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肝论治人体多系统疾病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肝论治人体多系统疾病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36400江西省上高县中医院

摘 要 肝为五脏之一,体阴而用阳,具有主疏泄、主藏血的作用。特别是主疏泄作用对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肝之经脉与人体各部分也有密切联系,肝脏病变会影响个个系统的功能从而引起各个系统的疾病。下面就近10年来论述肝与各个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的文章综述如下。

关键词 从肝论治 中医疗法 多系统 综述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11.007

泌尿生殖系统

功能障碍(ED):林强【sup】[1]【/sup】等认为肝失疏泄是ED的主要病机之一,肝的气机阻滞,失其调畅通达之性,导致“肝气弱”而达不到“肝气至”,产生ED,其中情志不遂是导致肝郁的主因。同时从发病学理论上看,肝郁既是ED的发病原因,又是ED病后病理变化的结果,临床上ED患者的病因病机总结为“因郁致痿,因痿致郁”,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机越趋复杂,治疗越显困难。治疗上,以疏肝解郁为主,同时针对具体的病机进行辨证分型治疗:①肝气郁结型(51例):患者的症状除ED外大多伴有忧虑、抑郁、胸闷、失眠、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以疏肝解郁为治则,予以自拟“疏肝振痿汤”,本方以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养血柔肝,然后再配合一些活血化瘀药物,如桃仁,佐以可镇静安神的龙骨、牡蛎、藿香、茴香等,对于兴奋功能衰退的性神经也可以加强疗效。②气结血瘀型(21例):由于肝郁造成气结血瘀者,症见口苦,胸胁满闷,少腹刺痛,舌质紫暗,苔薄,脉涩。以疏肝通络为治则,予以自拟“通络振痿汤”,本方以血府逐瘀汤为主行气活血,配以元胡、川楝子、蜈蚣增强疏肝通络之力。③肝胆湿热型(29例):烦躁易怒,且性器官易亢奋,但随即痿软,多见舌苔厚腻、面色潮红、口苦、心悸。以清泄肝火为治则,予以自拟“清肝振痿汤”,本方用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配以丹皮、钩藤以平肝潜阳,再以知母、黄柏清利肝胆湿热。④肝肾亏虚型(19例):由于体弱多病或房劳过度,多手足无力且冰冷、腰酸、尿频、头晕目眩等。以调养肝肾为治则,自拟“调肝益肾振痿汤”,本方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配以菟丝子、枸杞子、女贞子、巴戟天、仙灵脾等药物增强滋养肝肾之力。日1剂,分2次服。同时设立对照组,予以补肾壮阳中成药男宝胶囊,3粒,2次/日。结果:肝气郁结型总有效率为94.1%,气结血瘀型总有效率为85.7%,肝胆湿热型总有效率为89.6%,肝肾亏虚型总有效率为68.4%。治疗效果以肝气郁结型为好,肝肾亏虚型较差。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前列腺炎:罗文利【sup】[2]【/sup】根据“足厥阴肝经布两胁,抵少腹而络阴器”经络走向,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宜从肝论治,肝喜调达而主疏泄,情志抑郁或忿怒,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久而血瘀,造成肝经气血瘀闭,腹气不通,从而引起少腹及会坠胀不适或刺痛、舌质紫暗有瘀点、脉弦涩等气滞血瘀之症,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方选疏肝活血汤化裁治之。瘀血与慢性前列腺炎密不可分。瘀血既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产物,又是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因素之一,瘀血贯穿慢性前列腺炎过程的始终。分型治疗:①气滞血瘀型: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方选疏肝活血汤加减。②肝经湿热型:治以清肝利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③寒滞肝脉型:治以暖肝散寒,活血通络,方选暖肝煎加减。治疗结果,在4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治愈28例(60.9%),有效16例(34.8%),无效2例(4.3%),总有效率95.7%。

