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新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新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实施新课程必须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倡导合作交流、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教学方法。积极构建思想品德学科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思品;有效实施

新课改在神州大地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也已经试行。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是每位老师都正在面对的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具有前瞻性,努力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优化的课堂结构和富有可操作性的崭新教学模式。新课标、新教材,既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本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高的要求。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试图探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坚持一个观点:育人为本,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核心”“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新理念,要把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不仅看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使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主体性增强的过程;要把自己视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即要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使师生得到共同的成长与发展,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品德学科价值。

2 营造一种氛围: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愉快、和谐而有序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则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习中的各种情况,预期好下一步的指导方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教师要自觉创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提高”的教育环境,要通俗易懂地指导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感悟和体验,不断地勤于反思,勇于探索,敢于批判,逐渐培养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落实行动”——教师要不断创设学生知、行转化的教育条件。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活动,使学生日益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对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3 着力三个环节:创设教学情景、引导主体探究、组织实践活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联系,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宽松、平等、愉悦的情景氛围中去感受、去思维、去认识、去实践,达到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的教学目标。教师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新体验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探究,并通过有效组织和适时点拨,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这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环节。 创设教学情景、引导主体探究、开展实践活动三个环节,符合思想品德课新教学理念的要求,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并将课程的情意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赋予其重要的价值取向,使学生通过“(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运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教师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使教育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真正实现从“感知概括”、从“概括应用”两次飞跃,圆满完成教育目标。

4 强调综合评价: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在实践中我认识到其好处在于充分调动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家长及其他育人的积极性,各司其责,形成完善的育人网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的“综合评价”观,要使教学不局限于认知的目的,它还关注学生态度的发展、情感的滋养、信念的形成、人格的完整,关注学生整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教师根据教学实况随时改变原来的计划、调整教学活动和进程;教科书当做与学生进行交往、对话的部分材料,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来改变教科书中的次序或在内容上有所补充和舍弃;教学过程不只是准确、计划周密、环环相扣、层次清晰,而是有着一些松散、一些随意、甚至一些杂乱以及在这种松散、随意、杂乱的情景中师生智慧、情感的真切流露;教学气氛不是刻意营造、而是在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共同合作的活动中自然形成;教师的活动范围不只是在讲台,而是经常走到学生中间,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学生关怀和帮助;教学不一定每堂课都很完整、都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但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临时遇到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不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或是鼓励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进展,而是出自内心的热望与欣赏;教师把眼光放在每个学生身上,对每个学生都充满着期待,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喜;教学更多显示的不只是教师自己的能力而是学生尽情施展的才华;师生双方都沉浸于教学活动中忘掉了各自的角色,共同感受到生命力量的涌动和生命质量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从这样的角度来评价教和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发展性评价。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要加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融合,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形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许 刘政智.让新理念走进思想品德课堂[J].科学咨询.2007年01期

[2] 周树业.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J].新课程学习.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