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市政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市政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作用原理,探讨了市政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为一种半刚性路面基层, 因其具有板体性好、强度高、初期强度增长快、力学性能优异、水稳定性能好具有一定的抗冻性能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市政道路工程中。

一、水泥稳定碎石作用原理

水泥稳定碎石是以级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灰浆体积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挤原理摊铺压实。其压实度接近于密实度,强度主要靠碎石间的嵌挤锁结原理,同时有足够的灰浆体积来填充骨料的空隙。它的初期强度高,并且强度随龄期而增加很快结成板体,因而具有较高的强度,抗渗度和抗冻性较好。水稳水泥用量一般为混合料3%~7%,7d 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1.5%~4.0%)MPa,较其他路基材料高。水稳成活后遇雨不泥泞,表面坚实,是高级路面的理想基层材料。

二、市政道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

1、原材料

(1)水泥

水泥作为唯一的稳定剂,其质量至关重要。施工时应选用初凝时间3h 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 以上)、标号较低的水泥,以便水泥稳定碎石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以及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7 天才能使用,夏季高温作业时,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能高于50℃,高于这个温度,若必须使时,应采用降温措施,冬季施工,水泥进入拌缸温度不低于10℃。

(2)骨料

工程水泥稳定碎石最大粒径控制在37.5mm 以内,并且颗粒组成应是一根顺滑的曲线。轧制碎石的材料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岩石(软制岩石除外),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20%,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腐质物等有害物质,石屑或细集料可以使用一般碎石场的细筛余料,或专门轧制的细碎石集料,也可以用天然砂砾或粗砂代替石屑。天然砂砾的颗粒尺寸应该合适,必要时应筛除其中的超尺寸颗粒。天然砂砾或粗砂应用较好的级配。

(3)水

凡人或牲畜饮用的天然洁净水均可使用。当水有相当量的杂质(泥、粘土、酸碱和其它的盐类、有机物等)时,对拌和物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遇此种水时,要进行试验鉴定。

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合比的确定

在原材料选定后,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主要是确定水泥用量和最佳含水量。(1)根据试验资料,水泥用量宜控制在315%~610%之间。如果水泥用量过少,水泥分布不均相对偏差较大, 强度难以满足要求; 反之水泥用量过多, 费用增加,混合料的收缩系数增大,出现裂缝的机率也就愈大。同时过多的水泥用量,其基层过高的强度和刚度与沥青面层的强度相差过大,对面层结构不利。所以要严格控制水泥用量。(2)含水量也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质量的又一项重要控制指标。水分在压实过程中起作用,压实时的含水量控制是否合适往往决定着压实效果。施工实践证明,含水量过低小于最佳含水量2%,基层表面松散, 碾压容易起皮, 混合料难以成型,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如果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碾压有明显轮迹,混合料粘轮,有时还会出现局部弹簧,成型后会有明显的干缩裂缝。根据试验结果,最佳含水量应控制在5%~7%之间,考虑到混合料在运输、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散失,施工过程中对水的含量应控制在比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

3、混合料的拌和

(1)拌和设备的选择。拌和设备的工作性能,生产能力,计算准确性及配套协调是控制混合料拌和质量的关键。建设单位及监理代表应对稳定碎石的拌和设备进行统一要求,除要求按标书承诺的拌和设备进场外,拌和设备必须是强制式的,且新购置的或只能使用与一个施工项目,拌和能力不小于60t/h,并配有电子计量装置,加强设备的调试,保证和易性较好。

(2)水泥计量的控制。水泥计量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和质量的主要原因。考虑到各种施工因素及设备计量控制的影响, 现场拌和的水泥用量要比试验室配比的计量要大,一般要比设计值多用0.3%~0.5%,但总量不能超过5%。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3)含水量的控制。含水量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和质量又一主要原因。含水量较小会造成混合料成型困难,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含水量过大会出现局部弹簧,碾压轮迹明显,影响外观效果,且成型后易出现干缩裂缝,对沥青路面造成破坏。所以, 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上摊铺施工的,底基层会自然吸收混合料的一部分水分。施工时,根据气温及水分散失的情况应将混合料的含水量比设计值增加1.0%~2.0%为宜,并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前将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适当洒水保湿。

