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长白山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工作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长白山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工作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民间文学是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人们可以从民间文学中窥见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高尔基说:如果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作,那就不可能知道劳动人民的真正历史。长白山民间故事,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长白山;民间故事

随着时代的变迁,长白山地区流传千百年的民间故事,也逐渐式微,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保护、抢救这些濒危的文化遗产,已经是摆在了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抚松县从上世纪50年,就涌现一批从事民间故事搜集整理的艺术工作者,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金乃祥、康庄、梁之等,他们的作品被结集《抚松人参故事选》正式出版。他们成为长白山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工作的开山鼻祖。而《抚松人参故事选》,也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范本,几十年来一直指导着长白山地区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工作。

民间故事流传于民间,靠口传心授来承传和传播。民间艺术工作者,要用笔记录下来,再用文字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对故事中的俚语、方言、白话和叙述习惯的表述,尽量忠实于讲述者原貌。纵观老一辈民间文学工作者的作品,提倡使用大白话,不加任何现代的修饰词语,满篇尽是长白山地区和山东的方言。像梁之的《小二姐上车》,金乃祥的《参姑》,康庄的《棒槌雀和赶山王》等,无不处处洋溢着芬芳的泥土味。但是,越是土的艺术,越是民族的艺术,也越是世界的艺术。长白山民间故事,在祖国的文学艺术宝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代又一代民间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长白山民间故事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王德富为代表的新一代长白山民间文艺工作者,在继承发扬前辈搜集整理民间故事的经验和技巧的同时,努力开创形成了具有当代特色的新民间故事的表现形式。新的表现形式,语言更加生动,既保留了故事中的民间白话、俚语、方言,又融入了现代的口语、时髦的词汇和对人物心理细致的描写。

加入新元素的民间故事,受到不同文化层次读者的欢迎,一时间使长白山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陆续出版了《长白山动植物故事》《长白山风物传说》《长白山奇观》《长白山民间故事》《抚松人参故事》《长白山谜与怪》等十几部长白山民间故事集。

随着对长白山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工作的深入,近年来有人提出了长白山民间故事枯竭论,理由是:长白山民间故事繁荣的春天已经过去,从事挖掘整理的民间文艺工作者的人数正在萎缩,一些民间故事家相继去世,传统的长白山民间故事趋于枯竭,新出现的故事,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算为长白山民间故事等。基于以上观点,笔者认为,长白山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远远不是几代人就能探究明白的。我们要对长白山文化心存敬畏之心,满腔热情地去探索、用感恩的心去发掘、用心灵去亲近,我们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诚然,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辛勤工作,长白山民间故事有很大一部分被搜集整理出来,但这不能代表全部,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而停留在原地。长白山绵延数百公里,长白山天池是三江的源头,浩瀚的原始森林、奔流的三江,其中有多少故事,多少传说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呢?作为新一代民间文艺工作者,要学习继承前人的经验和方法,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新路。现在不是说没有故事可搜集,而是看我们去不去搜集,看我们怎样搜集。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为使长白山民间故事得到进一步发掘整理,抢救保护濒临失传的珍贵文化遗产,应采取以下步骤:

一、组织民间文艺工作者,深入集镇、乡村,调查走访群众,组织召开座谈会,寻找民间故事家

这是一项细致艰苦的工作,调查者要有跑断腿,磨破嘴的精神,深入到每一个有人居住的村屯,进行拉网式调查,不放过任何线索,想方设法寻找会讲故事的人。必要时,要组织群众开座谈会,多接触群众,向他们讲明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和他们拉家常交朋友,分享他们人生的欢乐,分担他们人生的痛苦,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分子,使群众甘心乐意地帮助你。

二、确定目标,深入采访

找到了会讲故事的人,就要尽快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尽量不要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以保证故事的完整连续性。有条件的,可以安排讲述人到录音棚或宾馆讲。在采访过程中,除了笔录以外,最好还要进行DV全程摄录。不具备录像条件的,也要进行全程录音,使整个故事同时被不同的方法保存下来。采访结束后,对讲述人要支付一定的报酬。

三、进行整理

整理过程首先是对搜集人文学修养和文字功底的考验。一篇优秀的民间故事,除了故事本身情节曲折动人外,整理者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具有较高文学修养和文字功底的整理者,会用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描写,把一篇篇感人的故事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其次,整理者还有进行二次创作的义务和权力。由于故事讲述人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讲的故事有的会情节不连贯、前后矛盾,整理者就要根据故事的梗概,重新创作。当然,在二次创作的过程中,应努力保持故事的原貌。再次,民间故事的表现手段要与时俱进。笔者提出这个观点,并不是要全盘否定过去民间故事的语言结构、情节表现方式,而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总理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信息高度发达,人们的欣赏水平和欣赏习惯不断改变,审美要求不断提高。要求现代人的欣赏水平,停留在上世纪50年,显然不和时宜。如果再按过去的表现手段整理民间故事,可想而知会有多大的读者市场。因此,我们要在故事的表现手法上,语言的构架上,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细节的描写上进行必要的创新,以适应现代人的阅读欣赏习惯。笔者被收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长白山民间故事》中的《巨蛇护参》和《焉吧张一天仨熊》两篇故事,均采用全新的表现方法,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充分而细腻的描写,对长白山夏季、冬季的自然景观进行白描处理,对故事情节的安排,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适用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语言的运用上,兼传统而创新,力求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活泼生动。第四,注意发现培养新的民间故事家。长白山民间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是靠口传心授来承传。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劳动人民根据身边发生的事情,创作出许许多多曲折感人的故事,经过代代相传,流传到了今天,传承人就是故事家。随着岁月的流逝,老一代的故事家逐渐告别人世,传承人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这就要求民间文艺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同时,注意发现培养新兴起的故事家,这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需要。

搜集整理民间故事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长白山文化得到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世人,从不同的层面认识了解长白山民间故事的魅力,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搜集整理完,要与读者见面,这就需要资金的支持,解决的办法,一靠市场运作,二靠政府投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我们应乘此东风,积极向政府争取资金的支持力度,把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保护好并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