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行为导向”策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行为导向”策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行为导向策略是一种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教学。“行为导向”策略使教学围绕学生关键能力的学习,进而实现全面的知识与能力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具有很强现实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行为导向;案例教学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存在的困境

(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不断发展,对于计算机应用人员来说,应用软件不断更新换代,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这也为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旧的操作不能适应新软件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疑虑,教学内容的更新往往滞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当学生面对新的需要时,而教学却不能满足他们,使他们感到有用的东西不是从课堂上学来的而是从其他地方学到的,从而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失去信心,更愿意自己去学,而不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资源。

(二)计算机的普及使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不断加大

随着家用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教学从小学就已开始,由于没完备的上机条件,各种学校的教学差异很大,进行入大中专院校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从零起点水平到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以上水平的学生都有。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无法实现教学的同步,使已经掌握较高计算机技能的学生希望面临新的挑战学习新的知识,而零起点的学生希望打牢基础,学员对计算机技能教学的需求差异很大,以知识点为线索进行教学,就显得力不从心,使学生无法满足学习的需要,必须考虑以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应用需要为引导,使教学充满挑战,富有活力。

(三)对信息技术的渴望更需要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

对计算机高涨的热情使学生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计算机学习突出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目前,大多数学校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加上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以能考出好成绩为最终目标,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陷入一种被动学习的境地,难以有机会尝试自己创造软件的乐趣,享受软件应用的成就感,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要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型;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转变,要改变“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实践”、“重单一技能,轻综合能力”等倾向,计算机教学应成教法与学法最灵活的课程,才能满足人们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巨大需求。

二、“行为导向”教学策略产生于职业教育

“行为导向”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行为导向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化加剧,技术与企业组织的变化、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德国企业的技术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技术综合程度加强,要求从业人员很好地掌握技能并能及时更新、补充和扩展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并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行为导向的理念应运而生,逐渐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关注,并取得了公认的业绩。

(一)职业能力的提出

“行为导向”研究者认为,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特有能力”与“跨专业能力(关键能力)”两大类别。专业(职业)特有能力一般指向“知识和技能”。关键能力在“行为导向”理论的视野里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这就要使独立行动、实用思维和职业行为成为个体专业持续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因此,传授专业、社会和方法行为能力,应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通过行为导向型教育,使学生获得全面职业行为能力。

(二)以职业行为为教学导向

“行为导向”理论以个体职业行为为其主要的教学导向,职业教育中,每门课程的教学,以未来学生的职业行为需要出发展开教学,可以使有限教学时间中,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建构上,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丰富实际工作经验,进而体会和反刍相关的知识,这对于满足相对复杂的职业培训需要,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教学路径。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创新

“行为导向”的教学原则与方法可概括为:促进独立思考与操作;提出问题并尽可能地解决问题,允许提出多种建议;鼓励合作,而独自进行工作;在评价者依据一定标准评价学生的同时,允许学生自己检查学习成果,控制工作过程;鼓励和赞扬,而不只是指责和挑剔中成长。

三、“行为导向”策略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教学中借鉴“行为导向”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已形成了特有的模式。这些模式的应用,会全面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有效应对教学中各种矛盾。如项目式教学可以包容最新的知识,为学生创新提供了空间;案例式与角色扮演式,把学生放在主置,使学生之间协作变得更加紧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溶入团队,开展学习互相帮助,有效解决了教学进度存在矛盾,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对共同的课题合作提高,互相学习,学生教学生,教师组织作用可以充分发挥,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一)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学习模式会打破各种专业课程独立讲授的传统方式,打破每门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按需取舍。项目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地进行,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

项目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以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除知识性概念和理论外,大部分是培训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能力包括大量的操作技巧与实践经验,及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按照理念授课方式,使学生感觉零乱无序,无法掌握,如果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就有了很好平台与主线,围绕着学生专业需要用到的文档与应用开展教学,就显得十分实用。让学生自由组织兴趣小组,成立各种工作室,如电脑组装与维修小组、动漫工作室、多媒体制作室、网络应用小组等,根据教员下达的项目,合作完成一定的开发与维护工作,使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案例式教学

案例分析是在针对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行为环境中,形成职业行为能力的一种方法,它特别适合在课堂上对实际生活和职业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运用案例分析,在获得答案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求所有学生亲身经历认识问题、深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过程。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可培养和发展学生决策的能力、从丰富的资料中获取解决问题所需信息与学习内容的能力和将整个决策过程的思维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加以整合,通过案例的样式,开展教学,具有一定的问答性,给学生一定思考空间,同时便于课堂教学组织。

(三)角色扮演式教学

角色扮演主要是应学习的需要,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亲身体验角色的心理、态度、情境等,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的要求。借此可以认真地观察某一特定的行为方式,并能在特定的条件下练习改变的或新的方式。在整个过程中小组反馈意见具有决定性意义。

通过让学生担任未来所需要从事工作中的各种角色,体验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形成实际工作能力的作用,也使学生直接通过角色扮演实现能力培养,如完成某个职业的往来公文的处理,如财务文书及报表处理,个人总结,新闻报道投稿与审稿到出版的过程,征文的组织,会议的筹备中的各种文书,使学生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提高能力,学会计算机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晓玲. 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 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2、陈士亮, 王晓望. 行为导向教学论综述[J]. 教育与职业,2005(12).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