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谭元元 世界舞台上的芭蕾精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谭元元 世界舞台上的芭蕾精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10月18日晚,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美国三大芭蕾舞团中唯一的华裔演员、青年舞蹈家谭元元,为观众奉献经典芭蕾独舞《哈巴涅拉》,其优美的舞姿让观众大饱眼福。(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说起谭元元,不关注芭蕾舞的人也许会感到陌生,但提到2006年春晚上的舞蹈《岁寒三友――松、竹、梅》,大多数人一定会有印象。当时来自美国旧金山芭蕾舞团的首席独舞谭元元和中国舞蹈家杨丽萍、刘岩的表演美轮美奂,令人印象深刻。

为芭蕾而生的女子

“她一上台,就会吸引所有的视线。”有人曾这样评价芭蕾舞台上的谭元元。看体貌,谭元元那圆而小的头颅,饱满精致的五官,修长优雅的脖子,细圆柱般的身材,无一不是为舞蹈而生,这样的女子,也许天生就属于芭蕾。谭元元遗传了母亲的绝佳身材,她的母亲当年报考北京舞蹈学院,却被外公拦截,留下了小小的遗憾。因此当母亲看到5岁的谭元元对着电视模仿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白天鹅独舞时,坚信女儿有跳舞的天赋。

从此谭元元穿上有细钢丝支撑的白纱舞裙,系好有锻带的粉红色舞鞋,迈进了上海市少年宫舞蹈队的大门。11岁那年,谭元元考入上海芭蕾舞学校,开始正式的舞蹈培训。没想到的是,学了没多久,专业舞蹈课程一个绷脚面的动作让谭元元难以忍受,凑巧的是扁桃腺又发了炎,切割手术后一直高烧不退,本来一个月的假期被拖延为三个月。当时校方对待两周不上课的学生便会建议退学,但对谭元元,校方每周都打电话来询问其重返校园之事,最后病假竟然断断续续拖了一年。由于父亲一直不赞同女儿学习舞蹈,所以打算趁此机会让女儿放弃芭蕾,由于争执不下,最后他们决定用抛硬币的方法作出选择。结果,命运安排谭元元继续留在舞蹈的世界里。

由于入学晚,谭元元在学校总是跟不上进度,自卑得很。“周围的同学都已经跳得很像样了,我还站不稳,那时我就是丑小鸭。”谭元元回忆道。但谭元元身体条件出众,这一点被当时学校的老师林美芳和陈家年看在眼里,他们每天给谭元元补课,直到她的水平赶上来。陈家年曾回忆说:“也可能因为我对她太严格,谭元元太爱哭了。有一次,她又因为没达到要求掉眼泪,我问她,要哭,还是要练,只能选一样。她选练。”

谭元元的第一次登台是在她14岁那年,那是在上海本地的比赛,她躲在后台,怕得要命。到了舞台上,谭元元双腿止不住打颤,就这么撑到最后一个动作,音乐都停了,她的腿还要颤两下。“紧张是因为自卑,自卑是因为确实差得远”谭元元这样解释自己唯一一次失败的经历。

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上海市舞蹈学校,在中国这所著名的培养芭蕾舞演员的摇篮里,谭元元学习了整整6年。1991年,谭元元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在芬兰举行的第二届赫尔辛基国际芭蕾舞比赛,一举获得银奖。1992年12月,第五届国际舞蹈比赛在法国巴黎举行,25个国家的125位优秀选手展开激烈竞争,谭元元是中国派出的唯一选手。到赛场时,谭元元傻眼了,为便于观看脚尖表演,欧洲的芭蕾舞台都设计成15度倾斜,这对一直在平地跳舞的中国演员,等于宣判出局。老师安慰她:“就当练习吧。”比赛时,谭元元因膝盖疼,哭着不愿出场,情急中被老师一脚踢了出去,没想到借助这一脚的力量,谭元元的出场大跳特别成功。比赛结束,评委乌兰诺娃打出满分,并评价说:“这是我20年来看到最年轻又最具古典表演风格的好演员,她前途无量。”没想到一场毫无希望的比赛竟让谭元元捧回金奖。

随后,日本名古屋举办第一届国际芭蕾舞比赛,谭元元又一次问鼎最高奖。在赛后举行的新闻会上,有记者问到评比第一名的标准是什么?评委会副主席指着身边的谭元元说:“第一名的标准就是她,达到了她的标准就是第一名。”

1993年,谭元元来到德国斯图加特约翰・克兰科芭蕾舞学校学习,成为这所学校第一位获得全额奖学金的外籍学员。1994年,谭元元回国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演出,当时观看这档节目的旧金山芭蕾舞团团长立即被她精湛的舞艺倾倒,他向谭元元发出邀请,于是,18岁的谭元元来到大洋彼岸的旧金山开始了职业芭蕾舞生涯。

在刚到美国的半年里,语言不通,环境不适应,强烈的孤独感裹挟着每天超负荷的体力消耗,让谭元元充满疲惫和沮丧。那时候一到周末谭元元就会专门跑到中国城打长途电话,一听见妈妈的声音就哭。但这种状况很快就过去了,一年后,谭元元适应了美国的生活,与同事的关系变得融洽起来,也开始用英语跟舞伴顺畅地沟通,还结识了一些在旧金山的中国朋友。而他在舞团里的地位也在逐步提升,21岁那年,她拿到了首席舞者的合同。

