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国学经典教育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国学经典教育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职教育不是一般的技能培训,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一个人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人文素养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一不可,只有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同时让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让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国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延续,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不竭源泉,是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国学经典教育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这个途径如何去实现,值得探究。

【关键词】国学经典;高职学生;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对高职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把高职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意义重大。人文教育归结到底是做人的教育,是生命价值的教育。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思想精华,文化精华和思想宝库,国学为人类贡献的是“生命的学问”,他能使人体悟人生哲理,追求完善的人格。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备文化、道德、修养、艺术等基本人文素质,国学教育是一个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养的缺乏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

1、人文知识的缺乏。高职学生人文知识普遍欠缺,特别是理工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总体水平不高,语言文字运用不规范。2、缺乏人文感情,有的学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对人缺乏尊重,对人冷漠;有的学生喜欢说脏话和粗话,与人有矛盾时,埋怨对方多,缺少从自身方面找原因。3、人生观和价值观比较功利性。一些高职学生思想比较浮躁,对自己的未来不明确,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意识较强,理想建立在对金钱、权力和地位的追求上。这样会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不明确,过一天算一天,无所事事,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即使他们有较扎实的专业技能,但仍然会影响该类学生的职业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二、从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分析,企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企业录用高职生后,希望他们能很快上岗,并在相应岗位上发挥作用,能够吃苦耐劳,工作踏实肯干。但有些高职生不受企业的欢迎,表现为有些人工作缺乏一定的责任心,缺乏合作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遵守劳动纪律,不注重文明礼貌,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在于学生的技能水平,而在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企业看中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中国国学的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清华大学著名国学专家张岂之教授的概括是:(1)“人文化成”语出《周易》,指文明创造精神;(2)“自强不息”,语出《易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表现;(3)“和而不同”语出《论语》,指文化的绚丽多彩;(4)“厚德载物”,语出《易传》,指人的伦理道德规范;(5)“天人和谐”,语出先秦儒家、道家、兵家典籍,指人的最高境界,即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社会心态与文化修养,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他才能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不断进取,激发自身的创造性,勇于创新。

三、以国学经典为切入点,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指出:“高校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合格学生”。通过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在工作岗位恪守职业道德;通过加强高职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感情,使学生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具备团队意识、具备奋斗意识、具备开拓意识、具备奉献意识。比如《弟子规》中第一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讲的就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

1、从高职学生入学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国学经典文化进行熏陶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手段,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髓和品牌,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一种有利于国学经典学习的氛围,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很重要,同时也感染和熏陶老师的人文修养。

学生入学之后对他们积极开展“思想四对照”活动。“四想四对照”的内容是:

(1)感恩教育:“想一想父母含辛茹苦送我来学校读书盼什么?对照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是否对得起父母亲的养育之恩?”让学生算经济账、写家书、读亲人回信等形式的感恩教育,使新生形成感恩意识,感恩意识是大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内涵。感恩意识能够促使大学生体谅父母的辛苦,感知他人的善意,体会社会的恩惠;学会尊重他人、诚信交往,培养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同时,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讲卫生、爱整洁、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等良好习惯。

(2)学习目的性教育:对照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否达到父母与学院的期望?对照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否达到父母与学院的期望,让学生明白我上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完成任务我该怎么做,我离父母与学院的期望还有多远,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形成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领会学无止境的含义;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排除一切干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专业思想教育:想一想我将来走上社会干什么?对照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达到培养目标?对照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达到培养目标,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明确今后自己将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及特殊性,从而激发学习热情,热爱所学的专业,掌握应有的技能。

(4)就业理念教育:想一想我要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凭什么?对照社会对人才需求,自己应该如何努力?对照企业对人才要求自己应该如何努力的就业理念教育,让学生尽早知道并体会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一般是“人品为先,知识技能为重”。从而,塑造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精神,刻苦钻研业务的素质和能力。

2、把国学经典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并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把国学经典的内容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中,使思想教育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专业课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改革创新、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品质。

3、教师也加强对国学经典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韩愈在《师说》里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是解决传授专业知识的问题;“传道”、“解惑”都是解决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教师应具有的人文知识和教师做人涵养及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保证。所以,作为教师本身也要进行国学经典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延续,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国学经典是数千年国学文化的载体,以国学经典作为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一个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塑造学生具有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杜庆君,刘波,王密.高校继续教育课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融合[J].继续教育,2011(12).

[2]王锡耀.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素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