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球新认知(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球运动相比上个世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迎来了新的技术趋势、新的赛前训练方法、新的心理调节方式。过去很多流行的东西放在现在这个时代已变得不再实用。为此,我们将分上下两期为大家详细介绍当今网球运动中,关于技术、训练、恢复、心理等诸多方面的新认知,上半部分将围绕着网球技术展开。
发球节奏从123模式向12模式变化
学习发球动作时,很多人会采取“一,持球手抛球,持拍手画圆弧引拍;二,把球拍扛起;三,挥拍击球”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123节奏模式来进行发球。这种发球的动作顺畅,置于如今来看也算不上错误。
然而,近来不少世界一流选手的发球节奏都转变为“一,球拍直接后引扛起;二,挥拍击球”的12模式。相比原来的画圆弧引拍,省略了从腰部以下向上引拍的过程。减少这一动作环节,可以有效地防止击球时间上的误差,比如极度紧张或者处于疲劳状态时,引拍速度很容易发生或快或慢的变化,这时如果你采用的是12模式,发球失误很可能会相应减少。再者,节奏变为12模式并不会影响发球的速度和威力。罗迪克就是12模式的代表性选手,而他也是一位众所周知的发球好手。
抛球位置不是正上方,而是斜前方
对于很多人来说,发球的关键是抛球,这体现了抛球环节的重要性。要是向自己身体的正上方抛球的话,往往会导致身体往后倒,抛出去的球也经常发生过后的现象。其结果是击球点靠后,在重心没有移动的情况下击球。因此,正确的抛球并不在身体的正上方,而是在身体的斜前上方。究竟要有多前,要有多斜,这要根据个人的不同身体条件来确定,标准是发球后身体可以自然地进入场地范围内。要是抛至正上方击球点靠后,身体不仅进入不了场地,反而会向后倒,这对发球效果和下一拍的击球都是不利的。
发球挥拍,理解内旋动作很重要
最近对发球技术的分析中频繁地提到小臂手腕从内侧往外翻的动作,也叫做“内旋动作”。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对这一动作的认识有所偏差。看_世界一流选手的发球动作图片,从引拍至击球,然后做随球动作,手腕的确是在内旋。但要是“内旋”的想法过早出现,会使得我们忽视发球里最基本的鞭打动作环节,不能很好地传导力量。
小臂手腕的内旋,其实在采用正确握法(大陆式握拍)的情况下,击球扎实的时候会自然形成。也就是流畅地进行挥拍,自然会产生小臂手腕内旋的效果,而不是故意做出来的。其实职业球员的内旋动作是击球后放松的很好证明,因为他们不是在有意地内旋,而是球拍的重量和手腕的柔和造成的。所以在发球时,不要持有过强的内旋意识。
过分的动作起反效果
直接上引球拍发球时不少人觉得,把腰部向前顶出或者上身向后倾的话会更有威力。其实不然,腰部只有在发球动作中很好地支撑上身,力量才能更好地传递。
过分顶出腰部或上身后倾,反而会对挥拍起到阻碍作用。因为对一般人而言,下半身、躯干没有经过相应的肌肉力量训练的情况下,多余动作反倒会成为身体的负担。连费德勒那样的选手发球动作中顶出腰部、上身后倾的动作成分也很少。发球被称为网球技术中最难的一项,也正因为这样,动作应该尽量做得简单一些。
正确采用雨刷式随挥,可增强球速和旋转
“要打上旋球的话,从下往上挥动球拍就可以了”,很多业余爱好者长时间以来都有这种错误想法。但实际上,击球后的挥拍方向不应是朝上的,而应是横向的。这才是现在打上旋球的普遍方法,叫做雨刷式随挥。大家可以把拍头想象成太阳,随挥过程要划过一个从东升到西落的轨迹。好好观察大部分职业选手正手上旋球的击球结束动作,握拍手是结束在非持拍手的肘关节附近。而向上挥拍击球的话,手腕则会在脸部附近结束。
往上挥拍确实可以增强旋转,不过在旋转增加的同时,你的球速却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速度越来越快的现代网球运动中,这样的打法很难取得最佳的效果。现代网球运动在底线相持中,需要的是既有速度又有旋转还有深度的击球。雨刷式随挥正是一种能够达到上述效果的击球方式,它不仅加入了旋转,而且使得力量更容易传导,保证挥拍的加速度。
垫步不是跳起,而是自然状态
对方击球以前进行一次分腿垫步是网球里的基础动作。分腿垫步是一种不论面对哪个方向的来球,都能尽快启动的中性步伐方式。然而有一些人误认为分腿垫步是“大幅度往上跳”。看职业球员的分腿垫步连拍图片会发现,他们的脚的确是离地了,但我们不应该把这个动作理解为跳跃,而应该看做一次起心的过程,为下一步的启动做准备。
