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然设计思维在都市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然设计思维在都市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伴随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水泥丛林的逼近导致自然正逐渐消失,这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面对都市空间与自然的矛盾不断激化,设计师开始实践探索自然设计之路,自然设计应运而生。

[关键词]自然设计 空间 自然景象 抽象化 环境

[中图分类号]B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089-01

早在我国战国时期,庄子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自然观念在中国古代传统山水画中得到融会贯通――建筑与山水自然相融,卷轴画的无框化设计使得描绘景象向周围环境延伸。

从国外来看,黑格尔阐述了建筑空间与自然的关系。他在《美学》中提出:“建筑作为最接近感性世界却又高于自然的艺术形式。”19世纪末,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依托植物这一主题,发扬自然风格,但只是一味地从视觉上对自然形态的临摹,呈现出自由曲线或有机形态。例如,希腊立柱的顶端多使用莨苕叶图案,植物这一主题受到青睐。建筑是对某种自然形态的模仿。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更多趋于理论层面,对自然的模仿只停留在“视觉中的自然”,现代主义将自然设计思维运用到了设计实践。

一、都市空间与自然的矛盾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在建筑空间处理上开始结合自然设计,柯布西耶在现代建筑新观点中提到了屋顶花园,在建筑整个空间组织中提供了一个空间去面向自然;而密斯通常是利用通透的玻璃,让人的视线能探触到自然环境。这两种建筑空间似乎使室内空间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实质上也存在与自然的割裂。

柯布西耶采用“底层架空”的手法,利用柱子(框架立柱)把建筑物从土地上托起来,其结果是将建筑与大自然割裂;而密斯则像古典主义设计手法那样,首先在杂乱的地面上构筑平坦的地基,然后再把建筑恭恭敬敬地放在其上,大面积透明的玻璃表面上看是为了亲近自然,就算玻璃自身是透明的,支持玻璃的钢架结构反而被强烈地突显出来,这种透明与周围杂乱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贝律铭一直秉持“与自然同化”的空间观念,在美秀美术馆的设计上借鉴了中国山水理想风景画,以“桃花源记”为设计灵感,注重自然环境和建筑的协调,在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加以设计,尽可能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持土地原有的面貌和自然环境。

“与自然同化”的空间观念在设计上体现在借景和内庭,利用落地窗可以将室外风景借入室内,使室内与室外大自然融为一体;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再加上自然光的引用,内庭成为光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富有自然的生机。

贝律铭的设计重在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室内空间与室外自然的连续;弗兰克・赖特注重对原有基地的设计和利用,使得室内空间与自然景观相融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上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植被,他们在设计手法上都体现出依附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

然而,目前的都市环境中限制性因素十分复杂,很难提供如此适合的、未经人工化的自然景象来为建筑空间使用,这就出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都市空间与自然的矛盾。

二、自然设计的探索

如何解决都市空间与自然的矛盾已成为当代很多设计师不断探索的难题,隈研吾提出让建筑消失的设计理念,即建筑与自然相融合。他善于利用自然的材料,从自然景象中汲取设计灵感。广重美术馆的设计灵感来自雨,隈研吾从《大桥骤雨》这幅自然风景画中汲取灵感,从一开始就直接考虑材料甚至细节,设计出如雨丝一样的屋顶和墙壁上的百叶窗,营造出丰富、多层次的光影空间。房檐设计得很矮,墙壁仿佛消失在屋檐投下的影子里,利用影子这种自然元素,将建筑内外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都市空间和自然不应该相对立,应试图寻找一种解决人类整体环境的空间设计探索策略,抛开现代主义的条框,从大自然出发,从自然素材中寻找灵感,面向自然景象。

面对都市空间与自然的矛盾,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提出了“弱建筑”的概念,寻求一种“中间性”,追求一种人工物与自然物的全新关系。他设计的东京公寓是一个山形的集合住宅,外观看上去像一个个积木堆积在一起的建筑形态,进入这个建筑空间,就仿佛在大自然爬山一样,更像是穿梭在整个都市里,从而弱化了都市和自然的冲突。

由法国设计师正马修・雷汉尼最近在巴黎设计的智威汤逊广告公司,很好地处理了都市空间与自然的融合,他以“绿林山洞”景象为设计灵感,利用现代环保材料和技术,将自然景象抽象化从而置入室内,创造出了全新的空间概念。

综上分析,新空间设计思维趋于“自然景象”,自然设计将成为一种新设计思维方法。从大自然中汲取设计灵感,利用整体性原则、抽象思维对自然景观提炼概括,自然材料与现代环保材料相结合,将自然元素或抽象化的自然景观置入室内空间环境,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环境,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

【参考文献】

[1]Alanna Stang.The Green House:New Directions in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Apr 28,2010.

[2]隈研吾.自然的建筑.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9.1.

[3]隈研吾.反造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4]《建筑师》编辑部.国外建筑大师思想肖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

[5]隈研吾.负建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

[6]杨熹微.寻求新的普遍性――藤本壮介访谈录.时代建筑,2005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