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镇江在苏南五市中的对比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镇江在苏南五市中的对比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镇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旅游发达、区位优越的城市,有着良好的人文社会气息和经济发展基础。近年来,尽管镇江经济仍然不断的进步发展,但是与同处江南的苏锡常相比,已有较大差距。剖析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苏南的地位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积极寻求对策,对镇江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镇江,历史源远、文化流长、江山秀丽、民风淳朴、区位优越、交通发达。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镇江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从整体而言,镇江的城市变化尤其是城市建设和市容市貌与苏锡常相比已有较大差距,在市容市貌的背后则更多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幅差距。

一、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苏南的地位实证分析

通过与同处苏南的江苏省其他四市(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相比,镇江经济发展整体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经济总量和均量指标垫底苏南。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630亿元,占7.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人均指标都低于其他四市,处于苏南城市自西向东“V”型之谷底。镇江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均居苏南末位,进出口总值仅占苏南的2.41%。该两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镇江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之相对不足。另一方面,镇江产业结构调整和研发创新力度不够足,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目前镇江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第二产业比重略低于苏州,第三产业比重全面低于其他城市。镇江地区研发经费支占GDP比例为2.6%,而其他四市均高于3%。各辖市区平均GDP376亿元、平均公共财政收入30.7亿元,均居苏南末位,分别低于苏南县市(区)平均水平350亿和38.6亿。从现有数据来看,镇江在苏南城市群中处于末位的现实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从宏观层面而言,当前世界经济走势总体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主要经济体总需求疲弱,低速增长态势仍将持续;我国内部需求增长潜力释放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各类社会矛盾集中凸显。这是目前各地政府都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区域层面而言,地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技术和品牌层次还不够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城市形象和对外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服务效能、社会的创新创造能力、企业和产业的竞争能力以及市民精神需要大提升等。

(二)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机遇

在面临上述困境的同时,镇江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从宏观方面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镇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带了新的转机。从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来看,以城镇化为龙头的全国性“新四化”发展以及国家扩内需稳增长的机遇,为镇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江苏率先基本现代化和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都为镇江经济法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三、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策思考

镇江生态资源禀赋长三角最佳,“高铁时代”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充分发挥这些比较优势,将会形成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如何尽快缩小与苏南周边地区的差距,加快跻身苏南率先现代化行列,镇江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改变思想,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指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更加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创业创新创优和争先领先率先精神,结合镇江地区的经济特色和社会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紧紧抓住激发内增长生动力的切入点、改革创新的突破点,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后劲,着力抢抓机遇改变落后面貌。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注重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现阶段必须大力实施产业升级行动计划,在转型升级中加快扩总量提质量,壮大区域比较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集成资源要素,促进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移,促使镇江由经济发展低地成为投资兴业洼地,由成本低地成为创新创造高地。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中小企业升级,以集中集聚发展推进集约高效运行。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注重以为为本,发展依靠人才,发展为了人民。大力实施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在创新发展中提升区域竞争优势。以企业为主体推进科技创新,以招才引智为重点突破人力资源瓶颈,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推进资源要素整合。同时,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在富民惠民中加快集聚民心民力。以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加,以创新创业创投增加城乡居民劳动收入、资本和资产收入,缩小与苏南其他城市的人均收入和人均财富差距。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大学第11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镇江在苏南五市中的对比思考》(项目编号:11C014;指导教师:周德军)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