神经系统

偏头痛:柳素珍【sup】[3]【/sup】等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藏血,性喜条达。如久病肝血不足,血虚生热,火动风生,风火上扰清窍,导致经脉阻滞,精血内痹,发为头痛,故在辨证、立法及用药上,多从肝入手。方用四物汤滋肝养血,加夏枯草、草决明、钩藤平熄肝风;延胡索与丹参活血通络止痛;细辛芳香通窍止痛,虽其气味辛散,但与补血养阴之四物汤同用,并无耗血损阴之弊;白芷伍钩藤以疏风宁静清空。诸药合用,可使阴血足,肝木滋,清阳升,经脉通,头痛自可消除。治疗56例显效3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

面肌痉挛:李少松【sup】[4]【/sup】 基于《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理论,认为抽搐乃风动,而风动与肝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肝主筋,为风木之脏。不管是由于情志过极、思虑太过、患食膏粱厚味等因素,导致肝郁化火生风,痰热阻滞经络而动风所致的实风;还是由于久病体弱、中年以后肝肾渐亏,或长期从事文案工作(尤其长期在电脑前工作者),致使肝肾亏损,阴血内耗而致的虚风,均可导致筋脉不能自持,随风而动,出现面部抽搐之症,辨证分2型治疗。①肝阳化风型:多见于情志过极、思虑太过、悠食膏粱厚味等因素,导致肝郁化火生风,痰热阻滞经络而动风,主要表现为面部抽搐,部位可双侧面部游走,抽搐时间短,但发作频繁,情绪紧张、睡眠减少或饮用茶、咖啡等均可加重发作。伴有口苦咽干,便干溺赤,舌红、苔黄,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平肝潜阳熄风,方用丹桅逍遥散加减。处方:牡丹皮、甘草、薄荷、桅子、半夏各10g,柴胡、当归、白芍、白术各15g,生龙骨、生牡蜘、炒酸枣仁各20g,黄连8g。②阴虚风动型:多见于久病体弱,或中年以后肝肾渐亏,致使肝肾亏损,阴血内耗,虚风内动。主要表现为面部抽搐,抽搐幅度小,发作后持续时间长,多在劳累后发作频繁,伴有神疲乏力,眩晕,心悸,健忘,舌红、苔薄白,或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熄风,濡养筋脉,方用大定风珠加减。处方:生地黄、五味子、麦冬、全蝎各10g,白芍24g,生龟板、生牡蛎、生鳌甲、炙甘草15g,天麻12g。每天1剂,水煎至300ml,分2次服。结果:治愈10例,显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

中风失语:程怀庆【sup】[5]【/sup】根据《灵枢・经脉》篇云:“肝是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从毛之际,循足跗上廉……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认为中风病机虽为风、火、痰、瘀之说。但程氏认为其均可从肝失疏泄,气血升降逆乱解释。肝失疏泄,致气血升降逆乱严重,气血津液运行不循常道,或滞留(脑梗死)、或充溢(脑出血)于神明之腑,形成痰饮、瘀血、气滞。其闭塞络窍,故中风病起病急,且以神识昏蒙,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痰、瘀、气滞皆可化火,故发病后2~3天渐有火象,这就是中风病患者痰、火、辨、滞等诸邪并至的道理。所以,治疗中风失语重在疏肝,使气血调畅。用此理论治疗中风失语取得较好疗效。

失眠:戴心发【sup】[6]【/sup】根据《素问・五脏生成论》曰:“故人卧,血归于肝,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王冰注曰:“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等,认为睡眠的昼夜节律与肝有关系,睡眠节律性的调控,是通过肝藏血来完成的。肝通过“藏血”的生理功能来调节各脏腑组织器官血流量而起到对睡眠的调节作用。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为疏肝、清肝、养肝三法,治疗失眠取得较好疗效。