有些教练会这样说:“上网时前进几步之后要停下来,跳起来做分腿垫步。”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理解,分腿垫步其实是把两脚适当分开,向任何方向启动做中性的准备动作,并不是要跳起。分腿垫步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动作,而是一连串动作中的开端动作罢了。
想想在足球比赛中罚点球时的情景。守门员为了应付任何方向的来球,也会做一个类似网球当中分腿垫步的动作。他们也不是跳起来,然后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
应付有难度的球,两脚站位可以不扎实
对于网球初学者来说,最开始的时候学习侧身关闭式站位,重心边向前移动边挥拍的击球动作会比较多。这是为了掌握基本的击球动作和感觉。但是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需要掌握半开放式和开放式站位,利用身体的转动来击球。
当然在站位扎实的状态下击球是最好不过的,不过在比赛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教练送给你的球一般比较容易打,有充足的时间让你侧身击球。但要是一些比较远的球,想要有充足时间侧身就不太可能了,这些时候开放式击球反而会变得更加方便。需要大幅度左右移动时,采用开放式站位能尽快追到球,并且在打完之后也能更快地回到底线中央。所以,不要总想着“底线击球必须要侧身,两脚站位不稳是不行的”,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想法会耽误你追赶球的速度,而且会使得挥拍动作不顺畅。
横放或斜放支撑脚,重心移动更顺畅
面对正手方向来球,应该把支撑体重的右脚放在什么地方呢?大部分的人会认为要把它放在身体的_后边。这是因为大家觉得这样的话,重心可从后向前移动,击球力量会更大。
但实际上把支撑脚后撤一步,重心是不容易向前脚移动的。把非支撑脚向前迈一步的做法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没有向前迈一步的时间,后撤一步的做法会造成重心始终落在支撑脚上击球的困境。那么,面对这种受到压迫的情况怎么办才好呢?答案是“把支撑脚横放或者斜放”,然后再向非支撑脚移动重心,这样可以使得重心的移动更加充分。职业球员能够连续打出攻击性的球,就是因为他们在把支撑脚横放或者斜放,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动作。
关于重心移动产生这样的误解可能是因为把支撑脚理解为“后脚”的关系。很多人觉得“后脚”就应该向后迈,实际上支撑脚并不总是“后脚”,在无法向前迈步侧身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树立“横放或者斜放支撑脚”的观念。
立起球拍引拍,打之前再向下挥
现在一流职业选手的正手击球,向后引拍时球拍都是立起来的。这样的引拍给予手腕的负担轻,而且从这种状态再把球拍往下挥,挥击可以既有力道又容易控制。
以前关于引拍有好几种说法。比如说引拍时双手像“八”字一样打开;要根据来球的高度在击球高度引拍;球拍面略高于拍柄等。很早以前的木制球拍可能用上所述方法来打,比较容易击球。但现在截然不同了,弯曲手腕把球拍立起来引拍成了一种主流。这样球拍的重量不再是球员手部的负担,可以在放松的状态下完成引拍。
切削是用拍面迎击球,随后推送出去
一说到切削球,很多人都会认为是把拍面由上往下切,或者利用手腕让球拍在网球下面滑动。这样切削的话打出来的球确实带有下旋,但回球会往上飘,球落地后没有很好的前冲力。
切削时,要打出更加平直的轨迹,使得球落地后向前冲的话,用类似平击球的拍面角度来击球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注意职业球员的切削球,击球瞬间拍面几乎是与地面垂直的。如果只看击球瞬间的图片,你甚至会觉得很难想象他们是在切削。
另外,要加强切削球的旋转,准备动作时要把球拍面引至脸部的侧面,击球后应该边推送边稍微向下挥拍。不要过多考虑手腕从上往下的动作,用触球后推送远一些的感觉来挥拍,才能打出更有威胁的切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