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抢救室的规范化管理与程序化操作在创伤急救中的效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抢救室的规范化管理与程序化操作在创伤急救中的效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室的规范化管理程序化作在创伤急救中是救命要素。该文拟就这一挽救生命的命题从两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一是抢救室的规范化管理,主要阐述制度规范化和布局规范化以及抢救室工作人员明确的分工;二是抢救室程序化操作,重点是V.I.P抢救程序。最后总结其效能。全文关键在,以此探讨提高抢救生命的成功率。

【关键词】抢救 规范 程序 效能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78-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的核心思想已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过程。WHO提出“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健康水平,系统地运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其他人员和设备、环境及社会活动的过程。”加强急救护理管理的规范化与操作的程序化,能更好地做到抢救及时,用药准确,科学地安排人力、物力,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缩短抢救时间,尽可能地挽救患者生命,这是提高急救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抢救室的规范化管理与程序化操作是抢救,特别是创伤急救成功的重要保证,而患者及家属由此更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反馈为与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以更好地达到抢救成功的目的。

1 抢救室的规范化

1.1 制度规范化

1.1.1 各科室的抢救工作由有临床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师和护士承担,各科室的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遇重大抢救应立即报医务科、护理部,并上报院领导,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有关部门。

1.1.2 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好“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1.1.3 各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抢救技术和抢救用药,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1.1.4 参加抢救人员应全力以赴、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用药、处置正确无误。

1.1.5 如遇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在通知医生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实施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措施。

1.1.6 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实施特别护理,及时评价护理计划的完成情况。

1.1.7 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种类要进行详细交接。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及时据实补写医嘱。药品空安瓶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弃去。

1.1.8 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记录应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1.1.9 抢救工作进行的同时,要通知病人家属并做好安抚工作,如家属不在,应及时与病人家属联系或通知有关部门。

1.1.10 抢救完毕,及时清理用物,补充药品、器材、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等。

1.1.11 病人经抢救后,据病情妥善处理。

1.1.12 抢救室除工作人员外,一切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禁止入内。

1.1.13 对已住院治疗的抢救病人要定期追踪随访,不断总结抢救经验。

1.2 布局规范化:

其一,布局的原则

1.2.1 抢救室内各种仪器及物品,依使用部位和无菌区及污染区来分放。如患者胸部以上使用的仪器,放在患者的头侧;四肢使用的物品,放在患者的足侧;无菌物品放在患者的右侧;污染物品放在患者的左侧。

1.2.2 抢救室的任何仪器及物品的位置绝对固定,不得随意改变,以免影响使用。

其二,抢救室各种用具摆放的位置

按照以上两点原则并考虑抢救室的用具使用方便、及时、顺手的因素,其具体摆放位置如下图所示:

几点说明:

(1)抢救室的抢救床需有万向脚轮,可直接推病人去手术室或病房,以减少病人的搬动。

(2)无菌柜内各种物品,必须有明显的标签,摆放的位置必须固定,不许任意改变,而且必须是在有效使用期内。

(3)抢救室备有各种型号的电源插座与应急灯,并有一定数量的紫外线灯管、X光阅片灯。还应有通往其它科室及主任办公室的联络系统。

(4)抢救室的任何仪器及物品均处在使用状态中。如仪器的调节阀均在使用指数位置上,使之接通电源即可使用;各种医疗文书、书写单据应放在固定位置,需复写的单据放好复写纸。

2 抢救室工作人员的明确分工

这是抢救室工作人员规范化中除经验、技能、责任心、态度等方面外的关键一条。参加抢救的人员要相对固定,分成四个岗位,并有固定职责。这样,防止人多手杂,顾此失彼的现象。

各岗位及其职责如下:

岗位甲:抢救室护士。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根据病人的情况给予适当的位置。如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无心跳、呼吸病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失血为主的病人,首先建立静脉通道;以呼吸困难为主的病人,先给氧气吸入。然后,协助医生做各种检查,如胸穿、腹穿、B超、导尿、配血、X光拍片,以及复苏的各种措施,并做好重症记录。