4、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运输

运输车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拌和和摊铺系统的运行质量与否,因此,在与拌合机配合时,为了避免落距太大造成离析,运料车必须方便地进入到拌合机卸料斗下面且要高度合适;送料时,必须能保证运料顺利使摊铺机连续摊铺,而且运输车宜采用料斗升降性能好、底盘高度和“后马槽”长度合适的20t 的自卸卡车。为了减少水分散发,运输过程中必须采用篷布覆盖。拌和的混合料运送时间应不宜超过45min,要及时运送到现场

5、水泥稳定碎石的摊铺

施工采用一台性能比较接近的摊铺机梯队作业, 摊铺机拼装宽度分别与设计宽度相适应, 靠中分带一侧摊铺机按钢丝基准控制一侧高程, 靠路肩一侧摊铺机以中间摊铺机摊的路面为基准, 另一侧高程采用钢丝绳控制, 即双纵向控制。摊铺机搭接宽度约20cm, 前后相距不超过6m。为确保摊铺机正常连续摊铺, 保持两台摊铺机前有4 - 6 辆待摊车辆, 摊铺时要匀速摊铺, 及时检查摊铺厚度; 摊铺中螺旋布料器应均衡地向两侧供料, 螺旋布料器的料置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为度, 使熨平板挡板前混合料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 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 设专人检查铺筑厚度及平整度, 发现局部离析、拖痕及其他问题应及时处理; 中途不得随意变速或停机, 摊铺速度在0.8- 1.2m 范围内。摊铺机摊铺是必须启动夯锤进行振动, 提高初始密实度。

6、水泥稳定碎石的碾压

碾压是关系到基层内在质量的关键工序。而影响碾压工序的关键因素又是碾压组合和含水量。根据试铺段最终压实效果, 选出最佳碾压方式作为正常碾压施工工艺, 碾压时注意不得漏压、超压、随意掉头、打方向等。混合料压实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阶段进行。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 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产生推移。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缓慢进行。压路机碾压长度以与摊铺机平衡为原则选定,并保持大体稳定,压路机每次应由两端折回的位置阶梯形的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在摊铺机连续摊铺的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

7、接缝处理

( 1) 横缝的处理。① 当天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和, 即先施工的前一段尾部留5~ 8 m 不进行碾压, 待第二段施工时, 对前段积留下未压部分要再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和, 并与第二段一起碾压。② 应十分注意每天最后一段末端缝( 即工作缝) 的处理, 工作缝应成直线, 而且上下重直, 将两根方木( 长度各为水泥稳定混合料层宽的- 半, 宽度30 cm 左右, 厚度与其压实度相同) 紧靠着已完成的稳定料, 以保护其边缘不至遭第二天工作时间的机械破坏。经过摊铺整型的水泥稳定碎石当天应全部压实, 不留尾巴. 第二天接着铺筑, 在碾压前将方木提出, 清除杂物后用混合料回填并整平与新铺的混合料- 起碾压。

( 2) 纵缝的处理。水泥稳定土层的施工应避免纵向接缝, 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 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纵缝应按下述方法处理: 在一幅施工时,在靠中央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 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与稳定土层的压实厚度相同; 在铺筑另一幅时, 或养生结束后, 拆除支撑木( 或板) ; 靠近第一幅的部分, 用人工清杂后进行摊铺, 然后进行整型碾压。

8、养生及交通管制

每一段碾压完成后应立即开始养生, 不得延误。并用粗麻布、草帘覆盖。在整个养生期间( 大于7 d)都使水泥稳定碎石层保持潮湿状态, 养生结束后, 必须将覆盖物清除干净。

在养生期间未采用覆盖措施的水泥稳定碎石层上, 除洒水车外, 应封闭交通。在采用覆盖措施的水泥稳定碎石层上不能封闭交通时, 应限制重车通行,其它车辆车速不得超过30 km/ h。

养生期( 不小于7 d) 验收合格后, 应立即喷洒透层沥青或做下封层, 并在5~ 10 d 内铺筑沥青面层。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最重要的就是设备、材料和人员配置的优化。对于施工的整体过程,要及时记录,善于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努力客服困难和不良因素。要注重新技术、新理念的创新以及先进设备的引进。要对全程施工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严格认真按照施工规范和标准施工。

参考文献:

[1]王红举.  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质量控制[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6(06)

[2]丁钢泉.  浅析水泥稳定碎石在路基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8(06)

[3]崔健.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质量控制——以侯风公路为例[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7)

[4]魏伦章.  浅析水泥稳定碎石在路基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下旬刊). 2007(11)

[5]李悠盛.  浅析水泥稳定碎石在路面中的应用[J]. 四川建材.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