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骨碎补趣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骨碎补,又名猴姜,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蕨类植物,生产于我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两、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说起骨碎补和猴姜这两个名字的来历,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说唐代开元年间,有一位老药农,养了一只小猴子。这只猴子机灵可爱,老药农经常带着它上山采药。有一次,小猴不慎从悬崖上摔下来,跌断了小腿骨。老药农用草药为它治伤,不见好转。夜里,小猴躺在草窝里疼得嗽嗽直叫,恰巧被路过此地的一只老猴发现。老猴窥视周围见没有什么动静,便从窗子跌进草窝里,查看了小猴受伤的小腿后,低低地叫了几声就走了。第二天凌晨,老猴嘴里叼着一些草药又进草窝里,将那草药的块根嚼烂敷在小猴腿伤处后,便悄悄离去。几天后,小猴的腿伤竟奇迹般地痊愈了,又活蹦乱跳起来。老药农十分高兴。他仔细观察小猴窝里的草药,只见其根粗壮扭曲,略似猴形,再尝尝味道,辛辣如姜,便给它取名“猴姜”。此后,老药农经常采挖“猴姜”为乡亲们治疗骨伤,证实此药对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确有奇效。不久,唐玄宗李隆基因荡秋千,不慎跌伤腰脊骨,痛楚异常,虽经御医多方诊治,均未见效。他命令张贴皇榜寻求良医。
老药农闻讯前去揭了皇榜,用“猴姜”治愈了唐玄宗的腰伤。玄宗大喜,问明此药的来历,认为它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疗效甚佳,遂赐名“骨碎补”。从此,“骨碎补”名字便流传下来。
关于骨碎补得名,虽有多种说法:但确与其功效有关。《本草拾遗》记载,“骨碎补,本名猴姜,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中医认为,骨碎补性温,味辛苦,具有补肾强骨、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接骨续伤、祛风除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腰肌劳损、腰膝疼痛、跌打闪挫、损伤筋骨、外伤肿痛等症。特别是骨碎补鲜品治疗胸肋挫伤、骨折伤痛,其止痛的功效非常显著。
现代临床应用骨碎补治疗斑秃(俗称“鬼剃头”)、鸡眼,防治链霉素毒性及过敏反应等疗效显著。
治疗斑秃 用骨碎补30克,闹羊花9克(有毒不宜内服),浸泡于高粱酒内,7天后即可用棉球蘸擦患处,轻症2周内可愈,重则用药时间长些亦可见效。如同时用胡麻仁、何首乌、侧柏叶各等份研末,配成蜜丸,每日服9克,疗效更佳。
治疗鸡眼 取骨碎补15克,碾成粗末,放入100毫升95%酒精中,浸泡3天后备用。用时先将足部鸡眼用温水洗泡柔软,再用小刀削去外层厚皮,然后涂擦碎补酒精药剂,每2小时1次,每天4~6次,至鸡眼脱落止。
治疗链霉素过敏反应取骨碎补(干品)25克,水煎分2次服,每天1剂。或用骨碎补20克与猪腰煨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