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被赶回娘家的病妻,谁来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被赶回娘家的病妻,谁来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丈夫将有病的妻子“扔”到娘家,一扔就是一年多。

妇联得知情况后介入调解,将会有怎样的结局?

老父亲走进街道妇联

“请妇联帮帮我闺女,也帮帮我们。我们这两把老骨头再这么折腾下去,可真受不了。”

这天一大早,一位70多岁的老人,缓缓走进北京市大兴区某街道办妇联。老人坐下后,便急急地说出这番话。

老人名叫胡振华,有个“闺女”名叫胡雅丽,今年43岁。

“几天前,闺女又在小区里打人了,我们老两口赶忙跑过去,给人家又是赔礼又是道歉。都这把年纪了,本该是被人照顾的,但现在却要为女儿操心,而她老公却撒手不管……”胡振华说着,叹了口气,“两个人现在分居已经1年多了,家不像个家。”

都43岁了,胡雅丽为什么还会让父母如此操心?

原来,胡雅丽患有间歇性精神障碍。

女儿是怎么得上这病的,胡振华和老伴并不知道,他们猜想女儿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婚姻失败而受到打击的缘故。8年前,胡雅丽离婚后,又失去了工作,有好长一段时间都郁郁寡欢。再后来,胡振华发现女儿偶然会莫名地发脾气,甚至会突然放声大哭。想想女儿的遭遇,胡振华和老伴心疼得掉眼泪,却又无能为力。

直到有一天,胡雅丽在外面跟人大吵大闹,吵完就坐在地上“哇哇”大哭了起来。胡振华上前去拉女儿,却被胡雅丽用力地推开,随后,胡雅丽用幽怨的眼神看着他。那一刻,胡振华突然感觉眼前的女儿有些陌生,心酸得想掉泪:女儿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连自己都不认得了?

胡振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老伴带着女儿去了医院,最终,医生诊断胡雅丽为间歇性精神障碍。这个结果让胡振华和老伴顿时蒙了,女儿的下半辈子可怎么办啊!

胡雅丽不犯病的时候,跟正常人并无不同,一样地跟他们老两口开玩笑,一样地心疼体贴父母。

就这样,日子一过就是几年,直到胡雅丽遇到朱建华。那时,朱建华刚离婚不久,一个人过着孤单的日子,有一个女儿在山东上大学。

有人给胡雅丽和朱建华牵线,两个人相处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还合得来,就走到了一起。

两人的日子过得很清贫,朱建华下岗、胡雅丽没有工作,两人同时吃低保。生活中的磕磕碰碰不是没有,但总的来说没有什么大的矛盾。胡振华看女儿有了家,心里也安慰了许多。

女婿将女儿送回了娘家

然而2009年底的一天,朱建华带着胡雅丽敲开了胡振华的门。朱建华说,没想到胡雅丽竟有这“毛病”,看谁不顺眼就骂谁,甚至还动手打人。

“我身体不好,实在经不起折腾,要不就让雅丽先在这儿生活一段时间吧。”朱建华的话里有客气也有着决绝。

胡振华知道,朱建华在与胡雅丽刚结婚不久便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身体状况确实不好,如今又碰上胡雅丽病情严重的时期。胡振华没有说话,沉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许可。

胡雅丽也一直低着头不说话,她似乎为“自己犯了错”而感到理亏。

看着女儿,胡振华眼圈突然红了。这个女儿确实没有让他少费心,可她这一路走来也不容易,如今,又被人“推出了家门”,想着这些,胡振华就感到隐隐的心痛。

朱建华走后,就再也没有来找过胡雅丽。

这期间,胡雅丽曾回过两个人的家,可门上那把大锁像一把冰冷的大锤沉沉地压在胡雅丽的心头,让她心寒。她没有钥匙,只能又回到父母家。

就这样,时间一晃就是1年多。期间,住在姐姐家的朱建华会回来替胡雅丽领取低保以及各项补贴,却始终没有给过她半分钱。胡雅丽除了吃喝全靠父母不说,偶然还会给他们添点乱子,不是今天骂了人,就是昨天打了人。胡振华每次去替女儿处理“事故”时,都要赔着笑脸说尽好话,点头哈腰地道歉。

胡振华感觉这日子过得太累,每天一睁眼,就有种惶惶不安的感觉,总怕这一天女儿又会在外面给他惹出什么乱子,也怕女儿会在家里跟自己“变脸”。

胡振华想找个人分担一下自己肩头的沉重,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朱建华。他给朱建华打过电话,希望他能把胡雅丽接走,尽到做丈夫的责任。但朱建华却始终不肯,理由就是他“心脏不好,经不起折腾”。

