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观赏水族 第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观赏水族 第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既是公共场所的灵动景观,又是寻常百姓家的一抹亮色,观赏水族在给人们带来极大审美享受的同时,又让人们与自然近距离接触。

在千姿百态的观赏水族中,观赏鱼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是人类的第三大宠物,全世界共有2000多种,其中近90%的种类属于热带观赏鱼。

观赏鱼是指欣赏或装饰的价值得到公认、可以人工养殖的鱼,包括淡水观赏鱼和海水观赏鱼两大类。

淡水观赏鱼通常被分为金鱼、锦鲤和热带观赏鱼,也有一些观赏鱼并不属于以上三类,如胭脂鱼、鲟鱼等。金鱼属鲤科鱼类,是鲫鱼的人工选育变种,它的品种数量无法统计,一般的观点是200~300个,也有人认为是170个。锦鲤也是鲤科鱼类,它的形态保持了祖先的原样,因此其分类只依据其色彩的变化,一般分为9个或13个品系。热带观赏鱼很多都是野生种,全世界有约2000种,比较集中在丽鱼科、花科、鲤科等。从金额和数量来看,市场交易的热带鱼主要还是人工驯化或繁育的。热带观赏鱼中比较著名的有七彩神仙鱼、神仙鱼、孔雀鱼等。

相对于淡水观赏鱼来说,海水观赏鱼是一个比较小的群体,无论是在市场份额还是品种数量上。市场交易额只占观赏鱼总交易额的5%~10%。但是第一次见到海水观赏鱼时,人们往往会感到震惊,因为它们的色彩太过艳丽。海水观赏鱼深受人们喜爱,很多人一见到它们就会动心,但了解后又不得不打消拥有它们的念头,因为养海水观赏鱼设备条件要求高、开支大,而且很多人认为海水鱼缸蒸发的含盐湿气对家用电器有腐蚀作用。一些有淡水观赏鱼养殖经验的爱好者,喜欢挑战养殖难度,从养殖海水鱼和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过程中享受挑战的快乐。

海水观赏鱼包括珊瑚区鱼类、近岸观赏鱼类、大洋观赏鱼类。一般家庭养殖观赏的以珊瑚区鱼类为主,它们也是海水观赏鱼中种类最多的,一般色彩艳丽,个体比较小。而大洋观赏鱼类是水族馆的主角,像大白鲨、白鳍鲨、黑鳍鲨等,都需要很大的水体才能养,普通人家是没办法养的。海水观赏鱼种类没有热带观赏鱼那么多,但是粗略数一下也有100多种,主要类群有蝶鱼科、棘蝶鱼科、粗皮鲷科等,其中小丑鱼、神仙鱼、人字蝶都为人们所熟知,前几年轰动一时的美国电影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尼蒙使小丑鱼名扬天下,几乎成了海水观赏鱼的“形象代言人”。

淡水观赏鱼的三大类――金鱼、锦鲤和热带观赏鱼―的起源都与中国有关。

金鱼是中国人培育出来的观赏鱼品种,晋代就出现了雏形。南宋初期(公元1127年),金鱼不但是皇帝的珍爱,普通百姓也竞相豢养。那时金鱼的繁殖已经可以在人工条件下进行,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鱼类人工繁殖。此后,金鱼被引种到世界各地,开启了那些地区观赏鱼养殖的历史。金鱼传入日本是1502年。欧洲传入金鱼是在17世纪。金鱼登陆美洲是从1870年前后中国商人方棠把金鱼带到美国开始的。总地说来,离中国越近的地方开始养金鱼越早,养观赏鱼的历史也越早。

宋代时金鱼体型仍然和鲫鱼没有差别,而到了明代,形态变异出现了:首先是三叶尾鳍、四叶尾鳍变异,随后眼睛出现了朱砂眼、玛瑙眼等类型,体型变得肥胖,颜色不再是简单的红色,红白相间、银身红鳍都已出现了。明代金鱼被众多国家引进,不仅因为那时有不少欧洲人来华做贸易,更因为金鱼体型的变异和鲜艳的色彩令人惊异,并且它已经完全适应了缸、盆这样的小容器,成为一种可以在普通人家豢养的鱼类了。

