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力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增值方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力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增值方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科研成果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不具备实体形态而主要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作为企业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许多的企业来说,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一样,可以通过对所拥有的各类无形资产进行运筹和谋划,使其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结合电科院的实际情况,在研究了管理体系以及市场推广模式的基础之上,需要对电科院的科研成果增值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给出有效合适的建议。

关键词:无形资产;资本化运营;增值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一、引言

无形资产本身并不具有实体性,它的存在主要通过知识形态并且是一种很重要的经济资源。由于企业资产的组成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一样,企业可以通过对其所拥有的多种无形资产进行谋划与运营,使其价值得到最大的增值。结合电科院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对科研成果资本化运营、科研成果增值交易等可以使电科院的科研成果得到增值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首先,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电科院可以通过使用其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独资创办企业,合办企业,科研成果入股,利用无形资产资本扩张等方式进行资本的运营,使电科院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得到增值。

其次,电科院可以灵活对其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进行市场化交易,使无形资产得到增值。其方式包括通过对其科研成果的转让以及科研成果的许可使用,为电科院带了收益,完成无形资产的增值。

二、科研成果的资本化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1.利用科研成果自办企业。科研单位自办企业,是科研单位使用自身已有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并且出资办企业,将其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应用于技术产品的生产,并将生产的产品通过一定的渠道出售从而获得收益。

电科院有着坚实的科研基础,经过多年积累,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科研资源。同时,电科院的研发队伍,具有学历、水平较高、科研思路先进这一特点,并且已经掌握了先进的科研技术。经过长时间累积,使科研设施和科研手段在研究与实践中得到了改进与提高。目前科研单位通过自办企业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用取得的效益来补充科研经费的不足,这一方式得到了国家鼓励和支持。电科院具有国企的背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风险不大,从银行得到贷款的速度相对较快难度相对较低,企业的资金链便得到了保障,保证了企业日常的良好运转。因此电科院应充分利用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以转化科研成果并实现产业化为目的,创建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面向市场,为电科院获得盈利。

由于电科院创立的公司系国有独资企业,不设股东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行使职权[1]。股东会职权的行使以及公司重大事项的决定,均由董事会操作,董事会成员由电科院派出;监事会进行监督与控制,其成员来自公司委派的成员和职工代表;战略的进行和日常事务管理有总经理负责,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电科院改变过去由院长管处长,处长管经理的模式,通过派出董事会和监事会代表、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手段加强对自办公司的监管。

对于电科院来说,出资创办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技术优势,将与电力相关的技术产品作为其未来重点研发方向。同时可以利用所拥有的科研成果通过取得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办理相关注资手续,并向工商、质监、税务等部门提交相关的材料进行注册,完成相应的程序。

电科院自办企业,其益处体现在:(1)电科院自行实施产业化,不存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模式,所以其新的科研成果转化生产的速度较快,并且有效的减少了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障碍。(2)因为电科院有着强大的科研团队,在企业的对技术支持和后续开发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通过快速的对科研成果进行优化升级,更好地迎合市场。

电科院自办企业这一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有:(1)如果电科院自办企业,那么电科院必须解决如建立销售渠道、良好的生产管理、资金的筹措和运作等实际问题。(2)电科院自办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很多来自于科研战线,许多人缺乏企业管理的必要知识与经验,即使具备良好的态度与热情,但大多数都无法成为合格的管理者。(3)电科院自办企业在发展初期,其自身资源,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与电科院的特殊关系却束缚了经营者的胆略,使企业和管理者失去了做大做强的气势。

2.利用科研成果合作创业。科研院所可以将评估后的科研成果作为资本投入进行企业创业,即合作创业。电科院可以通过合伙制合资企业这种方式进行科研成果的合作创业。合伙制合资企业这种合作形式是通过合同形式而不是股权安排来明确合作中的责任和关系,例如技术研发、管理合同和特许专营权等,其实施共同控制的程度依其合同条款,取得利润也依据合同条款分配[2]。

电科院合作创业的益处体现在:(1)通过签订契约进行合作,其合作方式灵活,能够促使科研成技术快速的产业化。(2)电科院与他人合作能够使电科院将自身的技术优势与他人拥有资金、渠道和经营企业经验等优势形成良好的结合,从而有效避免了科研成果产业化中技术障碍、市场销售障碍的出现。

