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年痴呆喹硫平临床治疗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年痴呆喹硫平临床治疗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观察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70例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服用喹硫平治疗,并用药物毒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用药剂量与体重有明显差异;出现嗜睡情况者有23例,出现无法静坐且震颤情况者有8例,出现便秘口干情况者有15例。结论:对于老年痴呆伴有精神行为障碍的患者,进行喹硫平治疗不仅安全有效,还具有副作用小、患者痛苦小的优点。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喹硫平; 毒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195-01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加剧,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而大部分患者会在一些发病阶段产生精神异常行为,一方面对患者自身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的损害,另一方面也会给患者家属造成很多的困难,且家庭经济及社会负担也很大。本文中笔者对2010年3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270例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喹硫平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70例老年痴呆患者,其中男150例,女120例;年龄61~84岁,平均73.19岁。所有患者符合ICD-10阿尔采莫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诊断标准。伴有严重的身体疾病的患者排除,联合用药患者排除,年龄不超过60岁者排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入院时分别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肾功指标的检查。对所有患者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该药商品名为思瑞康,由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生产。用药方法为:单一用药,开始用药剂量较少,为12.5 mg/d,之后每周增加剂量25~50 mg,剂量达300 mg。具体用药量根据患者的体重适量添减,全部患者的体重大致在40~80 kg范围内。以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在治疗后2、4、8周评定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脑电图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有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体重、用药量情况

患者的年龄、体重、用药量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的年龄、体重、用药剂量情况

指标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年龄(岁) 61 84 73.19

体重(kg) 41 82 62.58

用药量(mg/d) 12.3 300 59.02

2.2 患者治疗大体情况

喹硫平治疗8周偏执和妄想观念、幻觉、行为紊乱攻击行为,日夜节律紊乱,情感障碍、焦虑和恐惧因子分及总分除情感障碍因子分外(P>0.05),其他因子分均有显著下降(P

2.3 毒副反应

患者用药毒副作用和患者的体重关系密切,如最轻的41 kg患者,在用药之后产生了无法静坐伴震颤的情况,用药量减半后才有所缓和;在用药量达到最大的时候,出现嗜睡情况者有23例,出现无法静坐且震颤情况者有8例;出现便秘口干情况者有15例。所有患者对毒副反应均耐受,调整后好转,未出现明显异常现象,各项指标正常。

3 讨论

喹硫平是一种非典型多受体抗精神病药物,会在人的脑中结合D1、D2、5-HT2受体,而且与5-HT2受体结合的强度相对更高。5-HT2/DA受体结合的比例为2,和D4结合具有选择性,对D4受体的阻断对阳性症状的缓解具有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椎体外的反应[1]。老年痴呆以AD和VD两种疾病为普遍,且二者具有相互区别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一般为单一用药,开始用药剂量较少,之后每周增加剂量,患者对不良反应也能耐受,比较安全可靠[2-3]。

用药量最后持续在最高值300 mg/d,出现嗜睡情况者有23例,出现无法静坐且震颤情况者有8例;出现便秘口干情况者有15例。所有患者对毒副反应均耐受,调整后好转,未出现明显异常现象,各项指标正常。总体来说,对于老年痴呆患者,采用喹硫平治疗在起作用的同时,没有太明显的毒副反应,患者对不良反应均能耐受,且通过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肾功等指标的检查确实证实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对于老年痴呆患者,采用低剂量喹硫平进行控制和治疗具有起效快、安全可靠的优点,该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曹秋云,江开达.喹硫平国外资料介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5):299-230.

[2]范洪玉,王桂英,黄劲松.喹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32例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3):166.

[3]苏保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44-45.

(收稿日期:2013-04-27) (编辑:连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