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教育均衡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对于学校而言,在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有较大改观,实现标准化办学的条件下,实现从外延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如同教育公平一样,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在当下特定的教育情境下,如何将这种具有伦理学意味的教育理想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值得探讨。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学校的立场出发来讨论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内涵式发展的理性认识

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与外延式发展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外延式发展主要是通过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实现的发展,主体是国家,是教育发展在“量”上的体现。与之相对应,内涵式发展是通过提高办学质量达到的状态,主体是地方政府、学校,是教育发展在“质”上的体现。鉴于此,笔者认为,内涵式发展是指区域在基本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前提下,通过有效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整体优化教师、教学、管理等内部要素而实现发展的一种方式。具体而言,内涵式发展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内涵式发展是自组织的发展

从主体上来看,内涵式发展是自组织的发展。自组织的发展强调立足自身现有条件,在充分挖掘自身潜能的基础上实现发展。就学校而言,内涵式发展主要是在不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前提下,依靠广大教师,借助现有教育教学设施挖掘潜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学校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内涵式发展是节约型发展

从方式上来看,内涵式发展是节能型发展。“内涵发展追求的是资源利用的实效性,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低成本运作。”由于内涵式发展是自组织的发展,是依靠自身力量挖掘潜能实现的发展,必然也就是一种节约型发展。

(三)内涵式发展是个性化发展

从目的上来看,内涵式发展是个性化发展。内涵式发展的主体和方式决定了其出现标准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每个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传统、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生源结构各不相同。基础条件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发展路径和结果的差异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内涵式发展是个性化发展。需要指出的是,个性化发展不是没有原则的,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前提下获得的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载体

内涵式发展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追求的教育状态,将这种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必须借助于某种载体,通过某种教育行为才能实现。笔者认为,就学校而言,内涵式发展落到实处的有效载体是校本课程开发,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主要是由于二者在理念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二者都强调学校是发展的主体

校本课程开发的强调“在学校中”,学校是校本开发的主体。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将校外力量引入到学校中来,但是这股力量主要起到辅助作用,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学校的教师团队。反观内涵式发展的基本特征,其强调内涵式发展是自组织的发展,是依靠教师的发展。

(二)二者都强调基于学校自身条件的发展

“基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强调学校在不依靠增加投入的基础上依靠现有资源情况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的现有条件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与之相类似,内涵式发展也强调不增加投入基础上的节约型发展。

(三)二者都强调学校的个性化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尊重地方差异和学校差异,促使学校在国家课程政策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办学思想、理想追求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确定个性化、特色化课程。校本课程应反映学校的特色,即学校在培养目标上的特殊要求,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这点上来看,校本课程开发与内涵式发展均追求学校的个性化发展,具有理念上的趋同性。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与内涵式发展要求具有一定的耦合性,并且校本课程开发更着眼于行为层面,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应该说,校本课程开发是内涵式发展落到实处的有效载体。

三、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内涵式发展策略选择

(一)树立课程开发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明确的课程开发意识,就不会有真正的课程开发行动。因此,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首先树立起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1.开展讲座、研讨,更新教师观念

在课程开发启动之初,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通过教研组活动和学校论坛等形式进行研讨,从而更新教师观念和教育者观念,让教师转变只做实施者的观念,意识到自己能够捕捉课程的开发时机,并展开相应的开发行动。

2.借助行政力量,描绘课程开发愿景

推动教师更新观念的外在力量,主要依靠学校领导的调动,这就要求领导更新观念,逐渐形成课程开发的共同愿景,不断创生课程开发的文化氛围,进而让大部分教师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自身观念,最终成为课程开发自觉自为的主体。

(二)规范课程开发行为

一般而言,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包括规划、实施和评价这三个相辅相成的环节。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尝试。

1.设计课程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包括确定目标、拟定主题和选择内容三个方面。

目标的确定对于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导向作用。就学校而言,目标确定主要是在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学生的发展需要制定,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主题的选定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学科教学的主题。教师需要可以从学科教学的补救性主题、学科教学的延伸型主题、班级管理的补救型主题和班级管理的延伸型主题四个反面入手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内容进行研究。二是基于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主题。这就需要办学者统筹安排,从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传统、地理位置等方面入手进行全盘考量,从中选择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主题进行开发。

内容的选择决定目标能否实现。确定目标和主题后,就要精心选择有利于实现目标的课程内容。内容可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如果教师对与课程主题相关的文化有较多的了解,就能从中选择出适合学生发展状况的能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的内容。