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拿来主义》教学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拿来主义》教学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144-01

一、背景

说实话,讲鲁迅的文章,对每一位高中教师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都需要十分的勇气和耐力,确实有一种“如临大敌”之感。而且无论你如何精心准备,学生们并不定买你的账,仍可能会感到枯燥无味,兴趣索然。难道鲁迅和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真的应该扔进故纸堆吗?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其错误和可怕的意识,切不可助长,否则,长此以往,对青年人的成长危害极深。

二、主题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把严肃的经典文学的传承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而且要矢志不渝的坚持下去。不能只一味追求文学和教学的通俗、时尚与娱乐,不能只由着学生的兴趣而任意删减高中课本中堪称“阳春白雪”的经典之作。要知道,曲高必然和寡,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努力培养高雅的文学情趣、积极提升个人文学修养,增强阅读经典作品的能力,而不是忽略经典,否定经典,排斥经典。那么我们教师该怎么做呢?首先要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了解如鲁迅等思想文学大师的伟大之处,真正读懂他们的人格魅力,培养对伟人的敬仰之情。另外,与文学的沟通还需要对作家本人人生经历的深入了解,知人论世是必要的。此外,以灵活的课堂设计带动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仅以《拿来主义》为例加以简单说明。

三、细节描述

关于鲁迅的人生经历如弃医从文、其为人品质如爱憎分明、其文学创作如杂文小说散文诗歌集、其语言风格泼辣犀利深邃、其文学思想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等,教师应结合鲁迅的不同文章使学生逐渐熟知。避免简单说教,最好以形象的感观的例证加以说明。这些我以前都已经有所涉及,所以本课可以直接切入。

考虑到文章主题的难度,我先设计了一个故事作为导语。如下: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出访法国,在一次出席法国人欢迎他的宴会上,许多西方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个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骥才答道:“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冯骥才的回答顿时博得了众人的喝彩和掌声。

我的故事刚讲完就有学生叫好鼓掌。我即兴让同学发言,提问冯先生的回答好在哪里?学生们积极回答。观点主要是三种:1、冯先生面对挑衅不卑不亢,捍卫了民族的尊严,没有丢中国人的脸。2、冯先生语言机智幽默,应变能力强。3、冯先生对中国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问题认识科学,论断精当。我适时对学生加以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加以引导,告诉学生:其实“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鲁迅先生在1934年写作的《拿来主义》文章中已经有了更为系统更为精彩的论述,而这早了冯先生半个多世纪。足见,鲁迅先生眼光的犀利与独到,思想的超前与深邃。鲁迅堪称思想大师、民族魂,真是当之无愧。

通过这样引导就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与景仰之情,为课文学习奠定了强烈的情感基础。

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理解鲁迅先生对待外来文化的具体态度即分析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同时让学生找出并分析“拿来主义”口号提出的具体时代背景和当时对待外来文化存在的错误做法。学生并不会感到很吃力。再让学生进一步品味鲁迅“反语”和比喻论证的巧妙,使学生真正体味作为语言大师鲁迅的语言魅力。

最后,以小组形式讨论:当今社会在文化传承方面仍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如何面对和处理?学生讨论热烈,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互相辨证,相互补充,老师加以合理指导与总结,使学生思路更加开阔,认识更加成熟。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写作,向大师鲁迅学习和挑战:仿照《拿来主义》的先破后立形式、反语风格就当今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写一篇驳论文章。

结果:这堂课不仅使学生们弄懂了《拿来主义》这篇文章,而且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加关注当今社会问题,同时刺激了他们创作的欲望,激发了他们向伟人学习的意识。

四、评析

这堂课注重对学生的调动和启发,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对鲁迅及鲁迅作品的感情,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我会在今后教学中继续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让经典作品这块金子散发出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