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存保制度的理想主义困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存保制度的理想主义困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首批民营银行日前终于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使得一拖再拖的存款保险制度更加刺眼。存保制度自1993年提出,迄今20余年犹抱琵琶,久唤难出。

6月,央行副央长刘士余率队赴台湾考察。据悉,“台湾版”存保制度颇受央行关注。

其一,台湾单个银行账户保障额度为300万元新台币,实行定额赔付、归集计算;其二,银行机构强制参保,按照资本充足率和风险评级双维度实行差别费率;其三,台湾地区存款保险公司负责制度执行,既是“付款箱”,又是监管方、救助方。

有分析人士指出,“台湾版存保制度”第三条尤其契合央行心思。尽管从十多年前银监会独立起,央行就不再介入现场监管,但仍未走出大包大揽的心态。

然而,需要认识的是,台湾地区自1985年推行、历经30年的艰难磨合才逐渐完善的过程。

在大陆,即便人们如此渴望制度落地,却始终无人愿意简单起步,更无人愿意从“付款箱”做起。“领导们都是理想主义者。”知情人士说,20年的理论研究,“制度无可挑剔,只是不合时宜”。

首先觉得委屈的,是大而不能倒的大银行,它们根本不愿意每年凭空扔出去数百上千万元,放在负债项下的存保保费,均是沉没成本――“要破产也是小银行,难不成要我们作嫁衣?”

看似受益的中小银行,也是难言酸楚。存保一旦落地,占业务比重80%以上的大额存款客户势必会选择大银行,加上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冲击和产品同质化,面临生死大考的都是小银行。

当然,最现实的,还是动谁的奶酪的问题。

按“央行版”,央行金融稳定局下设存款保险处,并有意专设一个独立机构,专人专事专管。

但该机构的性质又成难题。

存保制度要真正发挥效用,至少需积累上千亿元规模保费,新机构可能需长期依靠财政支持,将伴生出收入预算等一系列问题。外界担心,原本用以解决银行市场化退出难题的初衷,到头来却徒增一家“拿财政钱吃饭”的机构。

再者,随着经济发展和风控的完善,该机构势必效用日减,倘若将来一干人等闲坐无事,人力、物力和退出处理又将成为新一轮难题。

说到底,存保难产的背后,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倘若改变不了现实,何不降低要求,从较简单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