锦鲤的出现比金鱼晚得多,距今只有200年左右。锦鲤的前身在17世纪前就已出现,据说那是日本新泻县小千谷地区养殖从中国引进的鲤鱼,开始在稻田里养,后来因为有些鲤鱼颜色变浅或变鲜艳,容易被鸟发现而成为被捕食的对象,于是在房前屋后挖土池养鱼,以便家里有人看护,让鱼儿不被鸟吃掉。这些鱼已具备与普通鲤鱼不同的色泽,加上生长在不需要隐蔽色的环境里,因此更容易被保存下来。而小千谷地区渐渐成了养殖彩色鲤鱼的中心,新泻县的彩色鲤鱼也在全日本出名了。那时的彩色鲤鱼只有红、白、灰这几个单色品种,还不是真正的锦鲤。到1804~1830年的文政时期,集红白两色于一身的彩色鲤鱼出现了,据说是红色鲤与白色鲤产生的,它的出现成为锦鲤正式问世的标志。现在人们常说的锦鲤“始于红白终于红白”,和这段历史有很大的关系。红白锦鲤问世之后,浅黄、黄泻、别甲这样有二种颜色的锦鲤以及纯黑色的墨鲤、三色锦鲤也相继出现。

关于热带鱼的最早记载在公元1868年,卡蓬尼儿引入热带淡水鱼至巴黎饲养,英文名为Paradise Fish(意为“天堂之鱼”)。它实际上是我国华南地区野生的叉尾斗鱼,又称中国斗鱼,是世界上最早人工饲养观赏的热带淡水鱼。而最早的热带鱼买卖则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伦敦,当时有热带鱼在一些玩具店出售。

金鱼的祖先是鲫鱼,它们与野生鲫鱼分离已有1000年了。这1000年来,它们的遗传物质几乎不再与鲫鱼进行交换,而是进行着相对封闭的演化,但是主要的生物学习性仍保持了祖先的传统。金鱼的生存水温、适宜水温、繁殖水温都与鲫鱼一样,它们同样以植物种子、碎屑和底栖动物等为食,喜欢在水体底层活动。与鲫鱼不同的是,金鱼游泳缓慢,对溯水没有太大兴趣,肥胖的身材影响了它们的跳跃能力。另外,金鱼不能承受太大的水压,超过1米的水深它们就很难适应。金鱼最喜欢的食物是水蚤,而对于鲫鱼来说,水蚤只是“婴儿食品”。

锦鲤从野鲤分化的时间只有短短200年,形态上与野鲤的区别仅仅是它更丰满、头略大一点,习性与野鲤也只有微小不同。与野鲤一样,它们性喜溯水、爱跳跃、爱在水底活动,喜欢翻掘底泥从中寻找食物。与野鲤不同的是,锦鲤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对浮性饲料接受度高,耐低氧能力远不如野鲤。

热带鱼有约2000种,生活习性各有不同。它们的生活习性与其形态,个体大小,分类地位,栖息地的气候、水质、水文、植被等都有直接关系,并在亿万年的适应过程中悄然演化。

燕鱼生活在亚马逊河的浅水淹没区,它有一副侧扁的身板,体长和体高差不多,胸鳍、背鳍、臀鳍延长,使它从侧面看像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游动起来有飘飘欲仙的味道,因而获得了“神仙鱼”的雅号。由于繁茂的树根阻挡了大中型鱼类的进入,燕鱼几乎不需要任何防卫本领,就能依靠娇小的身材在树根之间自由穿行,寻找雨林滋养出来的小型昆虫、原生动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跌落的果实等食物。

大约1周岁时,燕鱼身体就完全长大、发育成熟了,体长达到七八厘米,全长十三四厘米。它们积聚了足够的营养物质,开始寻找伴侣。燕鱼通常数十上百尾地成群活动,自出生直到死亡都是如此,伴侣也在自己的群体内寻找。两条鱼看中彼此之后,就离开鱼群游到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经过少则一两小时、多则半天的情感交流之后,谈不来就回到鱼群继续寻找各自的幸福,情投意合就一起去找鱼巢,准备产卵场所。

