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改革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改革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正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演示实验改革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进行研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改革 做法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实验是化学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正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演示实验的改革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进行研讨。

1.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的学生普遍感到化学“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化学实验教学还很缺乏,尤其是农村学校。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化学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的训练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可喜的是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点,所以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再次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且落到了实处。如国家花大力气为农村学校免费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和“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国家的重视程度我们有目共睹。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除了完成书本上指定的实验,还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实验,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化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容易接受。例如,在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食盐溶液、硝酸钾溶液均无色,可将食盐换成硫酸铜,硝酸钾换成高锰酸钾,这样就把原来的无色变成了鲜艳的蓝色和紫红色,便于学生观察试管底部是否有固体剩余,从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二氧化碳》一节中,讲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强调要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可以增加了两点:不可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灭火器中应用碳酸钠而不用石灰石。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在制法二氧化碳前,可先做三个小实验:⑴石灰石中注入稀盐酸,反应迅速,石灰石表面不断冒气泡;⑵石灰石中注入稀硫酸,开始时石灰石表面迅速放出气体,一会儿,气泡便停止产生;⑶碳酸钠溶液与盐酸混合,反应非常剧烈,瞬时就完成。三个小实验的演示,使学生对三个知识点的理解更容易、更透彻。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人们的许多化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的实验,可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停止加热,往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发现水又重新沸腾,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化学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在这里学习的就不仅是溶解放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的根本方法──实验。

化学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所以,实验教学不仅局限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肥皂水来鉴硬水和软水,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的内在联系,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3.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3.1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

案例: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前,可在黑板上列出观察的顺序提纲: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分别是什么?②反应的条件是什么?③反应中试管内物质的颜色有何变化?试管口有何现象?④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是怎样?由于学生在实验前明确了观察顺序和任务,所以实验时他们能够准确、全面地观察,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任务。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应当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即按照“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顺序观察:①反应前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②反应中的反应条件和伴随反应产生的现象;③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顺序和方法不仅能准确、全面地完成观察任务而且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观察中,要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3.2 要与学生紧密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演示实验本来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而且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

演示实验时还要注意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手操作,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还能加深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和细致入微的学习方法。

3.3 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笔者认为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念,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在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3.4 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活动探究、课外实验和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

4.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创新意识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