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沪上影事 第14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沪上影事 第1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6月16日- 24日,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举办。

这是一届整体上比较成功的电影节,论坛、创投等主要板块大都在去年基础上稳中有升,活动与产业内部的互动更显灵敏——当前中国电影面临的局面不容乐观,本届上海电影节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及时指明了这一点,并试图寻找积极的应对之策。

用更高的要求审视,面对挑战和未来,上海电影节仍需努力求变,以巩固并强化自身的差异性特色。

国产片唱主角

本届电影节活动设置的整体感更强。例如今年的论坛主要围绕探寻当前中国电影“救赎之路”的主题展开,4个板块、共11场论坛从制作、创作、营销等各个角度出发,集中探讨了国产片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出路。

国产片是本届电影节的主角,其中包括冯小刚的《温故1942》,梁朝伟主演的《听风者》,博纳影业的《大上海》等备受关注的大片。本届电影节可说是近年来最为热闹的一届。各路媒体今年在上海也格外忙碌,活动多、日程满——仅在17日电影节开幕首日就有20多场会。

在电影节的两个竞赛单元中,华语片也有不错表现:亚洲新人奖单元中的三个奖项有两个被华语片摘得——“新裤子乐队”的彭磊凭借《乐队》获得了最佳导演奖,而香港新晋女导演曾翠珊的《大蓝湖》则得到了评委会特别奖;主竞赛单元中,《神探亨特张》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好评,导演高群书最终凭借该片夺得本届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入围“金爵奖”的另一部国产片——霍建起的《萧红》拿到了最佳摄影奖。

继去年之后,好莱坞新片再次缺席上海电影节。好莱坞方面的大牌明星、导演较往年也来得少,最终出现在上海的海瑟·格拉汉姆(Heather Graham)、艾伦·艾克哈特(Aaron Eckhart)、法米克·詹森(Famke Janssen)等人其实算不得一线红星。

其实之前上海一直为好莱坞大片所青睐,很多大片都选择来此宣传,其中不少从上海电影节走上内地的卖座之路,最成功的例子是2008年为动画电影打开市场局面的《功夫熊猫》。前几年上海电影节的闭幕片也往往会选择好莱坞大片,例如2009年的《天使与魔鬼》(Angels & Demons)和2010年的《刺客公敌》(Killers),而今年的闭幕片则是一部韩国电影《建筑学概览》——虽然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选择,不过对上海电影节来说,这似乎暗示了某种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动的变化。

国际合作依然是热门话题,合拍是本届电影节的核心议题之一。这一点从本届“金爵奖”评委会主席的人选就可看出——今年执掌“金爵奖”的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Jean Jacques Annaud)就是一位合拍专家,其所有代表作基本都是跨国合拍片。

市场板块方面,根据组委会公布的数据,本届电影节的“电影交易市场”共吸引了807家企业与机构参展,其中海外企业占到近一半。从记者的个人观察看,本届电影节市场环节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参展商的多元化上,除了传统的制片、发行及技术领域,有很多来自品牌营销、金融担保、法律服务以及出版等领域的企业参展。

本届电影节的放映活动也比较成功。根据组委会的统计,在电影节举办的9天里,上海28家影院共展映了303部中外影片,共计851场次,平均上座率超过8成,观影总人次达到30万。

“救赎国产片”

相比往年,本届电影节有一个突出的议题——面对进口分账大片配额的逐渐放开,中国电影如何应对挑战。在上半年国产片整体市场份额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这也成为今年来到上海的各路影人最关心的话题。

准备在下半年上映的华语新片在上海几乎都有相应宣传活动。其中古装大片依然众多——《画皮Ⅱ》《十二生肖》《王的盛宴》《铜雀台》《大武当》??大批新片前来上海,一方面是出于对电影节平台的看重,另一方面也有面对好莱坞大片“扩军”带来的压力,抓紧一切机会加大宣传的考虑。