血管性痴呆:黄立武【sup】[7]【/sup】等肝脏在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肝的生理功能失常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因素。肝血亏虚、肝阴不足,痰瘀阻窍,脑脉失养,灵机失用是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因病机之一。肝病致呆的具体机理是:①肝血亏虚,肝失藏血,脑血供应不足,或肝血不能化生肾精以上充脑髓而脑神失养;②肝阴血不足,脉络不充,可导致脉络涸涩,血行涩滞而产生瘀血,此外,阴虚阳亢,虚火内生亦可灼血成瘀,瘀血阻窍则脑髓失养;③肝失藏血和疏泄,致使血瘀、痰闭,气血运行不畅,而脑络闭阻,脑髓失养。脑髓不足,脑神失养,发为痴呆。针对上述机理,故对血管性痴呆可采用滋肝养血、活血通络、醒脑开窍法来治疗。根据以上认识,黄氏曾作了一次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养肝活血开窍中药复方具有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力、能正向调节痴呆大鼠海马区神经递质长时程增强的作用,提示养肝活血开窍法对血管性痴呆有治疗作用,说明血管性痴呆从肝论治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妇科疾病

经、带、胎、产等:付思平【sup】[8]【/sup】根据女子“以肝为先天”,中医妇科理论的依据,治疗妇科疾病从肝入手。①直接调肝法:肝脏本身的功能失常,直接用调肝法。适用于肝气郁结患者,郁结与疏散相对而言,郁者宜疏,结者宜散,代表方为逍遥散。②间接调肝法:由于肝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其他脏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在治疗上应根据相关脏腑的性质、特点及肝脏的相互生克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又兼及次要矛盾,从而最终达到治疗肝经病变的目的。根据此理论治疗妇科疾病效果较好。

多囊卵巢综合征:张玉珍【sup】[9]【/sup】等根据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认为本病属祖国医学“月经后期”、“经量过少”、“闭经”、“不孕”等范畴。以往的中医药学者多在“肾主生殖”理论指导下,根据病理形态学特征为双侧卵巢增大、卵巢包膜增厚色白、无成熟卵泡及一些患者存在体胖等特点,从肾虚痰湿论治,也取得了一定疗效。张玉珍教授从事不孕症研究多年,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感悟认为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除与肾虚痰湿有关外,不可忽视肝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张玉珍教授认为,青春期(16~19岁)患者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占有相当比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与肝郁、肝火或肝火夹湿关系密切;以疏肝泻火为原则,辅以清利湿热为主, 经过多年的临证揣悟,总结出临床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加减龙胆泻肝汤。该方由龙胆草、黄芩、山栀、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丹皮、夏枯草等药物组成。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能上清肝经实火,兼可下泻肝胆湿热;黄芩、栀子、夏枯草三药苦寒,归肝胆三焦经,清热泻火;柴胡既可疏肝,又可引诸药直达病所;泽泻、车前子淡渗利湿,则湿热、实火从小便而去;当归、生地养阴补血,使肝有所藏。诸药相合,肝火得清,肝气得疏,肝体得补,肝气畅达血脉流通,经调子嗣。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效。

消化系统

胃痛:王远芳【sup】[10]【/sup】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木郁发之,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沈氏尊生书》:“胃痛,邪干于胃脘痛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血证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难免。”认为肝木相乘乃胃痛发生的主要病机。治以疏肝和胃为大法,顺应胃腑喜润恶躁、其气以通降下行为顺的特性辨证施治。在气者,为肝胃气滞,喜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及血者,乃肝郁血瘀,善用失笑散、金铃子散合方;化火者,系肝火犯胃,用景岳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味;伤阴者,肝胃阴亏证多见,用一贯煎、益胃汤化裁,再辅以调情志,节饮食,适寒温,获效甚佳。

小儿绿脓样便泄泻:孙华山【sup】[11]【/sup】认为 泄泻一证,标在胃肠,其本多样,就小儿绿脓便泄泻而言,其本应责于肝胆。幼儿为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气血旺盛,如草木逢春,而肝应春时,以行春令,肝气升腾。肝主疏泄,亦主藏血,为气血运行之枢纽。肝气正常,气血畅通,五脏安和。若肝失疏泄,升发太过,气血逆乱,脏器乃伤。幼儿时期,肝气本旺,易疏泄太过,引动肝风,如高热惊厥、痉挛抽搐、暴咳呕哕、泄泻等。若肝风客于肠道,受盛传导失职,清浊下注,泄泻病生。肝色主青,青绿本一,自可见绿脓色黏液样粪便。治以疏泄肝风,平抑肝胆,固涩肠道。若他法治之,如淡渗则无湿可利;升提会引风邪上扰;清凉有伐脾胃之忌;燥脾温肾则不相及;一味固涩必会骤增胀满,甚则抽搐惊厥。临床上应辨证求因,因在肝胆,应从肝论治。药选天麻、防风、藁本、葛根、白芍等以疏泄肝风;煅石决明、醋炒槐花、黄连等平抑肝胆;鸡内金、赤石脂、禹余粮等兼以固涩,病本以除,泄泻自可痊愈。应注意药量依证而设,中病即止不可过之。用此法治疗200例有效率100%。