一对燕鱼情侣找到一块表面光滑朝向又好的石头,或者一段树根、木段后,就一起将这块材料表面啃干净,在上面产卵。它们产卵的习性很奇特,雌鱼从上而下产一排卵,整整齐齐的20~50粒;然后雄鱼上前给卵授精,授精完后退下;雌鱼再上去在紧挨着第一排卵的位置产下第二排卵,而后又轮到雄鱼去工作。

燕鱼夫妇要花费半小时至1小时,像乒乓球双打一样地产卵和授精,然后轮流值班,防备外敌并将受精卵孵化,看见有其他水生动物靠近就上去驱赶。比它们块头大的家伙看见那副拼命的架势,也会赶紧撤退。同时,它们一感觉受精卵缺氧就上去“吹水”,带动水流增加供氧;看见有发白的卵就赶紧吃掉,免得“坏蛋”长霉影响好卵的孵化。就这样,在受精卵旁守3天后,鱼苗出膜了,刚出膜的鱼苗就吸附在出生地,等待自己身体发育到能游泳。

燕鱼夫妇守候受精卵和鱼苗,直到鱼苗开始游动觅食,才算完成了一次“生产任务”。恋恋不舍地离开鱼苗之后,燕鱼夫妇又与其他成年燕鱼组成一个大团队,重新过上集体生活。待半个月到一个月后,它们的身体恢复了元气,积聚够了营养,再开始新的一次生产。

最令人惊奇的护幼行为还属盘丽鱼,俗名“七彩神仙”,它们产卵孵化的行为与燕鱼很相似。不同的是,鱼苗有游泳能力之后,不是自己去捕食,而是游到父母身上,饿了就吃父母身体表面的粘液,有时离开父母亲身体练习一下游泳。雌雄亲鱼轮换带小鱼,一两个小时轮换一次,小鱼就这样在父母的喂养和保护下成长,10多天后才离开父母,同兄弟姐妹形成一个群体去觅食,不再依赖父母,甚至从此与父母不再相认。

由于不同地区文化习俗的不同,观赏鱼饲养也表现出很大差异,消费方式的差异更明显。

英国、美国平均每7个家庭就有1个有鱼缸,饲养观赏鱼没有什么禁忌或偏好,只把它当成一种培养孩子的爱心、观察力、对自然亲和的方式。他们并不注重观赏鱼的档次和价值,喜欢容易养活的小鱼。西欧其他国家也类似,其中德国人曾驯化培育过不少热带鱼品种,更创造和丰富了养殖工具、器材和药品。

观赏鱼的另一个主要消费市场在亚洲,新加坡是世界观赏鱼贸易中心。而日本曾一度是重要的消费中心,领导锦鲤和热带鱼消费的潮流,至今仍是高档锦鲤的主要出产国和消费国。在中国和东南亚,人们饲养热带鱼主要是为了装饰和美化家庭环境,也有风水方面的考虑。他们喜欢比较大型的鱼,而且讲究档次,偏爱珍稀种类。这样的消费习俗造成了价格高昂的珍稀鱼类在亚洲盛行,如红龙鱼、过背金龙鱼、淡水鱼等,都是鉴赏、品评极其细致的,极品常有人天价求购。

发烧友级的热带鱼爱好者世界各地都有,不同地区也有差异。欧洲人有较强的精品意识,不求人无我有,但求人有我精。日本人追求完美,总在试图养出完美得没有一丝缺陷的鱼。中国台湾人则富有创造性,很多人工品种,特别是杂交品种,都出自他们之手。东南亚主要是华人在玩观赏鱼。中国内地的热带鱼发烧友喜欢挑战―挑战养殖难度和繁殖难度,他们常常能驯化很难养的鱼,甚至驯化到比本地鱼还要好养。