相比往年,今年论坛上的观点交锋和碰撞更多,这恰恰体现了活动的价值——严峻局面下需要的正是不同思维的碰撞和交汇。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认为,目前关键还是要维持市场扩容的速度,而现阶段好莱坞配额的适度放开能够保证这一点。内地的一些大公司以及终端的院线、影院方面,态度似乎也倾向于此。在论坛下来后的交流中,导演黄建新强调2012年上半年国产片不利的市场局面有一定偶然性,“今年刚好华语片是个小年,上半年没有什么比较大的片子,好莱坞的进口大片配额又恰好在今年放开,两个因素叠加,放大了效应。”但黄建新也承认,如果下半年各路华语大片悉数上阵后,国产片的市场表现仍没有明显起色,“那可能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了”。

相比之下,导演、制片以及一些中小企业,则有不同看法。

内地“第六代”导演的几位代表人物——贾樟柯、娄烨、张元、王小帅和陆川等人的发言集中于体制改革上。问题是体制改革固然必要,但这是难度最大、进展也最慢的领域,当前国产片面临的境况也不能缺少“快速方案”——现实目标应该转向寻求更为直接的扶持。很多业内人士提到,类似韩国以前曾采取过的国产电影保护配额是一个既有实际意义,也有实现可能的方向。

除了传统的影院市场,新媒体等新渠道得到业内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少新媒体公司代表都出现在了上海。

今年新媒体方面的项目和活动在电影节的日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例如去年首次举办的“手机电影节”,至今年规模更大,而电影节组委会和各方合作的“爱上海”、“女性微电影”和“年度最佳网络微电影”评选等活动也获得了不少关注。

国际合作的上海讯息

6月的上海,虽然好莱坞方面的新片和明星来的较以前少,但抵沪的好莱坞制片人、经理人等幕后人士空前之多。中美电影合作的潮流化明显。例如前年刚成立的国影投资基金,在电影节期间宣布将一口气投资10部电影,这些项目几乎都是中美合拍项目。

不过,就论坛等活动上好莱坞方面的实际言行而言,相比往年变化不多。一些好莱坞大片厂的行政人员的发言仍停留在简单的公司介绍和一些新片的预告上。

目前中外合拍声势浩大,公布的项目数量众多,新一轮合拍潮,其实质与以往有何不同?

威秀娱乐集团亚洲公司总裁及CEO艾秋兴(Ellen Ruth Eliasoph)曾任华纳兄弟中国区总裁,合拍经验丰富,在她看来,从华纳之前制作的《面纱》(The Painted Veil)到威秀目前正在参与的《太极侠》( Man of Tai Chi ),合拍模式并没有太大区别。此类影片基本都是美方提出创意,然后再在中国寻找一些背景和元素。传奇公司的顾问迈克尔.安德林(Michael Andreen)也表示,好莱坞的策略没有明显变化,传奇东方公司目前正在筹备的《长城》(The Great Wall)同样是如此。

问题是,这样的合拍策略之前已被证明在内地市场未必会奏效,2006年的《面纱》在国内就遭遇了票房惨败。不少好莱坞方面的专业人士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安德林之前曾与迪斯尼合作过《歌舞青春中国版》,他坦言该片在中国市场败北正是因为合拍策略失当,“这是大公司从大公司的角度拍摄的电影,但本地市场根本不需要这样的产品。”相比几年前首次来上海,这位美国资深制片人的变化很大,态度变得务实了很多,其在演讲中一再强调自己和好莱坞在中国需要“学习”。安德林的名片上现在也印上了一个中文名字“安骏仁”,而且“现在长住北京”。

关于中方与好莱坞的合作,新的尝试也不断出现。

备受关注的合拍片《云图》(Cloud Atlas)的内地投资、出品方新原野娱乐传媒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裘华顺,透露了该片的一些运作细节:在这部耗资1.05亿美元的多国合拍片中,新原野是该片的全球第二大股东,公司通过信用支付的方式以300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该片在内地的发行权,另以500万美金的价格获得其在全球市场9.5%的股份。如此一来,《云图》成为了内地企业首次以主要股东身份参与的好莱坞的大制作。

