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发扬课堂民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扬课堂民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四个方面:精心设问,培养思维的敏锐性;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民主;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33-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从功能上来看,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语文技能的训练和形成,智力的开掘和发展,思想道德情操的净化和提高,几乎都包容在阅读教学中。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大多数的老师还只是把阅读教学的目标停留在识字、释词、理解文章内容上,很少甚至是没有注意到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做到如下四点:

一、精心设问,培养思维的敏锐性

1.围绕课题,设计激趣性提问。

教学的起始阶段,要使学生产生求知兴趣,教师就要根据课题,充分挖掘教材的知识点,设计激趣性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敏锐力。激起学生急切探究知识的欲望,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2.紧扣文脉,设计诱导性提问。

遵循文章的思路,紧紧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先从整体入手,再抓住重点句段,细细体会作者在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以此来设问,做到层层推进,诱导学生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深刻理解课文,领会文章的内涵。

3.依着内涵,设计深究性提问。

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人物品质的领悟,在总结文章阶段,教师可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进行深究。通过多次朗读体会,展开想象,来深刻理解人物的崇高内心境界,深化主旨。

二、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

要养成学生的质疑习惯,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上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累疑问――这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设置疑问,唤起思维,就像投下石子激起浪花。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

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言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渐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3.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

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对于提的不够好的,也不必求全责备。教师应尽量在课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

三、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如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人情风俗、亲戚朋友……并且注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中,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2.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

如果单纯地谈教学,忘记了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语文教学会变成一种缺乏生气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四、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

以识字教学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和鼓励。以作文教学为例,教师让六年级学生写一篇作文――《月光下》,体裁、内容不限。有的学生写的是月光下美丽的景色;有的写的是月光下发生的事;有的由月光想起一件往事或一个人……他们各展其才,都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符合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险者”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