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同源新闻的创新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同源新闻的创新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同源新闻”,是指多家媒体的多名记者面对同一新闻资源(比如会议、事件、人物等)进行采访所产生的新闻。①如今媒体竞争日益激烈,新闻竞争从某种角度来说已经成了对新闻资源的竞争,作为新闻记者,碰到同源新闻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是碰到重大事件,可能会有上百名记者聚集报道现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面对同样的新闻资源,媒体很容易出现相同或相近的报道,从内容、体裁到标题,可能大同小异甚至完全相同。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可能给受众留下“大同小异”、“千人一面”、“千网一面”的印象,从而丧失了媒体的个性和特色,自然也就丧失了受众和市场。那么,面对同源新闻如何出奇制胜,这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

选择最佳角度,创新立意

媒体如何尽量避免新闻同质化现象,创造出“与众不同”、“不可替代”的个性特色,的确需要进行详细的报道规划和整体的宣传部署。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视角决定着新闻的生命,新闻的角度决定着新闻的成败。记者们应该孜孜追求的一种境界就是让新闻的视角独特些、再独特些,努力让整个新闻表现出崭新的视角和深远的立意。

新闻角度是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其本质是人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宋代诗人坡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他表达的是人站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旖旎风光。为什么?就因为看山的方位在变化。其实,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风景自然就不同,因此选择最佳角度不仅仅是记者的一种观察角度和报道方法,而且还是记者学养和知识结构的体现。记者要有哲学、美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素养,才能融会贯通,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

近些年,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和谐是我国政府和媒体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如关于我国草场沙漠化的报道,大多数媒体都只是简单地报道我国草场沙漠化严重,或者列出一系列的数据来显示我国草场沙漠化的严重程度。这些媒体大都从“人”的角度出发,写人们都能看到的表面现象。而《北京日报》的记者却选择了一个特殊的角度――从“羊”的角度出发,写“羊”在草场沙漠化过程中的生活状态:做个牲口好辛苦。②文章摆脱高高在上以“人”为中心的视角,从“羊”的角度出发,以充满温情和关怀的笔触生动表现了“羊”们的不幸生活。因此,尽管此文不足600字,但由于新闻角度选择得好,用人性化的角度来写牲畜,巧证了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对受众来说,在浏览了众多对草场沙漠化现象模式化的报道后,忽然看到比较新颖独特的报道方式,受众就容易记住这篇报道。

摄影记者同样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留下传世佳作。美联社的法国摄影师让・马克拍摄的《伊拉克人在战俘营安慰儿子》获第47届荷赛“年度最佳新闻摄影奖”。这幅作品能够从124个国家和地区的4176位专业摄影师的63093幅作品中脱颖而出,主要原因正是摄影师让・马克选择了一个其他摄影师忽略的角度――人性。大多数战地记者拍摄的角度大都是表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严重破坏,展示一些异常残酷的战争场面。受众看到的总是一些血淋淋的镜头,让人触目惊心。这种大众化的拍摄理念下所拍出的图片新闻很难与众不同。怎样去寻找和选择最佳新闻角度,并成功地运用到新闻报道中,将直接决定新闻作品所能抵达的高度。

法国摄影师之所以能获奖,就是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它以战争带给“人”的感受为着眼点,这幅照片要表现的“人”,不是来自伊拉克高层的战俘、不是狂妄的发动战争的人,也不是浴血奋战的人,而是饱受战争摧残的人。这个战俘被关在铁丝网内,被黑布蒙面,战俘抚摸着怀中备受惊吓的孩子,孩子的天真活泼荡然无存,只是静静地靠在父亲的身边。这张照片,既没有残酷的战争场景,也没有父子间的天伦之乐,有的只是无声的但却震撼人们心灵的悲剧气息。这样的视角就足以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充分考虑“五个W”,创新内容

新闻的五要素又称为“五个W”,它们是构成一篇新闻的基本要素。在同源新闻竞争中,what、when、who、why四个方面相差不大,因为这些要素都是可以客观采访到的信息。虽然where这个要素也可以为各家媒体所共享,但是中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事件总是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发生,只要当地的媒体抓住“地利”优势,或者将事件与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或本区域受众的心理倾向巧妙联系,就可以达到其他媒体无法企及的效果。

