪文老师认为:“系列案件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分子连续进行一种或多种犯罪活动,构成一批各自独立而在作案时间、作案手段、侵害对象、犯罪痕迹、物证等方面表现出某种特定的共同特征,可以认定是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分子所为的案件。”[1]159广东警官学院刘谋斌教授认为:“系列犯罪是同一犯罪主体(包括个体和群体)所实施的两起以上的犯罪”。[2]29浙江警察学院吕云平老师认为:“系列杀人案件,一般是指由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分子实施的、手段相同或相近的两起以上的杀人案件。”[3]66综观这几种主要观点,系列案件的构成有如下几个要素:1.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分子;2.在一定时期内;3.两起以上的案件;4.手法或手段相同或相近。但是,案件侦查的过程是对已经发生的案件进行认识,是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因此在案件侦破之前,侦查人员并不能绝对地认定该案件即为某一人或一伙犯罪分子所为,所以这些概念和界定笔者认为不大恰当。

本文讨论的系列案件主要是指:在一个时期内,通过初步的侦查工作,多起案件中在侵害目标、作案时空、作案手段方式以及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根据侦查理论和经验可以认定这些是由一个或一伙犯罪分子连续实施的一组各自独立而又有内在联系的案件。通过该定义,我们可以了解系列案件是可能由一个或一伙犯罪分子实施的,其在作案过程中必然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没有实施犯罪行为的时空段。

关于时间空白点,也可称为非作案时间,有学者认为:所谓“非作案时间”是指犯罪嫌疑人实施某一特定犯罪案件结果以外的时间表示及活动反映。主要包括其接触现场以前的那部分时间、活动,以及离开现场以后的那部分时间、活动。形象地说,是作案时间的双向(正向、逆向)延伸。[4]26因而本文中所探讨的系列案件中“时空空白点”,就是指系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没有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和空间段,即在系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前后的时空空白,以及犯罪嫌疑人实施的各个案件之间的时间间隔、空间间隔,也可以说是“空白时间点”和“空间缓冲区”[5]203。

三、系列案件中“时空空白点”的特征

(一)“时空空白点”具有必然性

时间和空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是物质存在的属性。任何刑事案件的发生,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发生的,其必然要占据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作案时间和作案空间。然而作案时空只是时间和空间的一部分,在作案时空之外,必然会存在着“时空空白点”。特别是系列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无论其犯罪动机多么复杂、犯罪欲望多么强烈、犯罪频率多么频繁,其都不可能一直在实施犯罪,其在实施多起犯罪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大量的“时空空白点”。而“时空空白点”的存在,使得系列案件在发案时空呈现出系列性、连续性、规律性的同时,也存在间断性,为侦查破案提供了另一途径。

(二)“时空空白点”具有相对性

按照二分法的分类标准,以时空与案件的关系来分类,可以将时空分为作案时空和非作案时空。之所以称之为非作案时空,是由于它是相对于作案时空而存在的。离开了作案时空,“时空空白点”的界定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参照,就可能失去分析利用的可能和必要。[4]26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具体案件的存在,没有了作案时、空间,对“时空空白点”进行分析、讨论也就缺乏前提,没有针对性,从而失去了研究意义。

“时空空白点”具有相对性,主要是它和作案时空是对立统一的,而且是紧密联系的。在侦查实践中,我们往往侧重于利用作案时间和空间来查找、确定犯罪嫌疑人,如果将侦查思维的内容进行前后延伸,将“时空空白点”纳入侦查思维,对侦查破案是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的。

(三)“时空空白点”具有稳定性

“时空空白点”的稳定性是指在系列案件中“时空空白点”的出现会呈现出一定的固定性、规律性和真实性等。特别是系列案件中由于犯罪分子屡屡作案成功,其往往会形成思维定势和习惯,其犯罪心理会得到不断强化,这些思维定势和习惯就会逐渐固定下来,不会轻易改变,而呈现出规律性。另一方面,在作案时空上犯罪分子往往会采取各种反侦查行为来破坏现场、逃避打击,而在“时空空白点”上,犯罪分子有意干扰或伪装的可能和程度相对较小,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犯罪分子的特征。

稳定性在一些已经侦破的系列案件中已经充分得到证明,如在“兔子不吃窝边草”思想的影响下,犯罪分子居住地附近及周边会出现非作案空间。系列案件中犯罪分子变换作案地点,以及流窜实施犯罪,其移动、窥视等行为也必须要占据一定的时间等。

