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字迹人生 第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字迹人生 第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年初,草根书法家张桓千自费出版了《四体钢笔书法字帖》,这本《字帖》是他对梦想的一次深情回眸,也是对他人生历程的一次深情告白。

在乌鲁木齐市油运司嘉和园小区附近有一家文具店,名为“一通文具”。文具店的老板叫张桓千。2009年的时候,记者听说他因为字写得好,登门求字的人络绎不绝。到了2012年年初,记者又听说他出了一本字帖,于是慕名找到了他开的这家文具店。

走进店里,琳琅满目的文具用品映入记者眼帘。在玻璃柜台上,摆着一摞书,记者随手拿起一本一看,书名为《四体钢笔书法字帖》。一位老者刚刚买了一本,张桓千拿起笔,在扉页上题写了“健康是福”4个字。

老者离开以后,记者向张桓千表明了来意,其后他跟记者愉快地攀谈起来。“《字帖》出版以后,也算实现了我多年来的一个心愿。”他说。

记者翻着《字帖》,里面涵盖了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4种字体,每种字体都让人赏心悦目。有一句话叫“人生如字,字如人生”,张桓千向记者诉说他的人生经历的同时,更让记者深刻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用在他身上再恰当不过。

落纸烟云,写意人生

隶书庄重,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成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20岁之前的张桓千,人生经历也如隶书般“一波三折”。

张桓千的老家在重庆市,后来全家迁到了新疆昌吉州奇台县的一个农村。张桓千在奇台二中上高中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因为字写得好,每次班里和学校出板报的任务都会交给他。

因为家中有5个孩子,父母供他们上学显得心余力亏。为了挣学费,张桓千经常利用暑假打土块。他说:“打一块土块3分钱,但是我臂力大,速度快,一个暑假下来,常常可以挣上七八百元。”尽管如此,在张桓千上高二那年,他还是迫于家庭经济压力辍学了。

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有“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的特点,往往给人一种狂放不羁的感觉。20岁以后的张桓千大抵如此。

1992年,那年张桓千20岁,他只身一人从奇台县来到陌生的乌鲁木齐市。

初来乍到的他因为字写得好,经朋友介绍,进入了一家工艺美术厂上班。在美术厂上班的那两个月时间,至今让张桓千不堪回首。他说:“工资低得可以忽略不计,每天的伙食仅是两个馕饼。”

后来,张桓千跳槽到了一家当地小有名气的装饰公司,他的生活才慢慢步入了正轨。工作之余,他喜欢跟人扳手腕,公司上下100多名男员工,竟然没有一个人扳手腕能扳过他的,“不可否认,练习书法需要很好的臂力和腕力,这样握笔才稳,写出来的字才好看。”

一年后,张桓千辞职了,他开始接一些广告装饰和家庭装修方面的活,随着活越接越多,他的口袋渐渐鼓了起来。有了钱的张桓千开始在跟朋友杯盏交错中,在台球桌旁尽情挥霍着金钱和青春时光。

渐渐的,张桓千已经不再满足于那种“小富即安”的生活,他想到内地的大城市去闯一闯。于是,1995年,他只身一人去了深圳。在那里,靠着一手隽永的字,他不仅获得了丰厚的收入,还赢得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刘红霞的芳心。

1997年,就在张桓千事业和爱情比翼齐飞的时候,他接到了母亲病危的电话,于是,他跟刘红霞急忙收拾好行装,匆匆赶回了奇台县。“2000年的时候,母亲还是去世了,她一生坎坷,末了也没有享到什么清福。”往事历历在目,张桓千感慨命运的多舛和反复无常。

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书法也是如此,它的意境就是在下笔、用力、回锋和收笔中体现书写者的人生感悟。兜兜转转的人生,起起伏伏的生活,这些都为日后张桓千成为一名书法家积累了丰富的阅历。

文具店里的书法家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30岁以后的张桓千正如行书一般,性格中少了莽撞,多了稳重和自持。