电科院合作创业这一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有:(1)公司分裂。当电科院与其他投资者合作设立企业,当企业效益下滑时,其内部双方就会产生矛盾,某一方很可能去做有损害企业利益的事。甚至个别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利用非常规手段而侵害公司的利益。(2)对于科技成果的价值如何确定以及升级优化后的技术成果权属分配,这些问题容易引起电科院与合作企业之间的纠纷。

3.利用科研成果入股。科研成果入股是指电科院将其所拥有的科研成果,经过专业评估之后,以股份的形式与其他企业进行利益共享,承担共同的风险,形成一个联合体,同时其利益和责任根据股权结构来明确。

电科院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大量的先进技术等科研成果,可以将科研成果作为非货币资产对一些需要电科院技术的企业进行作价出资,去获得一定的股份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并按股权获得收益

电科院利用科研成果入股这一模式的益处包括:(1)电科院拥有企业股份,全程参与企业的经营,能按期得到分红;(2)对合作企业来说,面临的风险较小,合作企业所支付的股权知是一种虚拟的价值,如果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不好,企业收益情况不好,技术股权虽然什么收益,但企业几乎等于没有支出[3]。

电科院采用科研成果入股这一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有:(1)只有当科研成果的价值足够大,在企业中所占股份才能达到一定比例,电科院位才能获得公司决策管理的权力;(2)技术价值评估困难,公允的技术评估价值难以获得,因此科研成果所带来的直接效益无法准确预测。

三、科研成果的交易增值模式研究

1.电科院科技成果的转让。科研成果的交易可以通过出让、许可使用权等方式,从而实现科研成果的增值。权利人在技术型知识产权研发成功后可能由于不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权利人可以通过出售、租赁等方式实现技术型知识产权的价值。

电科院也在长期的工作中掌握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因此电科院可以在对科技成果的运营时通过借助签订、合同进行有偿转让,这是电科院将其所拥有的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资本通过许可证协议或合同转让等方式允许受让方使用该种无形资本的一种商业交易方式。在这一种模式下,电科院既获提升了社会知名度又得到了继续科研的资金支持,并且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题和困境得到了解决,实现了资源的最大优化率。而企业借助高校的科技成果改进技术,优化结构,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实现最大投资回报率和获取高额利润[4]。

电科院科技成果转让的优势体现在:(1)这种模式实现了技术成果创造与实施转化的分离,有利于研究创造者与实施产业化者分别发挥各自的优势。(2)交易程序较为简单,电科院与合作的企业只需就价格等相关事宜进行谈判,签署合同就完成了合作。(3)对电科院说,迅速获得现金收入,可以解决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小[5]。

电科院科技成果转让的问题主要是:(1)该技术成果往往只能有一个买主,这使得买家要支付较多的费用,但电科院所得价款却并不多。(2)科研机构的科研与市场实际需求不对口,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可能十分的复杂,其超出了电科院的科研能力。

2.电科院科技成果的许可使用。因为电科院掌握了大量科研成果,因此电科院可以继续对其所有的科研成果的所有权进行使用,同时授权许可其他企业在使用该专利技术。这种方式下科研成果所有权不转移,企业通过支付使用费获得科研成果使用权,高校通过收取使用费获得收益。

电科院科研成果租赁的优势在于:(1)实现了技术成果创造者与技术成果使用者的分离,更好地发挥创造者与使用者彼此的优势。(2)电科院可以向多人多次转移科研成果使用权,同时被许可人交付的科研成果使用费相对较低,而电科院的收费总量却较高,大大提高了双方合作的满意程度。

电科院科研成果租赁的所面临问题是:(1)如果过度许可他人使用技术成果,会造成高技术使用泛滥、被许可人生产的产品滞销。(2)另外,购买方在购买一些保密的科研成果时,必须要对该项技术有全免的了解以及详细的认识,才能够有效地对这些科研成果进行消化。

四、结论与建议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电科院可以通过使用其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独资创办企业,合办企业,科研成果入股,利用无形资产资本扩张等方式进行资本的运营,使电科院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得到增值。

参考文献

[1]左猛杰.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运营模式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0:28.

[2]朱双庆.技术入股型公司治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46-50.

[3]林东明.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运营模式的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14.

[4]安沛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10:34-36.

[5]孙守杰.江苏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方式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