呼吸系统

哮喘:张天嵩【sup】[12]【/sup】等认为现代医学所说的心理因素诱发的哮喘,多与祖国医学肝的功能失调所造成的哮喘颇为相似。盖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忧思郁怒等精神刺激均可致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机体水谷精微、津液的升降出入运动迟缓,从而湿聚成痰,如王孟英所言:“怒木直升,枢机窒塞,水饮入胃,凝结为痰”,痰阻气道,发为哮喘。肝主左升,肺主右降,共同调节气机升降出入运动,若“左升太过,右降无权”则为哮喘。气滞则血行不畅,血瘀阻肺,成为哮喘加重因素;肝郁日久化火,循经上扰犯肺;下灼伤肝肾之阴,致肝阳上亢逆肺等均可致哮喘。临床上,宜治肝为主,采用疏肝、清肝、养肝等法配合宣肺、肃肺、敛肺、平喘等治肺法,并给予必要的心理疗法,可获良效。吴银根【sup】[13]【/sup】认为哮证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而其制在肝。临床上,哮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来去迅速,呈明显的发作性,这符合风“善行而数变”的特性。五脏之中,惟有肝木与风气相通,肝主气机,又主一身之筋脉,肝气横逆,经脉劲急,若逆而上行,引动“膈上宿痰”,痰气交阻,可导致哮喘发作;当肝木平,内风熄,肝脏重司疏畅条达之职时,则哮喘发作停止。此论一出,令入耳目一新。临证之时,在辨证处方的基础上常加入僵蚕、蜈蚣、全蝎、土鳖虫、地龙等虫类药物,取其走肝经,平肝木,入络搜风,从而缓解筋脉的拘急。上述药物效专力宏,然毒性较大,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以防中毒,吴教授的临床常用药剂量为蜈蚣2条,全蝎、土鳖虫3g,僵蚕、地龙6~10g,对某些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哮喘,常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咳嗽:傅坤生【sup】[14]【/sup】根据《灵枢・经络》篇谓“:肝足厥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认为肝与肺在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上都会相互影响。从生理上来说,肺位居上焦,为阳中之阴脏,其气主肃降;肝位于中焦,为阴中之阳脏,其气升发。肝气的疏泄正常依赖于肺气的肃降;同时肺气的肃降正常也有助于肝气的疏泄。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主升发,肺主肃降,是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倘若升降失调,气机逆乱,气血受其干扰,津液疏布受其影响,必致咳嗽,肝的生理功能失常,如肝经郁火,上熏于肺;肝火旺盛,木火刑金;肝阴亏虚,肝阳上亢;肝气郁结等均会导致肺气失宣,进而出现咳嗽等症状。相反,肺失肃降,热邪内盛,亦可影响肝的疏泄,致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会出现胸胁胀满等症。若邪入肺经,肺经经气不利,则影响肝的气血运行,邪亦可由肺经传至肝经,或邪入肝经,肝气郁结,均可导致肝失疏泄,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咳。根据肺与肝的密切关系,对于久咳的病人,不见咳止咳,在辨证的基础上采用养肝、疏肝、柔肝、泻肝等方法进行治疗,常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心绞痛