对“凶狠艺术”的执着

乌兰诺娃在她的回忆录中曾将芭蕾舞描述为“凶狠的艺术”,“每天早晨都要站在‘可憎的’把杆旁,开始永无止境的形体训练”。对观者而言,芭蕾舞总是美到令人窒息,然而这种美在现实中却是与“凶狠”和“残酷”密不可分的。

芭蕾被比喻为“刀尖上的艺术”,谭元元曾经受过骨裂、胯骨错位、腰间盘突出等诸多身体上的折磨。作为职业芭蕾舞演员,在旧金山芭蕾舞团,每年谭元元都要演出100场以上,除了团里的演出季,还有一年一次的欧洲巡演,日本等世界各地演出邀约,演出强度极大。“演出季里,每周跳坏4、5双舞鞋也很正常。”体力透支还只是一方面,“经常在一个星期内演五六个不同的舞剧,在短时间内实现不同角色的转换,记忆大量的舞段,并保证情绪饱满地投入,这种辛苦更不是普通人所能想象的。”

然而谭元元对于芭蕾舞这项“凶狠的艺术”有着无法言喻的热爱,更充满了一股狠劲。

在1998年的一天,当时旧金山芭蕾舞团的首席意外扭断手指,第二天的演出面临取消的危险。谭元元临危受命,要在一晚时间内,学会一部巴兰钦的舞剧。巴兰钦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编舞大师,他的作品大都节奏快、动作复杂,很难掌握。谭元元之前没有正式跳过巴兰钦的作品,所以大家都疑虑她能不能在一夜之间把这个半小时的舞剧都学会,结果谭元元办到了,正是这股狠劲让谭元元在21岁就拿到了首席舞者的合同。

谭元元从来不穿凉鞋,因为他不想让别人看到她的脚趾。她说:“跳芭蕾要放弃的是很多属于女孩子的‘特权’,小时候被关在舞蹈学校接受严格训练,长大了没有时间交朋友,不能做的事还有很多,比如怕受伤不能骑马、滑雪、打网球、游泳,甚至怕伤到脚底而不能长时间逛街。”所以,每当被初学芭蕾的小舞者和家长们团团围住,问及经验和建议时,谭元元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考虑清楚了吗?芭蕾很残酷,要做好吃很多很多苦的准备啊。

不过,无论这项艺术带给谭元元多深的痛苦,她始终把芭蕾视作“毕生的挚爱”。

舞蹈之外的世界

谭元元说过,我跳舞,不是因为我爱跳舞,而是我只能爱跳舞。但这并不会令我狭隘,反而可以打开我的心灵,无拘无束地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通过舞蹈,我体会到丰富而真实的人生。

生活中的谭元元朋友很多,她的朋友圈子里有中国人、美国人,有艺术圈的和非艺术圈的,甚至还有律师、法官。谭元元说:“朋友们觉得我是一个很滑稽的人,因为我有时说话滑稽,喜欢开玩笑吧。”谭妈妈却说女儿小时候很内向,不爱讲话,到了美国才逐渐变成现在这样。

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十多年的谭元元习惯了那里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艺术氛围,旧金山的湿润气候和美景都让她喜欢。除了生活上、性格上,谭元元对艺术的理解也在改变。几年前,谭元元最喜欢的剧目是《天鹅湖》或者《吉赛尔》,但现在问她,她会这样回答:“一个艺术家不应该有最喜欢的,这样太偏狭,应该喜欢各个种类的舞蹈。除了芭蕾,爵士、街舞,我都喜欢,虽然我不会跳。”

谭元元说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她不会跳到跳不动的那一刻,她会在事业到达顶峰的时候退下来,然后潜心将自己的芭蕾才艺传授给更多年轻的舞者。

说到未来,谭元元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规划,她觉得自己至少还能跳十年,之后也一定会做和芭蕾有关的事情。也许是开舞校,她顽皮地说:“我喜欢给人家上课,虽然我自己还不太像老师。有时候,我在团里辅导后进来的年轻舞者,他们还都抢着要上我的课。”但即使这样,之前有热心人要投资给她在香港开办谭元元芭蕾舞学校的计划却被搁置一旁,因为谭元元觉得以现在的精力如果做不到用心投入,还不如不做。这个有主见的女孩子声称自己最崇拜的人是奥黛丽・赫本,因为她很美,还有公益心,谭元元希望自己也可以优雅地老去并且用爱心回报这个世界。在说到自己的另一半时,美丽的芭蕾精灵羞涩地笑了:“我还不知道王子在哪里呢,爱情当然是个美好的东西,我当然希望此生拥有它。不过,它有美丽甜蜜的一面,也有毒药的一面,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我也喜欢小孩子,有一两个,够了吧。”

历程评述:

谭元元于1977年生于上海,她是芭蕾舞界的神话,21岁便成为了美国旧金山芭蕾舞团的首席女演员,她的名字与“芭蕾王”乌兰诺娃齐名,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亚洲英雄人物”。回首谭元元成名之路不难发现,天分、兴趣和勤勉成就了今天的谭元元,使她成为了世界芭蕾舞台上的一颗璀璨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