岗位乙:接诊医生。主管病人的各种治疗及进行各种检查;拟定治疗方案及各种复苏措施的实施,填写各种单据,有疑难情况及时请示上级医生。

岗位丙:护士长或主班护士。负责全局的抢救工作,并协助岗位甲完成各种治疗、检查,并全面负责抢救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问题。如患者财物的保管,与患者单位及家属的联络,需转院或请会诊的患者,及时与医务科取得联系等。

岗位丁:联络员。主要负责与血库联系,或协助与汽车班或其它科室的联系。由专人负责,防止差错发生。

3 V.I.P抢救程序

3.1 V――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对于损伤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法。如对没有头、面部损伤的患者,吸氧可用鼻导管法并保持导管的通畅;对有头、面部损伤的患者,首先要清理鼻腔及口腔的异物,再行鼻导管吸氧或面罩给氧;对严重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可加压给氧或使用呼吸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和遵照医嘱给呼吸兴奋剂。在给氧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效果,观察是否纠正了缺氧的症状,改善了呼吸情况。

3.2 I――建立静脉通道

创伤性休克病人一旦发生,血管床与血容量失去平衡状态,血浆向第三间隙移动,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在治疗创伤性休克时,要维持循环血量,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输入的液体必须超过失血量的3~4倍,因此,要快速的、大量的补液。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抢救程序中,明确规定补液先“晶体”后“胶体”,给病人输液的第一瓶液体为复方林格氏液,第二瓶为生理盐水,第三瓶可以是血,也可以是低分子右旋糖酐(输液中间可不需医嘱按程序补液)。同时还规定凡是进入抢救室的创伤性休克病人一律用18号静脉留置针输液,必要时可两条静脉同时输。并尽量选择上肢大静脉,特殊情况下静脉穿刺不成功时,尽快使用静脉切开。根据病人情况可加压输液、输血来增加补液的速度,争取短时间内纠正休克。

3.3 P――监测血压脉搏

随时监测休克病人的血压及脉搏的变化,是观察病情变化的主要手段。要仔细观察病人的脉压、心率、心律的变化,并给予准确的记录。特别是在做各种治疗、检查、输血、输液时,更要密切观察。同时,我们应用观察的血压及脉搏,计算休克指数,来估计创伤性休克的失血量,用以指导补液治疗(见表1、表2)。

表1 休克评分标准

表2休克指数与失血量关系

注:休克指数:心率/收缩压(KPa)

通过应用休克指数指导补液,配合快速输液法,使休克病人在短时间内补足液体。此方法对失血性休克病人来讲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措施。

V.I.P抢救程序,虽然每项单为一个内容,但三者需要互相穿行,相辅相成,才能奏效。这样,使很多处于濒死的病人得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例1,男性,28岁。由四楼坠落,伤后2小时来院。诊断为创伤性休克、脾破裂,左肺挫伤,左侧肋骨骨折,血气胸,腰椎压缩骨折,脑震荡。查Bpl0.7/6.67KPa,P120次/分,休克指数1.5,经1小时40分钟输液2000ml,BP12.0/8.0KPa,在抢救室进行了氧气吸入、腹穿,B超、导尿、气管插管后转上级医院治疗。

例2,女性,25岁。车祸,伤后半小时来院。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骨盆骨折、创伤性休克。病人在抢救室进行了补液、氧气吸入、腹穿、气管插管、B超及X线检查后,病情稳定,转外科继续治疗。

4 小结:效能

4.1 抢救室:制度的规范化和布局的规范化及严格的程序化管理操作为抢救成功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4.2 抢救人员的明确分工,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顺利进行,是抢救成功的第一保障。

4.3 程序化管理及V.I.P抢救程序,应用于抢救创伤性休克病人,既挽回了一些患者的生命,又锻炼了一批抢救人员。

4.4 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操作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我院抢救成功率达到98.7%,比推行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操作前提高了14.7%。

参考资料

[1]《最新急诊临床护理与护理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实用手册》

(主编:王克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4月)

[2]《急救护理学》 (主编:周秀华,北京科技出版社,2000年11月)

[3]《急救护理学》 (主编:于学忠等,协和医大出版社,2000年5月)

[4]《外科护理学》 (主编:高德彰,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