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规律和本质上切准素质教育脉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规律和本质上切准素质教育脉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考作为社会区分人才、进阶学习越来越重要的标准,愈发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重视。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高考的激烈竞争下夺得人生发展的先机,不少人急功近利、赶抢进度,甚至停课搞起所谓的“学考会战”,延长教学时间、占用晚间时间和节假日来组织教学,严重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规律,更与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背道而驰。本文提出要切准素质教育要求,合理进行师资配置;把握学生身心特点,深入分层分类教学;针对传统评价漏洞,综合实施素质评价,从而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效益。

【关键词】师资配置;分层分类;素|评价;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131-02

随着高考作为社会区分人才、进阶学习越来越重要的标准,愈发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重视。不少人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高考的激烈竞争下抢得人生发展的先机,常常急功近利、赶抢进度,甚至停课搞起所谓的“学考会战”,延长教学时间、占用晚间时间和节假日来组织教学,严重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规律,更与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背道而驰。为此,浙江省教育厅专门下发了《关于纠正部分普通高中学校违背教育规律和教学要求错误做法的通知》,对这一类违规行为进行了专门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进一步消除这些有违教育本质规律的做法,浙江省又再次出台了《浙江省深化高效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再次调整了高效考试招生的相关制度。依托这一现行制度,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依据素质教育要求,合理进行师资配置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主力军;素质教育要深化,教师仍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唯有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专业发展水平优异的教师队伍,普通高中的素质教育才能不断向前迈进。

1. 平均分配师资,做到师资力量均衡化

素质教育并不是要培养哪一种类型的专门性人才,而是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与提升。而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发起者与实施者,是与学生进行深入接触的对象,对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很多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上本率,常常将学生分列为不同的层次,并配置不同层级的教师进行教学,进行好中选优,为刷高考成绩的数据打破师资配置的均衡化要求。事实上,这样的配置方式一方面为优等生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基础,但对于更多的学生而言,却没有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这样的方式,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对象,更处于主体地位。兴办教育、学校办学的原则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中得到应有的锻炼与发展。因此,学校应该对师资力量进行平均分配,避免人为划分的快慢班、重点班的出现,而要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原则。

2. 强化师资培训,做到师资力量共发展

本次“招生制度改革”中考试的项目课程并没有发生变化,仍旧执行“3+综合”的模式。这一模式决定了,学校切不可仅仅关注3门基本课程的教学,而要将更多的视域拓展到其他学科上。因此,学校对于教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发展上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基本课程,而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培训力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今高考方案下的素质教育决定了高中所有学科中,并不存在传统理念下的“主科”“副科”之分,每一门课程都是学生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每一位学科的老师都可能成为学生素质发展道路上的“伯乐”。只有不断深化每一位教师的业务素质,才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多提供一条康庄大道。

二、把握学生身心特点,深入分层分类教学

经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学生之间在认知能力、思考方式中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教学是契合素质发展规律的。这与人为划分重点班、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是在尊重学生人格下,对学生思维、认知等不同特点作出的合理反应。

1. 中心不变:夯实基础学科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原则,不管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如何,一些基础性课程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与他人交流、适应社会所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进行分层分类的教学中,教师切不可将基础性学科的地位作任何改变。从学生高考实施方案中来看,“3”的课程设置仍旧占据着60%的比重。因此,我们在高中学科中务必强化语数英学科的综合教学,只有深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紧扣不同学科的本质属性展开教学,学生才能真正顺应学科规律,达成课程标准所实施的高度,从而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奠定基础。

2. 彰显意愿:突出自选学科

在《浙江省深化高效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解读》的第七项中明确指出:选考3门是学生自主选择,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指向和学业特长。之所以选择这样的选材模式,就是打破“语数英”学科垄断的局面,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与余地。这种基于人文关怀下的方式,不仅尊重了生命个体自身的认知意蕴,同时也是坚守素质教育的最好方式。

这样的模式决定了高中办学必须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意愿,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认知取向进行合理分类,并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在参与学习的热情上得到了根本性的保障,同时由于他们自身的认知兴趣得到充分的尊重,更便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认知,对实施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针对传统评价漏洞,综合实施素质评价

论及教育,我们往往考虑到的是实施教育的环境与氛围、策略和方法,而对于另一个重要的维度却涉及甚少,那就是素质教育的评价与引领。可以说,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维度所在,公平、绿色的评价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指明方向、夯实过程的作用。尤其是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普通高中的素质教育将以怎样的姿态和方式进行,这对于每个学生整体性素质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不以分数论英雄,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必须要明确,教育教学的成效、学生的整体性发展绝不是以分数的方式加以呈现的。虽然,当下的高考模式依然是分数作为选拔学生的重要标准。但我们必须要指出这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标准。因此,对于学生整体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就不能将分数视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评价的实施本身就是一门复杂而专业的科学。而对于普通高中而言,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评价的实施主体,要从传统教学中教师评价、考试评价的窠臼中抽身出来,将评价的权利从教师逐步辐射到学生自身、家长手中,从而丰富评价的主体;其次,就是评价的关注维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我们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果,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方法的运用、态度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却很少问津。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尝试改变,逐步从“重结果轻过程”的尴尬中走出来,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因此,要想真正地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就不能将分数视为评价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而要在实施多元化评价主体、关注学业过程的方式中,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整体性效果。

2. 加强综合性评价,实践评价维度的立体化

随着高考方案的不断改革,我们课程设置不能仅仅局限在固有的学科上,而要以整体性融入的视角来关注学生所有课程的学习。这与传统教学就单一方面的认知效果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的高中教育不是某一类型的专业学校,不以培养某一类专门型的人才服务,综合性素质教育的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和愿景。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就单一学科、单一层面进行评价的方式,而要从综合统筹的视角出发,可以在纳入分数发展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多种方式构建成为一个相对完整、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体系,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深入有效的评价。

这里必须要强调一点,评价的价值并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结果进行高下优劣的评判,还应承载引导的巨大价值。有着怎样的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切不可忽略评价的导向性作用,在两者不误的情况下,真正发挥评价的效用。

总而言之,《浙江省深化高效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实施中,对于我们高中的素质教育发展提出了全新的发展要求,但只要我们紧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研读改革方案的精神、把握素|教育的本质,就一定可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