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乡村明师 第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乡村明师 第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真顺先生生于1952年,是莱州市朱桥镇人,李先生是尹派八卦掌传人,同时又是意拳在莱州的一支传人。

莱州是武术之乡,吴氏太极拳,尹派八卦在莱州遍地开花。李先生自十几岁开始拜尹派八卦拳师张玉庆为师学习八卦掌,并得到八卦名师潘太枫,王景山先生的指点,李先生在掌握八卦掌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八极拳和太极拳,并经常出去拜师访友。

上世纪90年代初,李先生到嘉祥购买树苗,碰到了意拳二代弟子孔庆海先生。孔先生的功夫让先生很折服。在孔先生处逗留了二十几天,孔先生对先生的评价:你身上已经具备了内家拳的东西,和我教你的只是隔“一层窗户纸”而已,“一点就透”,剩下的就是你的苦练和领悟了。

回家后李先生虽然对意拳的功夫很向往,但还是坚持练以前的东西,只是在练完后又加上了“站桩,试力,摩擦步”,半年后的一次试手中,功力相当的师兄弟被李先生轻松的放出去。先生找到了意拳的精髓,从此放弃以前所学,专心研究起了意拳。

李先生反对“死站桩,站死桩”,认为内家拳要做到“六合”,而意拳更要做到“内三合”,先生认为在“内意相连”的基础上,哪怕只站一分钟的桩也比在那硬耗一个小时要强得多。先生让我们在行走中找“空气的阻力”,寻找六面力,这大概就是王芗斋先生所说的“在空气中游泳”吧。先生认为练功有素者,就是在干活时,找一找感觉也应该是存在的。先生经常说:站完桩以后,就像身上“披着一件棉衣”,暖融融的,腰背部很充实,很想让人打几拳。

李先生认为“打人容易,放人难”,先生的推手功夫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先生说推手要留有“余力”,只用三四分劲,要做到别人感觉你的手臂很沉重,而你却感觉没用力,也即“点紧身松”。先生经常用很生动的比喻来教我们练推手。比如双臂要像“听诊器”一样,要能测出对方的意图,要像“天平”一样,对方有一丁点变化,都能随之作出变化。对方不给力,你要吊出他的力,只有破坏了对方的“稳定角”,才能把对方利落的放出去,对方的“顶劲”很大,如果我们硬顶的话,就形成了“顶牛”,而如果把对方想像成“一辆火车”,我们只需给他横向安一个轨道,他就会顺着轨道跑下去,我们再补给他一个力,他就会被放出去,这应该是“横力破直力吧”。李先生认为“不脱点是发放,脱点就是击打”。

比武切磋是经常发生的事,2001年在莱州进行太极拳选拔赛,参加烟台的太极比赛,李先生过去观看,散场后一位人极传人,1米8几的个子,体重200多斤,提出和先生试手,这位先生脚踏中门,双手直按中线,想把先生放出去,李先生在躯干划了一个立圆的基础上,反把对方放了出去,这位先生大惊说:我就要学这点东西,我学了这点东西,我就去参加比赛,后又强烈要求先生去参加比赛。先生认为参加比赛没什么意义,而如果那一天有外国人来领教中国功夫的话,到可以一试。

1997年前后,先生到北京探亲,拜访了北京的意拳传人,在推手中对方几次想把先生放到身后的椅子上,但都没做到,用先生的话说:他拖泥带水的想把我放出去,但也是做不到,我一合他,他也是发出来。

2006年春天,当地一练八卦掌的小伙子找到李先生,在和先生走了几圈,没找到出手机会的情况下,非要求让先生“进进”,李先生一个进步直拳,打在他的脸部,小伙了一个踉跄就出去了,被旁边的人扶住,脸上起了一个“大包”。事后先生很是后悔,告诫我们以后出去“访友”,一般不要做“断手”,双方找找劲就可以了。李先生对我们说:以前老前辈试手,一般是双方一搭手,就有一方说“我不行,还得练”。因为手就是一杆枪,在一搭手时,如果对方的“枪”已经指着你的中线了,那么你就已经输了。

李先生认为练拳要练出“兽性”来,要练出“惊炸力”来,就是在交手时的突然爆发。李先生认为任何一种拳学都要做到“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也即“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息之动”吧,李先生认为任何一种内家拳,到最后都要松柔着去练,去“品”这个劲。

在莱州当地接触李先生的人很多,很多人都得到了李先生的指点,大家都感到有所收获。李先生培养的入室弟子有:许乃永,王世隆,李涛,陈志远,战海波等人,愿意拳任莱州的这一支传人能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