养观赏鱼的人有不同的目的和玩法,导致了不同的行为方式:为装饰而养殖观赏鱼的人,通常会选择颜色鲜艳、个体比较大的观赏鱼,也有选择“水草缸”的(水草缸是以水草为主、小型热带鱼为辅的养殖方式)。为装饰而养殖观赏鱼的人注重装饰效果,对于观赏鱼的种类并不执着,关键是色彩效果好、容易养。为了观赏而养鱼的人,注意力在鱼而不在装饰环境效果,他们常常会养上好些同种类的鱼,花心思使鱼生活得更安逸,模仿它们原产地的生活环境,使水族缸有一个类似天然的生态环境,而这样的鱼缸被称为“生态缸”。生态缸给都市人带来了新鲜体验,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窥视大自然的窗口。

观赏鱼文化不但有地区的差别,也有历史的演变,其演变过程受到科技进步和环保理念不断深入的影响。比如金鱼,由于摄食量很大,每天要大量换水,污水排放量很大,养殖量大必定加剧水体富营养化。但是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在金鱼养殖中普及,现在对水资源的耗用及污水的排放都已大幅度减少。

热带鱼原先取自天然,人们大量从天然水域采捕,加上运输和养殖技术不成熟造成高死亡率,一些原来很丰富的种类慢慢变成稀缺物种。比如七彩神仙鱼,原本数量很多,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在亚马逊流域的多个原产地,已经很难捕到野生七彩神仙鱼了,巴西政府不得不宣布禁捕禁运。人工繁殖和育种技术的应用为七彩神仙带来了数十个养殖新品种,使其养殖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类似的还有亚洲龙鱼、银龙鱼、暹罗斗鱼等。目前市场上售卖的观赏鱼类,有95%是人工繁殖培育的。

海水观赏鱼和观赏性海洋无脊椎动物,10年前还是100%取自天然,经过多年的努力,一部分已经可以人工繁殖了,让海水观赏鱼产业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除了观赏鱼,水中生活的观赏动植物还有很多,人们通常将它们统称为“观赏水族”。观赏水族的生物种类构成在淡水和海水中有很大不同。

淡水中,除观赏鱼外最主要的观赏水族就是水草。常见的淡水观赏水草约有100种,基本上都是水生维管束植物,还有个别苔藓类植物。观赏水草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湖泊浅水区、沼泽、河流的浅水区和缓流区,为众多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隐蔽物,也是一些生物食物链的第一环,对于保持水体澄清、避免富营养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观赏水草是观赏水族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小型热带鱼的水族缸里,如果没有水草的映衬,整个场景就缺少了和谐、自然的感觉,显得单调杂乱。凭借构建自然微缩景观的良好效果,水草有时也会成为水族缸的主角―这样的水族缸被称为“水草缸”。人们通常把比较矮的草或匍匐生长的“莫丝”布置在缸的前面,长的水草如金鱼草、草之类置于缸后,中间则是皇冠草、水韭之类中等高度的水草,使水草缸富于层次感。此外,人们还常常在水草缸中配养一些小型鱼类,如爱集群活动的灯鱼、孔雀鱼以及飘飘欲仙的神仙鱼之类。这样“动静相宜”,才不显沉闷嘈杂。

海水观赏动植物构成与淡水不同,除了观赏鱼外,海水中有大量可观赏的无脊椎动物和固着藻类植物。用于观赏的海水无脊椎动物主要是珊瑚和海葵,特别是海葵,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装饰效果。它们不但单独欣赏时令人赞叹,还与一些小型珊瑚礁鱼类有共生关系。很多珊瑚礁鱼类在有活体珊瑚存在的环境中才能生活,所以人们在养殖小型海水鱼类的鱼缸中,尽可能配养一些珊瑚和海葵。另外,珊瑚和海葵还可以作为水质指标生物,因为它们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氨氮和亚硝酸态氮非常敏感。如果它们出现了瘪塌、倒伏、萎靡不振的状况,水质就很可能有问题了。

