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探究需要培养问题意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探究需要培养问题意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课标也指出:“科学探究大体包括的要素:提出和聚焦问题、……表达与交流。”可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问题意识在探究过程中的重要性。但纵观现在科学课堂探究过程的问题总是由教师提出,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了,也就缺乏问题意识。造成学生不敢问、不会问、无机会问、无疑可问。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提供课堂空间让学生会问

学生发现问题需要观察、思考、讨论,而这些需要课堂时间和空间,教师要把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不能一味把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而应当留下发现问题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寻找、发现问题,在探究前让学生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问。不能掌控着课堂话语权,把学生变成问答机器。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搭建平台,借助课件、实物等方法让学生产生疑问。例如,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一)》一课,笔者先让学生把上一节课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拿出来,试一试能吸起多少枚大头针,并汇报各自吸起大头针的数量,观察各组汇报的数量,发现吸起大头针的数量不同,笔者马上要求学生针对这一现象,提出问题。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有的问“为什么有的吸得多有的吸得少”;有的问“磁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等等有趣而紧扣探究主题的问题。这正是因为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充分探究,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收集到丰富而真实的事实,让他们能够紧紧围绕课堂目标学会提问。使学生的思维有方向,探索有目标,问题指向性明确,懂得怎么问,才能学会问。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善问

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科学世界问题无穷尽,课堂上围绕一个课题的问题也是纷繁复杂的,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怪”问题,可能偏离课堂教学探究的主题。毕竟课堂只有40分钟,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解释问题的本质,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小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提出问题,大多不能切中关键,所提的问题通常较零散,需要教师善于引导筛选出关键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还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学会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自行提出问题,集中筛选和优化从问题情境中发现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使学生善于提问。例如,教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上课前,笔者先到校园拍摄生长在墙角、墙头的一些植物相片,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植物生长在哪里,它们和其他植物生长的地方一样吗?看到这个现象你想到什么问题?由于这是学生们身边常见的现象,就发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当教师把这种生活中常见,而平时他们并没有关注到的事物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觉得:咦,我怎么没注意到呢?一下就把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出来了。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马上提出:“这些植物为什么会生长在墙上?是谁把种子种在上面呢?”“这些植物的种子为什么会到墙上呢?”。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有疑可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积极创设充满趣味化、生活化、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是新课程课堂着力追求的一个目标。创设问题情境不但能牢牢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教师应当适时创设学生容易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提出问题的依据,看到某个现象、听到故事、感受不同体验……从而让学生有问题可提,使学生提出问题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流。例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教师演示“水下烛光”的实验,并进行引导性提问:“你们看到什么现象?想知道什么?”学生对以上实验所产生的现象感到惊奇不已,纷纷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蜡烛为什么能在水下燃烧?”、“打开瓶盖后,蜡烛为什么又会浮起来?”此时,这一情境的作用主要就是让学生看到现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点燃学生心中的“为什么”,学生的探究欲望油然而生。让学生根据现象提出问题,从现象中产生问题,就是要学生主动参与,有趣参与,长期训练就能有效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总之,会提问题、爱提问题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开始,有问题才能思考,有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有创新。有问题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师生互动生成,形成良好的探究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观察和调查产生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保护好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下敢于思考、勤于思考,敢问、会问、善问、有疑可问,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落实新课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