心肝两脏五行上相互影响肝属木,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属火,火由木生,故心为子脏。若肝病及心,即是母病及子;若心病及肝,即是子病及母。临床上常见情绪因素导致肝失疏泄而诱发心绞痛发作,即为母病及子。心藏神,肝藏魂,心肝两脏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情志活动。反之,情志活动失常亦可影响心肝两脏而致病。《杂病源流犀浊心病源流》说:“七情之由作心痛”,“七情除喜之气能散外,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说明内伤七情可以引起胸痹心痛。郑献敏【sup】[15]【/sup】用柴胡疏肝散重用芍药治疗自发性心绞痛30例(柴胡8g,赤芍60g,白芍20g,川芎10g,木香8g,枳壳10g,甘草6g)。对照组口服消心痛片5mg,每日3次。观察15天后,结果:两组心绞痛与心电图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肥 胖

元鲁光【sup】[16]【/sup】等根据《读医随笔》指出: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若肝调畅气机的功能失调,就会出现气滞现象,引起水湿气化不利,产生痰湿,形成肥胖。认为肝之疏泄是脾胃气机调畅的重要条件,即木得土而达。若肝失条达,不但不能资助脾胃运化,反过于亢奋而横犯脾土,即木旺乘土,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液停留,遂化湿生痰而为病。肝失调达,也能因生发不足,即木不疏土,使脾胃之气升降无度,健运失常,水谷不化,水湿停聚生痰生湿,痰湿流注肌肤形成肥胖。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寄元阴、元阳。肝与肾二者同属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精不足可导致肝阴不足,同样肝阴不足亦可引起肾精亏虚,肝火旺亦可以下劫肾阴,呈现肾阴不足,久病阴亏及阳,肾阳虚脾阳亦不足,蒸化水谷障碍,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成痰浊。另肾阴阳两亏,肾主水功能障碍,膀胱气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水液积聚,痰浊水湿留溢肌肤亦可发为肥胖。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肥胖分为肝郁气滞、肝火旺盛、肝脾不调、肝肾阴虚4型。分别用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逍遥散加减、一贯煎和六味地黄丸加减,取得满意疗效。

结 语

肝脏生理病理与各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肝经病变会影响到各个系统,对于各系统的疑难病症应想到肝经病变,从肝论治,从文献上看很多系统的疑难疾病都有从肝论治的报道,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报道的量少,缺乏完善的系统的理论论述。今后应从肝脏与各系统疾病之间的病机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林强,韩崇伟.从肝论治功能障碍120例疗效观察.中国男科学杂志[J],2008,22(1):51-53.

2 罗文利.从肝论治慢性前列腺炎46例.中医杂志[J],2007,48(1):58.

3 柳素珍,张银展,鲍丽霞.偏头痛从肝论治56例.河南中医[J],1999,19(2):40-41.

4 李少松.从肝论治面肌抽搐20例.新中医[J],2008,40(1):68.

5 程怀庆.从肝论治中风失语理论与临床.中医药学报[J],1997,5:4-5.

6 戴心发.失眠从肝论治的体会.四川中医[J],2008,26(2):30-31.

7 黄立武,李忠,冯军.血管性痴呆从肝论治初探.广西中医学院报[J],2003,6(3):5-7.

8 付思平.从肝论治妇科病临床体会.四川中医[J],2008,26(1):22-23.

9 桑霞,张玉珍.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从肝论治体会.湖南中医杂志[J],2008,24(1):51-52.

10 孙秋凌,周鸣声,吴惠兰,等.从肝论治胃痛经验.湖北中医杂志[J],2008,30(1):30.

11 孙华山.从肝论治小儿绿脓样便泄泻200例.中医儿科杂志[J],2008,4(1):34-35.

12 张天嵩,韩镭.哮喘从肝论治体会.河南中医[J],1999,19(1):24.

13 倪伟.吴银根教授治疗哮喘经验点滴.江苏中医[J],2001,22(3):9.

14 胡子毅,叶菁,胡亮明.小议久咳从肝论治.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1):81-82.

15 郑献敏.柴胡疏肝散重用芍药治疗自发性心绞痛30例[J].河北中医,2000,22(10):770.

16 刘晓娟,甘洪桥,牛仁秀.从肝论治肥胖症一得.河南中医,2008,28(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