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师钢琴教学中的音乐语言表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师钢琴教学中的音乐语言表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钢琴教学作为高师教学任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直都是各教育专家、高校钢琴教师所致力于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如何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每一首钢琴作品的意境,在学生现有能力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把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这就涉及到钢琴作品的语言性的探讨。所谓语言性,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表演时的肢体语言性;一是学生用自己的强弱快慢把对作品的感悟表现出来,这里的强弱快慢就是学生自己的内心乐感语言。

高师学生钢琴演奏现状及原因

目前各高校音乐系的学生钢琴演奏水平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学生演奏缺乏情感,动作僵硬,语言表达能力差。在肢体语言方面,有的学生受郎朗的影响比较大,只看到了郎朗动作挥洒自如极有大师风范,而没有看到郎朗的动作是有他那极为深厚的钢琴基本功和对作品的深刻理解为支撑的,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把钢琴演奏变为舞蹈表演了。有的学生则完全不敢动,生怕老师说他动作不好,整个演奏过程身体僵硬,手腕手臂像机器人一样不灵活。还有些学生则喜欢边弹边用点头、踏脚等肢体动作来打拍子,结果就成了一个人形节拍器。

而在作品乐感的语言表达方面,很多学生一味的追求速度和力度,只想着跑得快、砸的响,而没有去理解和分析作品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者简单机械地照搬书上的强弱快慢,而忽略钢琴演奏中的演奏家通过自己的语言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才是钢琴演奏的真正魅力所在。

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我们不难看出主要原因是以下几点:

1、钢琴基本功太差,达不到作品所要求的最低技术标准,跑不动、弹不响。

2、心理素质不够好,在琴房中弹得不错,而一旦到老师面前或考试就不行了,紧张、慌张,忘谱等各种状况都出现了。

3、对作品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仅仅是把音符敲出来,没有自己的音乐语言,没有适当的、自己独特的对作品强弱快慢的处理,音乐语言苍白而缺少感染力。

钢琴教学中正确的语言性表达的意义

钢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表现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钢琴音乐,除了在声音上要给人一种美感,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奏者同时要善于利用肢体语言的优势给人视觉上以美的熏陶,把内心对音乐的分句;音乐的强弱;音乐的快慢;音乐的情感等理解融入乐感的语言表达里去,从而与旋律同起伏。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太过夸张的肢体语言,难免会过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对理解产生一种方向性的限制,不利于观众体会作品的核心情感。而一味地强行克制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缺少自己的风格,也是很难诠释好作品最终的意境的。古人云:语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舞之蹈之。这段话告诉我们乐感语言和肢体语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钢琴演奏是有赖于“二度创作”的艺术,既然是“二度创作”,就必须忠实于原作,又必须强调演奏家个人的创新,二者缺一不可。 要忠实于原作,就必须认真的研读乐谱。因此,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发掘自身丰富的充满幻想色彩的乐感语言为基础,并以适当的肢体语言表达真情实感。

人琴合一:钢琴教学中的内心乐感语言与肢体语言协调融合

同一首作品,不同的学生演奏出来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是因为不同学生的技术基础、肢体语言习惯、对作品所代表的音乐意境的敏感度等等均有所不同所造成。因此,在教学中,钢琴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把这几方面都能有所提高并有效融合。

1、手随心动——音乐律动感的训练

正确的节奏节拍感是手随心动的基础,音乐是流动的语言,在节拍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学生进一步加强在实际音乐作品中的律动训练,找出乐曲的强弱、体会音乐的起伏与呼吸等逐步耐心地引导学生认识并通过肢体表现出来,这是培养学生乐感语言性与肢体语言协调所必不可少的手段。用心灵感应作品的律动,音乐语言发之于内心是手随心动的关键,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丰富的想像,在“心”的宇宙中驰聘。使他们专注于音乐本身所造就的意境之中,感受这种意境在心灵中引起的感应。精确无比的手位感是手随心动的强大后盾,这里的手位感是指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对于琴键与琴键之间位置的精确把握。一般来说,钢琴作品里面的困难段落主要是快速的八度、远距离的大跳、需要四到五个手指同时下键的和弦、各种复杂的琶音技巧等等组成,所有这些困难段都有一个共同的难点就是对手指与手指之间的距离的把握的精确性要求非常高,所以对手位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使手指能随心所欲地根据作品的要求进行演奏,从而做到真正的手随心动。

2、“不动不摇坐如钟”——人琴合一之稳定、协调

古人云:“不动不摇坐如钟”,笔者认为这句话用在钢琴演奏上最合适不过了。具体来说,坐下时应该只占琴凳三分之一的面积,双脚分开放在踏板的两边,脚踏实地,这样整个身体的重心靠前,身体所发出的力度才能更好地传导到指尖,从而使得演奏者在演奏时身体舒缓流畅,很自然地随着感情的波澜起伏而变化从而达到人琴合一之稳定、协调。

3、良好的艺术修养是内心乐感语言与肢体语言协调融合的根本

钢琴家和钢琴匠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每年各大音乐学院毕业无数学生,但是能真正成功地走上舞台并得到大家认可的钢琴家为数寥寥。这里面固然有运气等各种因素在里面,但是不可否认,有没有良好的艺术修养绝对是成为优秀钢琴家的最基本素质要求。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艺术修养是内心乐感语言与肢体语言协调融合的根本。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扎实的基本功技术仅仅是一个方面,从识谱开始就要感受所弹作品的情绪,了解作曲家的风格和演奏家的特色,即使是非常简单的旋律,也要有表情地弹奏出它应有的情绪,用充分地想像力,给自己构造一个完美的音乐语言国度,使内心乐感语言与肢体语言得到协调融合。

因材施教,充满个性的音乐语言

每个学生的钢琴学习都是从模仿钢琴教师开始的,但是每个学生个体在人格的特性上,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因为有了这些差异,教师就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进行引导式的教学,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引导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融入音乐作品里去,用心去体会旋律的起伏,使别人能从演奏者的琴声里清楚地感受到演奏者的内心世界并与之形成音乐语言的共鸣,从而达到完美艺术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J].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版

[2] 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