终于,在胡雅丽又一次“惹祸”之后,胡振华觉得该“解决问题”了。他和老伴的年龄越来越大,照顾女儿已经有心无力,但作为父母,他们希望看到女儿的生活能有保障。

于是,胡振华找到了妇联……

这一场调解很圆满

在了解到胡振华一家的状况之后,街道办妇联做了大量的工作,她们先后咨询了司法和民政等相关部门,得知像胡雅丽这样的情况是不符合社会救助机构收留条件的。

最终,调解成了首选方案。

于是,妇联工作人员找到朱建华。

朱建华心里非常排斥,第一句话就是:“说吧,你们到底想怎么样?”

“我们不是来破坏你们家庭关系的,是真心想帮你们解决问题。”工作人员耐心地跟朱建华解释,“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你跟胡雅丽是无法离婚的,因为她是‘病人’。你们的问题也不能总这么拖下去,还不如尽早地面对。”

朱建华低着头一言不发,调解一度陷入了僵局。最终,工作人员只能无功而返。

几天后,妇联工作人员将司法、民政、社保等相关部门请来,准备再次跟朱建华进行沟通。

朱建华来的时候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如此短的路程他竟然走得这么艰难,看来他的身体状况确实不佳。

朱建华仍是一副冰冷的态度:“你们说吧,说完我就走。”

“你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好,我们都表示理解。但作为丈夫,你也应该尽到你应有的责任,夫妻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你总把这责任推给别人也不行啊!雅丽的父母年岁也大了,他们也希望女儿的将来能有保障。咱们自己也是父母,应该能体会这种心情的……”

朱建华听着,慢慢抬起了头,表情里没有了先前的僵硬。

那天,朱建华也向妇联工作人员敞开了心扉:“说实在的,我们俩开始过得还算和睦,只是让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雅丽竟然会有这种病。第一次听说她在小区骂人又打了人的时候,我都惊呆了,真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可当我跑去找她,眼前的雅丽让我感觉太陌生了,甚至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那一次的场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突然有些害怕跟她生活在一起,觉得是在跟一个‘陌生人’生活。而且我的心脏不好,受不了太多的刺激,实在折腾不起。所以,我后来选择了逃避的方式――去姐姐家生活。可走后不久,我又怕雅丽一个人在家出什么事,就把她送到了娘家。”

调解人员见朱建华的态度缓和了许多,又赶忙说:“属于雅丽的那部分低保和补贴你以后就交给她本人吧,你不能让两个老人付出了精力、体力,还要在经济上付出吧。”

朱建华思考了片刻,点了点头。

随后,社保部门当场计算出每个月属于胡雅丽的那部分低保费,原本应该是280元的,但朱建华很果断地说:“我给她300元吧。”

考虑到双方关系紧张,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每月由朱建华将属于胡雅丽的300元低保费以及100元购物券送到居委会,再由街道办妇联主席负责通知胡振华来替女儿领取。

结果如此圆满,让在场的所有人员都感到欣慰。

调解成功后,街道办妇联仍一直关注着朱建华和胡雅丽的情况。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社区妇联经常在双方之间传递一些正面信息。比如,他们会告诉胡振华,朱建华虽然没有当面表达,但心里对他是非常感激的。他们还会告诉朱建华,胡雅丽的父母其实非常关心他的身体,希望他能尽早康复。

一个个温情的传递让朱建华和胡雅丽的心越走越近,他们开始主动询问起对方的情况,甚至慢慢有了联系。

终于在当年年底,胡雅丽治愈出院后,朱建华将她接回了家。经历了这一年多的分离之后,他们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专家点评

朱建华把胡雅丽送回娘家虽然不对,但也是无奈之举。这样的案件在基层妇联的群众中十分常见,当事人中的每一方都不容易,都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而其中的矛盾纠纷也不是简单的“上法院打官司”所能够解决的。首先,街道办妇联采取人民调解的处理方式很恰当:其次,基层妇联付出了大量精力、耐心、真诚,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取得了各方的信任,从而达成了共识,化解了矛盾,在调解成功之后,妇联并没有放弃对困难妇女群众的关心,坚持为胡雅丽、朱建华做沟通的桥梁,最终促成了婚姻的完满。这个案例也体现了妇联组织联系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优势,以及运用各种手段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