海水观赏动物种类繁多,砗磲是生活在比较浅的海区的软体动物,具有很好的净化水的效果,外壳也比较漂亮,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海水鱼缸中。与砗磲同属软体动物门的还有腹足纲的海兔、海蛞蝓等,不同种类有不同色彩,但都非常鲜艳。其中常见的观赏种类有六七种,它们个体像小孩的拳头般大小,移动缓慢,没有攻击性,可与小型海水鱼、珊瑚、海葵共处。

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有一些固着生活的物种,形态非常奇特。辐射状或螺旋辐射的羽毛形刚毛,加上纯净的颜色,常常让初次见到的人惊叹。它们也是海水水族缸的常客,其中比较著名的种类有莲花管虫、飞羽管虫、旋风管虫等,它们虽然在水族缸中只是点缀性的角色,却非常抢眼。

节肢动物门是海水观赏水族中的重要门类。螃蟹虽有霸道的恶名,海水观赏蟹却都是些个体很小、颜色鲜艳的家伙。其中,食有机碎屑为生的拳击蟹对其他生物构不成威胁,而肉食性的家伙以海星、海胆或小虾为食,豢养它们还得谨慎考虑。海水观赏虾有20种上下,它们有的色彩鲜艳,有的有漂亮的花纹,多数生活于珊瑚礁区,能与海葵珊瑚和平共处,一般对其他生物没有威胁。还有一种“医生虾”,又叫“印度清洁虾”,以寄生虫和水蚤为食,常帮其他海水动物捕捉寄生虫,一些海水鱼还会主动来找它“看病”呢。

这是七彩神仙鱼中以棕色为主基调的棕七彩,鱼体近圆盘形、扁平,素有“热带鱼王”的美称。七彩神仙鱼适宜用大型水族箱(长度在90厘米以上)饲养,箱中最好种上疏密相当的水草,放置几块岩石,为其创造一个幽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摄影/杨远志

红绿灯鱼因体色极为艳丽,有热带鱼中“皇后”的美称,是最受人们喜爱的热带鱼品种。它们活动于浅水区和沼泽,体长3~4厘米,吻端至尾柄沿侧线上有一条光泽度极高的蓝绿色荧光带,后腹部为红色荧光,最适合在水草缸中饲养。摄影/杨远志

飞盘珊瑚的体形呈圆形,每个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珊瑚不仅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摄影/杨远志

溪蟹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近100余种。大部分穴居于河、湖、沟渠岸边的洞穴里,主要以鱼、虾、昆虫、螺类以及死烂腐臭的动物尸体为食,有时也吞食同类,特别是刚脱壳的软壳蟹。有些种类螯足鲜红,棕色的头胸甲上分布红色斑块,具有观赏价值。摄影/杨远志

阿布鲻虾虎,分布在我国南方沿海省份,是原生海水鱼,在淡水、半咸水、海水中均有分布。肉食性,摄食鱼苗、虾苗、水蚤及腐肉,个体小,成年个体3~6厘米。摄影/杨远志

小触手石珊瑚属于含虫黄藻的一类石珊瑚,生活在50米以内深度的浅海水域,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整个珊瑚株呈宝塔状。虫黄藻生活于珊瑚的内皮层,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而小触手石珊瑚能将虫黄藻生产的有机物的95%据为己有,供自己生长之需。小触手石珊瑚的触手很小,虫黄藻数量和口部也较小,所以会需要较强的光照、较强的水流及充足的溶氧,水的钙含量要足够,以满足其生长需要。摄影/杨远志

图1:橙兔螺橙色的螺肉带有神秘的色彩感,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它雌雄同体,生活于淡水环境,吃绿藻和褐藻,可以有效地除去鱼缸壁上的藻类。摄影/杨远志

图2:水晶虾始于日本,因其红白相间、界限分明的体色而成为观赏价值极高的水族生物,是淡水观赏虾最热门的品种。摄影/杨远志

图3:公子小丑鱼是雀鲷科小丑鱼属的代表种类,喜欢依偎在海葵中生活,所以人们又称它为“海葵鱼”。小丑鱼性情凶猛,对于鱼缸中其他鱼类会毫不客气地大肆攻击。摄影/杨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