1999年,30岁的张桓千和妻子刘红霞在乌鲁木齐北园春市场附近开了一家名为“一通文具”的文具店。2005年,文具店迁到了油运司嘉和园小区附近。平时店里没有顾客的时候,张桓千就趴在柜台上练习书法,他还把自己的书法作品装订成一本“字帖”。“我当时就觉得自己写得好,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我拿着‘字帖’去武汉找一些书法名家,想让他们给我一些指点。”

在武汉期间,张桓千把“字帖”拿给一些书法家看,他们的评价如出一辙:“你的字写得不怎么样。”书法家们的不屑言语像一盆冷水浇到张桓千的头上。

“在2005年之前,我写字都是按照自己的风格,回来了以后,我开始临摹古帖,比如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他与颜真卿齐名。”张桓千说,其实练习书法,讲究“先进后出”,“进”就是临摹名家的书法作品,学习运笔、字的走笔,以及如何首笔。这些都是为了打基础,不是模仿像别人的字就是好字,练习书法的终极目标是“自成一派”,“出”也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能得到一些书法名家的指点,让自己的书法技艺更上一层楼,2007年,张桓千带着6岁的女儿张雨诗去了成都。同年,他在成都市青羊区汉江路开了一家名为“千字名笔行”的小店,主要经营派克、英雄、鳄鱼等高端的名牌钢笔。没有顾客的时候,他就在店里练习书法,他还把自己的毛笔书法作品悬挂在店里卖,标价三四百元一幅的还卖出去不少。“在成都,只要字好,别人不会在乎你是否是名家,就会出手买。”

就在张桓千在成都信心满满地开始二次创业的时候,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了,一时间,地动山摇,成都市的震感也十分强烈。“可怕的不是地震,而是关于地震的谣言,那时候一听到谣言我的心就忐忑不安,没办法,我和女儿只好回到了乌鲁木齐。”

《四体钢笔书法字帖》的诞生

楷书,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了另一种写体——钢笔字。张桓千深知,已经成家立业的他生活如楷书一般“规整”,而他对书法的追求也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了。

2012年,张桓千自费出版了《四体钢笔书法字帖》,终于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在《字帖》的封面上,他引用了马克·吐温的一段名言:“梦想原来是非常愉快的,而现实却往往不一样。”这本《四体钢笔书法字帖》的出版,对张桓千来说其实是一个“意外”。

从成都回到乌鲁木齐以后,张桓千一边和妻子刘红霞继续经营文具店,一边坚持练习书法。因为字写得好,顾客看了都赞不绝口,有些书法爱好者甚至慕名到店里求字,张桓千都会来者不拒。渐渐的,求字的人多了,张桓千有些应接不暇,其中一些人想让他当孩子的老师,没想到却遭到了张桓千的拒绝。有人甚至“威胁”他:“如果不教孩子练字,以后就不买你店里的东西了。”张桓千说:“真正想学书法的孩子并不多,能持之以恒的就更少了。很多孩子练字都是家长强迫的,兴趣不在这里,字是练不好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拒绝了。”

因为拒绝“收徒”,一些顾客就建议他:“不如你出本字帖吧,我们也好让孩子跟着字帖学。”这个建议张桓千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最终还是采纳了。于是,从2011年年初开始,为了出字帖,他天天趴在柜台上写模版,甚至连店里的生意都不顾了。他说:“比如行书,讲究字形、结构、笔法一气呵成,中间如果断笔了,一定不好看。”

张桓千在写模版的时候,对每一个字都精益求精,如果一张模版里有一个字写得不满意,整张模版就要作废重新来写。3个月下来,他写了上千张模版,而最终被印成字帖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张桓千说:“《四体钢笔书法字帖》2月份运到店里,到现在已经买出去900多本了。这本《字帖》是我自费出版的,我并没有想过用它来赚钱,因为它实现了我的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