新闻接近性包含两个层面上的意思,一是指地理上的接近,另一方面是指心理上的接近。新闻事实在受众区域周围发生,在新闻媒体传播所及的范围内的,与受众的生活有直接关系,才能引起受众的广泛兴趣。同源新闻创新的一个基本的方法就是寻找并且抓住新闻源的接近性。媒体能找出新闻事件同本地的联系,那么这个新闻就越能够吸引当地受众,其他媒体也就越不容易模仿,从而达到报道独家新闻的效果。“地理上的接近――读者首先要知道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因为本地发生的事情与他们的生活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③

那么,对于国际新闻来说,国内媒体如何利用“五个W”进行创新?其实,与受众拉近距离,不仅仅是在地域上接近受众,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理上亲近受众。“接近――亲近”相结合的做法才具有更强的接近性,也能更为受众关注。如2003年底,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发生大火,由于在这所大学有多名中国留学生,所以这场大火备受国人关注,国内各大媒体对此事件都进行了详尽的报道。但这样一场发生在国外的大火,如果与本地受众的关联度不够强,那么就不容易引起本地受众的阅读兴趣。随着媒体的报道不断深入,唐山《社会周刊》记者得知一位唐山青年在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火灾中侥幸逃生,正在家养伤。《社会周刊》总编亲自策划指导报道,记者对当事人进行了成功采访,用三个整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地推出本报独家专访,稿件刊发后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其实,有些事情虽然发生在远方,但由于经济、文化、人事上有密切联系,远方发生的事情会引起公众感情上、心理上的共鸣。《苹果日报》创办者黎智英曾经说过他办媒体的宗旨是:“我们不是卖杂志,是卖共鸣、卖感觉!”媒体要学会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受众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从新闻的几个基本要素入手,发挥各种优势,不断寻找和创新新闻内容,这也是同源新闻创新的有效方法。

激发受众参与,创新新闻源

受众参与新闻不仅能够使采编人员及时获得信息的反馈,而且还能为媒体提供新鲜的新闻线索。所以,在媒体的竞争中应该着重强调互动新闻的开发。

新闻互动是指编者和读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是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相互满足与促进。互动性新闻是建立在网络媒体交互平台上,经过传受双方互动交流而产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互动性最初在网络媒体上兴盛,是网络媒体的优势之一。互动性新闻搭建了开放性的“采访报道”平台。互动性新闻的传受完全放在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上,改变了原有的新闻采访报道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受众既是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又是新闻事件的采访见证者和报道者。因此,如果能够有效激发受众的广泛参与,引领和调控受众参与的深度,就能源源不断地创新新闻源。这样,在同源新闻的创新中同样可以取胜。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千龙网的《京华论坛》、东方网的《东方论坛》等互动社区声名鹊起,正是充分利用了与受众的互动性。

巧妙利用背景,创新视点

在信息时代,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媒体应巧用新闻背景材料,充分认识新闻事实之间的联系性,深度挖掘和开发新闻信息资源,创新新闻视点,通过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创新同源新闻。

伊拉克战争是2003年全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如何在这样的特大同源新闻的竞争中赢得受众是所有媒体面临的重大挑战。很多媒体单纯报道伊拉克战争的进展情况,《新华每日电讯》却抓住并充分利用丰富的新闻背景材料,以立体化的形式将伊拉克战争展现在受众面前。原来,《新华每日电讯》整理编辑了所有的背景材料,向受众展示伊拉克战争的全貌及各个不同的侧面,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事件的丰富性和不同视点的差异性,这样,伊拉克战争宛如立体的画卷一般呈现在受众面前,给受众留下异常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如2003年3月20日美国空袭巴士拉,伊拉克战争正式打响。《新华每日电讯》以这种形态编制的新闻背景有28条,有“新闻背景”、“名词解读”、“要闻点击”、“军事资料”、“军事百科”等。这些背景材料赢得了读者的青睐。

注 释:

①王泽远:《将同源新闻做成独家精品》,《新闻爱好者》,2005(6)。

②郭建跃、邹维荣:《新闻创新论》,长城出版社,2004年版。

③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

编校:施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