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生为本,巧搭品德课堂舞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生为本,巧搭品德课堂舞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如何以生为本,构建有效课堂?笔者基于教学经验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资源的选定、教学环节的设定这三项出发充分考虑学情,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本,以学生现有的起点为本,以学生的需要为本。以情动人,用心育人,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学目标;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93-01

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界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如何构建品德课堂的有效性?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品德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1.拨开浓雾见云天――找准目标 定"支点"

1.1 纵览课标教材,整体把握目标。教师要全面了解同一教学主题螺旋上升的设计,对教材的整体学习,了解各年段在相同教学主题的内容呈现上的区别。要明确单元定位,整体把握教材的目标,领会它的编排意图,做到心中有数。如以"我与家庭"为例:一、三、四、五年级都有出现,但是所出现的重点关注度是不同的。纵览教材笔者发现四年级上册《谢谢你们,我的父母》这一主题目标大体的定位趋向,目标大方向定位体会父母的辛苦操劳,坚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1.2 研读教材关键词,细化目标。关键词是教材的题眼,虽然言简,文字不多,但它的外延一般都覆盖到它所涉及的全部教学内容,其内涵往往是教学内容的精髓,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如何解读教材中关键词? "一读二思三问"是理解关键词较为有效的方法。如:《谢谢你们,我的父母》关键词"家庭责任感",这代表着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在本单元出现?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家庭核心人物-父母的辛苦,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了解这些,目标的就了然于心了。因此,当教师在备课时,仔细研读这些文字,充分调动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慢慢融入到教材背后的"深意义"中,有利于教材目标的正确把握。

1.3 了解学情,锁定目标。在分析了教材的整体结构,理解了关键词后,"读懂学生"对教学而言很重要。例如:《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笔者做了课前小调查:针对与父母沟通的问题,在收上来的100份问卷中我发现现在许多孩子总认为与父母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代沟。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第二课时重在关心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做到平等相待。教材只是提供给我们一个例子,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小调查、谈话等形式,读懂了学生,这样的教学才会有针对性,有实效性。

2.嫁与春风不用媒――立足生活,找探点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活动是课堂的火花"。我们要嫁着这一"生活"的春风,寻找贴近生活的资源;我们要嫁着"活动"的春风来活跃课堂,完成养成教育,真正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有效。

2.1 立足生活找资源。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是取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宝库。教师要立足生活,从实际出发,捕捉儿童的生活中有价值的问题,创造一个对话、开放的品德课堂。

2.1.1 立足生活 提炼生活素材。品德课为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范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大胆调整教学内容,科学取舍,提炼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鲜活内容带进课堂,这样教学目标的贯彻才有效。执教《节日大观》的教学内容是通过了解各国各地的不同节日,感受到世界之大,以及各国的风俗与民情。笔者就以春节为切入口,了解春节,然后再认识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并拓展到国外的传统节日,从而实现"大观"这一目标。通过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课堂充满了活力和喜庆的气氛,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正是因为笔者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又超越教材。

2.1.2 立足生活,捕捉对话效应。在品德课堂中,教师就应该从儿童的生活中捕捉有价值的问题,这一问"是长进的桥梁 ,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能贴近学生生活的对话产生对话效应,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达成理想的高效体验。

如:在执教二下《家乡的变化》研究交通的变化时,针对学生对几路公交车的熟悉情况。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做过哪一路公交车?到了哪里?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引发了一段精彩的课堂对话。通过对话,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他们有话可说,自然也就乐在其中。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2.2 构建活动找探点。活动是品德课程的显著特点。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寻找"探点" ,还需要教师创设适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自己去体验去探索,这样的课堂也才真正扎实有效。

2.2.1 用活动引导,学会交往、合作。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活动有个体活动,但更多的是群体活动,在活动中,大家必须相互协作,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有利于协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如:执教《我国的行政区》时,创设"拼图热身赛"的游戏。随着游戏进行,学生们能分工进行,并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拼版,还在合作中进行经验的交流。学生不仅在玩,也在进行合作体验。游戏活动围绕目标进行,贴切有效。

2.2.2 用活动促进,学会体验、探究。学生作为一个个生命个体参与学习,主动学习,这个过程应该是展现生命价值的过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如:《我国的行政区》创设观察拼版谈发现的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亲自体验,切实观察着、发现着。在探究活动中,他们很有成功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总之,只有科学地进行目标定位,努力寻找生活中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活动场所。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部.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EB/OL].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邬冬星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