(四)“时空空白点”具有可利用性

在传统侦查思维中,从作案时空入手开展侦查工作是侦查破案的主要思路,因而更多地把作案时间作为筛选个案线索的一个标准[4]25,忽略了“时空空白点”在侦查破案的作用。而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的提升、反侦查手段和行为的增多,传统的侦查思维和侦查思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侦查破案工作的实际需要。“时空空白点”具有必然性和稳定性这两个核心特征,使得对其利用成为可行。通过归纳、总结、分析系列案件中“时空空白点”所具有的规律,对犯罪嫌疑人具备的主要条件、居住活动范围等进行刻画,同时从“时空空白点”上犯罪分子可能从事的活动进行推断,跳出案件本身来开展侦查工作。这样也就促使侦查人员突破传统侦查思维的局限,从案件现场和案件本身拓展开来,从单纯重视作案时空转移到作案时空与“时空空白点”并重。

四、系列案件中“时空空白点”的形成原因

弄清系列案件中“时空空白点”形成的原因,是利用其开展侦查工作的前提。

(一)系列案件中犯罪分子的思维定势和动力定型

系列案件的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之前,多数是经过长时间的预谋,特别是在其犯罪动机得到多次强化之后,系列案件的犯罪分子一般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犯罪动机,其会形成犯罪心理上的思维定势和犯罪行为上的动力定型。这样就造成犯罪分子每次作案,总是在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动力定型支配下进行的,其选择的作案目标、侵害对象、作案地点、作案时间等都会出现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因而在系列案件中就会形成比较固定的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也就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带有犯罪分子作案特点的“时空空白点”。

(二)犯罪分子确定、变换作案地点所需

系列案件中,在一次作案得手之后,犯罪分子除了需要对下次作案目标等进行必要的选择,还需要准备作案工具、交通运输工具,进行“踩点”等活动,而犯罪分子的这些准备行为都是在相对隐蔽的情况下实施的,这就限制了他们的速度。特别在再次作案时,他们还需要从上一作案地或居住地、藏身地到达作案地点,尤其是当前系列案件多是跨区域流窜作案,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本身的行为就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时空空白点”。

(三)公安机关的打击力度和专项行动迫使

趋利避害、逃避打击是每个犯罪分子的本能。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时,总是尽可能地把自身被抓获的可能降到最低。公安机关对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增大、防范措施不断完善,会对犯罪分子产生一定的震慑力,使其不敢贸然顶风作案,这时犯罪分子往往会暂时停止在某地区的犯罪活动,这一时间可能会是几天,有的甚至是几年。这就使得在该系列案件发案过程中出现比较明显的非作案时间。

(四)犯罪分子可能受到一定伤害

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实施暴力犯罪的过程中,难免会与被害人冲突、搏斗,可能会导致自身受伤等;同时在逃跑过程中也有可能受到伤害,从而致使其一时间不能够继续实施犯罪活动。况且“人有旦夕祸福”,犯罪分子也不例外,一些疾病等可能影响犯罪分子的身体状况,致使其不能外出作案,从而形成一定的“时空空白点”。

(五)犯罪分子职业或家庭

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活动时,总是尽可能地减少其知晓范围,包括对自己的家庭成员也是极尽保密,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自己暴露的危险,同时也可以尽可能让家人对自己放心。因此犯罪分子在家人团聚、家中有事的时候,一般会选择留在家里和家人共同度过,这样就会在系列案件中形成比较固定的非作案时间或空间。如彭妙计系列案件中,在农忙时节彭妙计要回家收割庄稼,因此在这一段时间内其团伙很少实施犯罪。有的犯罪分子日常有正当职业,利用休息日或夜间来作案,这就必然导致正常工作时间段上会出现非作案时间。

五、系列案件中“时空空白点”在侦查中的应用

系列案件中“时空空白点”的存在是必然的、稳定的,而且是可以利用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是为了在案件侦查过程更有效地加以利用,以此来缩小侦查范围,加快侦查破案进程,节约侦查成本,增大侦查效益。具体而言,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可以分析推断犯罪分子的职业特征

某些犯罪分子由于其职业原因,为避免引起他人注意,一般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并不作案,但是其下班之后的时间属于个人支配,在这个时间段内可以进行作案。如,专门从事夜班工作的某些犯罪分子,夜晚是其工作时间,需要出现在特定的场所内,但白天则是可以任意支配的,可以作案。正是因为其夜晚才上班,由此形成了非作案时间。在案件侦查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个非作案时间进行分析研究,推断出犯罪分子有从事夜班工作的可能性。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但至少可以为侦查提供一个方向,明确一个思路,缩小侦查范围。