但不可否认,这样的运作有巨大风险。首先,《云图》《钢铁侠3》这样的电影将来在内地能否以合拍片的身份进入市场,目前尚难定论。退一步讲,即便最终得到等同于国产片的待遇,这些影片也未必就能马到成功——当前国产片面临挑战,这批“混血儿”未来同样需要在市场上证明自己。

此外,据裘华顺的介绍,新原野获得的《云图》股权是影片在全球市场收益权的分成,虽然其时限长达15年,但著作版权中方未能染指。在两年前的上海电影节的论坛上,导演黄建新等人就提出过版权分享的问题,但近两年,这个问题被有意无意地搁置了——长远而言,这是未中美合拍深入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领域。

好莱坞大片厂未来有无可能与中国合作方分享版权?面对记者的直接提问,华纳兄弟负责制片的高级副总裁萨拉·斯切克特(Sarah Schechter)回答得异常谨慎:“我不能代表法务等其他部门发言,只能从我负责的创意领域说——是有一些协调空间的。”

此外,国际合作也不限于好莱坞和大片层面。例如岩井俊二目前在中国的合作计划就颇引人瞩目,据悉这位日本著名导演目前正在与上海文广策划一套纯爱三部曲项目,他的导演新作《华莱士人鱼》也计划在中国拍摄。其实目前中国与欧洲、亚洲其他地区的电影合作、合拍同样有不小空间和潜力,值得各方仔细挖掘。

创投平台 价值提升

上海电影节的创投会是内地培养、扶持创作新人的主要平台之一。

今年,电影节旗下的“中国电影项目创投”(CFPC)与“合拍片项目洽谈”(Co-FPC)合并为“项目市场”。根据组委会的数据,本届创投会共收到206个项目报名,最终8个本地新人导演项目入围“中国电影项目创投”;“合拍片项目洽谈”则选中了25个项目,其中既有王童、马楚成等老将的新片,也有张猛、林书宇等新晋导演的最新项目。在一天半的时间里,32个项目基本都有合作意向达成。

举办几年来,上海创投单元入围项目水准的上升有目共睹,各片方的陈述及相应准备工作也更为充分。此外,近年来CFPC与Co-FPC两个板块的定位也更为分明,例如前者今年选择的项目基本来自具有长片经验的新人导演,惟一例外是《水中少年》,其编导周黎明是内地影评人。

入围剧本的题材分类上,关注现实或是改编自真实事件的作品比例上升明显。例如农村留守儿童题材近两年就在创投会上屡屡出现,此类项目包括去年摘得大奖的内地青年导演漆锐的《池塘》,及今年的《水中少年》和《鼓生》等。

本届电影节的创投单元保持了较高的人气,近年来这里渐渐成为内地新人年度亮相、集会的地点。项目《偷天换日》的导演江均是一位在广告界颇为知名的年轻导演,他选择上海创投作为接触电影行业的起点。另一家主要由新人担纲的制作公司峰之盟则,去年首次携项目《第二次初恋》参加了合拍洽谈,今年该公司拿来了两个项目《五月的夏天》和《舞者》,前者跻身CFPC,后者参加了Co-FPC,计划由岩井俊二担任监制。

越来越多的影视企业把上海创投单元视为考察新人和新项目的一个固定平台,博纳、星美、万达传媒、星光国际、乐视影业等国内公司,以及威秀亚洲、福克斯国际公司等都派出专人负责考察创投项目。

本届上海创投会的一个新亮点是来自台湾的新人。本届创投单元中的台湾项目有6个之多,其中较受关注的当属青年导演林书宇的项目。2007年其处女作《九降风》在上海得到了亚洲新人奖大奖,这次他拿来的新剧本《前女友的第二场婚礼》也获得了百视通特别关注项目奖。“台湾帮”在今年上海电影节上得到更多关注,反映出内地电影业的某种变化——台湾导演的“性价比”,以及其在某些人文题材方面的优势正渐渐被看重。目前,大陆与台湾的电影合拍前景也被广泛看好,未来很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对此,台湾影人表现很积极,林书宇就表示,将新剧本拿到上海就是因为这个故事中存在合拍的可能,“如果创作能够得到保证,我很愿意来大陆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