(二)可以分析推断犯罪分子对作案环境是否熟悉

一般而言,人是一种经济理性的动物,犯罪分子也不例外。犯罪分子在作案时空的选择上,都会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时机和地点,尤其是在系列案件中,犯罪分子一般都会进行精心准备和谋划,在作案时空的选择上就更为慎重。但是,正是因为犯罪分子对作案时空的精心选择,反而更加凸显出“时空空白点”的重要性。为什么犯罪分子不选择这个时空范围作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是必然,还是偶然?笔者认为,就一般案件而言,确实存在偶然性,但在系列案件中,必然性的可能比较大。之所以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时空空白点”,是犯罪分子精心准备、选择造成的,是犯罪分子通过对作案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权衡之后所确定的,如果其对作案的环境比较熟悉,就不会在不适合作案的时空范围内实施犯罪,因此就可以利用“时空空白点”来推断犯罪分子对作案环境的熟悉程度,以此作为划定侦查范围的一个依据。

(三)可以分析判断犯罪分子的居住范围

在现实生活中,犯罪分子倾向于不在离家或者自己居住地很近的地点实施犯罪,特别是在系列案件中,犯罪分子在多次犯罪之后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动力定型的支配下,同时在趋利避害的内在动机支配下,必然不会选择在居住地附近作案。虽然居住地附近的环境相对熟悉,逃离现场也比较快,但是由于犯罪分子居住在这里,很容易被人认出,以及担心警方怀疑自己或将自己纳入侦查视线,其不可能在离居住地很近的地点实施犯罪。因此,通过对系列案件中出现的这种“非作案空间”的分析,可以分析、判断犯罪分子的居住范围。

(四)可以获取更多的犯罪情报信息

一般而言,在“时空空白点”上,犯罪分子或正在准备筹划实施犯罪,或已经实施了犯罪,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犯罪分子此时在内在心理、外在行为及言语、经济花销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表现出一定的反常迹象,或异常谨慎,或无所畏惧,这些反常都会存在于犯罪分子的吃、住、行、销、乐、玩过程中。在案件侦查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加大对嫌疑人在“时空空白点”的审查力度,进一步收集其与犯罪有关的各种情报信息,以此来肯定或者否定嫌疑人的作案嫌疑,从而推进侦查工作的进程。

在1998年2月至1999年3月间,在河南省灵宝市、陕西省渭南、关中地区连续发生数十起杀人抢劫案件,通过串并案件,该团伙先后在河南、陕西、江苏、安徽四省21个县、市(区)疯狂作案33起,杀死77人,重伤11人。[6]22在该系列案件侦破后,通过对豫陕苏皖特大系列杀人抢劫犯罪团伙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发现,该团伙作案有这样一个特点:在连续作案三、四起后,中间往往会有一个停顿的间隙,即我们所探讨的“时空空白点”。通过对该团伙首要分子彭妙计的审讯,据其交代: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时空空白点”,一是要“休整”,保持体力,稳定情绪;二是每月的农历十二至二十三日,这期间月光较亮,不便藏身,不宜作案;三是夏天不宜作案,因为夏天昼长夜短,人们户外活动时间长,睡得较晚,作案时间不充分,不利于作案;四是三名案犯都是农民,家中都有田地,夏收和秋收时,由于忙于农活,也无暇作案。[6]25通过对该犯罪团伙的剖析,可以发现系列案件的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形成“时空空白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空空白点”进行分析,为侦查破案提供更多的线索。通过分析这些“时空空白点”,我们可以发现在某些时间段内犯罪分子没有实施作案。通过这些“时间空白点”可以分析犯罪分子的职业、身体状况以及对自然现象、天气状况的了解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等;通过这些“空间空白点”可以分析犯罪分子的居住地、落脚藏身地以及对当地环境的熟悉程度等。

当然,任何刑事案件的侦破,都不可能从一个方面开展侦查,需要围绕着案件本身,将案件发生前后的相关要素纳入分析范围内,从而综合推进侦查工作。本文虽然探讨的主要是“时空空白点”,但“时空空白点”与“作案时空”是紧密联系、对立统一的,因此这只是对传统侦查思维的一种拓展,在利用“作案时空”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时空空白点”中所蕴藏的侦查信息,拓展侦查破案的思路,提高侦破系列案件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孟宪文.刑事侦查学(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2]刘谋斌.系列犯罪规律性初探[J].政法学刊,2009(12).

[3]吕云平.系列杀人案件的成因、特点及侦查对策[J].政法学刊,2004(8).

[4]束裕.“非作案时间”环节在侦查流窜犯罪案件中的应用[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5).

[5][美]迪·金·罗斯姆.地理学的犯罪心理画像[M].李玫瑾,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6]魏永申.对豫陕苏皖特大系列杀人抢劫犯罪团伙的剖析[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